APP下载

浅论李商隐幕府公文的“同工异曲”

2021-07-15宋百惠

锦绣·上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程式化独特性李商隐

摘要:李商隐一生辗转诸多幕府,创作了大量官场文章。同题之作的幕府公文具有鲜明的程式化特点,从整体上可归纳为“你—我”模式,即先说人,后表己。这一模式的实质是分主题行文,逐个攻破,使文章井井有条。但从细微之处看,同题之作的每篇文章又各具特点,这主要得益于以典达意、以情动人和句式灵活多样等创作手法。

关键词:李商隐:幕府公文:程式化:独特性

李商隐的幕府公文同样具有程式化的色彩,在那些同题代作之中尤为明显,但每篇文章又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精彩各异。

一、同题之作的程式化

公文在内容上具有公务性,在程式上具有规范性。《唐律》中对于公文的撰写、审定、传递、收办、归档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详细的规定,有效地提高了部门行政效率。因而,大凡公文都难免程式化。李商隐一生辗转寄幕,先后经历了桂幕、卢幕、梓幕,为幕主或他人撰拟了大量表状书启等官场公文。在长期实践当中,李商隐总结出了一套模式,从整体上我们可归纳为“你—我”模式,即先说人,后表己。从细微之处看,各种公文的程式化又各具特点。

“状”,主要用于下对上建言献策,弹谬纠政、感恩陈情、荐贤举才。在李商隐的公牍文中,状的使用频率最高,在其政治生涯的任何阶段,几乎都涉及状文,共141篇。据《新唐书·宰相表》开成三年:“九月,夷行为门下侍郎,珏、嗣复为中书侍郎。”九月下旬,李商隐作《为濮阳公贺陈相公送土物状》《为濮阳公贺杨相公送土物状》《为濮阳公贺李相公送土物状》《为濮阳公贺牛相公送土物状》三篇状文。这三篇状文都是李商隐代经原节度使王茂元而作,格式基本相同,每篇句数大致相当,内容基本相同。在结构上这三篇状文呈现出“你—我”的程式特点,即先对对方的升迁表致贺,再表明呈送土物之意。具体而言,状文首先言及荣升致贺之意,接着以四句话赞扬对方的政治成就。随后说明自己身为节度使,没有什么好礼物,但是愿贡送土特产以表心意。接下来用五句谦辞表示自己的礼物“价才数金”“轻甚鸿毛”,接着以两个典故劝说对方接纳礼物。最后是客套话,表示自己冒犯了对方,内心很惶恐。在三篇状文结构清晰,层次感较强,相似度甚高,足见应酬类文章程式化的特征。

“启”在唐以后逐渐定型为对皇太子、上级陈言的准上奏文种。李商隐代做的公文性质的启文共计67篇,或恭贺,或谢恩,或言事,不一而足。《为荥阳公贺白相公加刑部尚书启》《为荥阳公贺韦相公加礼部尚书启》《为荥阳公贺崔相公转户部尚书启》三篇启文为同时所作,据《新唐书·宰相传》,大中二年正月丙寅,白敏中加刑部尚書,韦琼加礼部尚书,崔元式转户部尚书。三人均由准相而即相位,上面三启即李商隐代荥阳公郑亚所献。考郑亚与上述三人,并未有特殊交游,故三篇启文仅仅是惯例公文。三篇主题皆为贺迁,所要表达的大体是皇帝圣明,相公勤检,升迁是理所当然。这三篇启文同样具备“你—我”的程式化特征,先述相公之才能杰出,表皇帝之圣明,后转而说明自己早早蒙受皇帝任命,远离京师,虽有抃贺之意但无法亲临祝贺。接下来再申抃贺之意,以谦辞作结。这三篇启文犹如使用了一种高级模板,通过变换语句来表达同样的主题,这在幕府公文写作来看是极为实惠的。

遗表是古代大臣临终时写的章表。《代安平公遗表》、《代彭阳公遗表》、《代仆射濮阳公遗表》三篇分别是李商隐代崔戎、令狐楚、王茂元所作的遗表。遗表是大臣死前上献朝廷最后一道表章,是写给皇上看的,一般会言及自己的仕途经历,表现自己的忠心耿耿,最后言及职务交接的问题。因而它依然是官样文章,具备一定的写作程式,这种程式之中同样隐含有“你—我”模式的变形,即先表自己的时日无多并回忆仕宦经历,接下来表达对皇帝的忠心和殷切建议。

这种“你一我”模式,为李商隐带来最大的便利,使其在任何题材面前,总能够找到适当的布局模式与主题切入点,这种写作模式既做到主题突出,又使文章井井有条。

二、同题之作的独特性

幕府公文具有程式化的特点,一是公文本身的性质使然,二是大量的同题材官场之作,不免有重复之嫌。尽管李商隐也有不少文章结构相似、内容相近的幕府公文,但每篇文章又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精彩各异。这种效果是通过用典故谋篇布局、以情入公文、句式灵活多样等手法实现的。

(一)以典达意

作为骈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典故可使文章达到“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的效果。在李商隐代人起草的官样文章或外交辞令中,用典是非常普遍的。幕府公文的很多题材本身比较虚空,属公事公办,而且常一连几篇,很难写出新意。但是李商隐可以通过自己高超的创作才华将各种典故巧妙串联,进而形成一种连贯文风,使得同一题材的不同之作,因精当妥帖的典故而各具特色。

杨亿的《谈苑》载:“义山为文,多检阅书册,左右麟次,号‘獭祭鱼”点出了李商隐骈文多用典故的特点。《旧唐书·文苑传》说李商隐“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樊南文的用典几乎无所不包,涵盖也极其广泛,各类经书,史册、诸子百家、各类传记、传奇小说、佛、道典籍都是其骈文典故取材的源泉。董乃斌曾以李商隐代郑亚所作的七篇表状为例,展示李商隐用典取材之宏博,其七篇表状,内容都涉及廉洁自守,勤谨治理、恪尽职守的意思,如果全部以一种手法,都使用一种典故正面叙述,势必重复,单调而无味。但是李商隐发挥他博学的才能,娴熟运用典故的技能。把同一种意思用不同的典故呈现出来。

(二)以情感人

四六文对于藻饰的重视自萌芽以来就是它的一个传统特色,六朝时最盛,在经历了中盛唐时期短暂的文风变革之后,到了晚唐又复归崇尚辞藻追求华丽的路子。《文心雕龙·丽辞》中说:“若气无奇类,文乏异采,碌碌丽辞,则昏睡耳目。必使理圆事密,联璧其章,叠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这即是说文章既要奇偶相杂,又要词藻醒目,一气呵成有声势。

然而在浮华靡弱的骈体文风愈演愈烈的形势下,李商隐始终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在《献相国京兆公启》中他曾明确提出,“人禀五行之秀,备七情之动,必有咏叹,以通性灵。故阴惨阳舒,其途不一;安乐哀思,厥源数千”。他认为,文学应当适应人们抒写内心“七情”的需要,在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活生生的思想感情。这一观念突破了“载道”“言志”的传统文学观,把自己的文学理论建筑在“情动于中”和“以通性灵”的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刘学锴曾指出,“商隐在作文时往往会突破儒家诗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要求,而显现出一种主情乃至惟情地倾向,许多作品都不大符合‘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儒家美学规范,而一任感情的流溺冲决,溺而不反。”

虽然是官样文章,但作者依然能够在这些遗表中尽可能地加入某些谏诤和劝诫的内容,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代仆射濮阳公遗表》建议唐武宗进一步信用李德裕、李彦佐等谋臣武将,加强将相团结,肃清叛乱,恢复大一统的李唐王朝。在《代彭阳公遗表》中对“甘露之变”造成的动荡局面表现出深深地忧虑,希望唐王朝的统治者能够采取措施安慰人心,创造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李商隐所作的幕府公文多是表状启牒之类的官场文字,很容易变成空洞无物的形式之文。然而,他在骈体公文中能准确把握文主的心理,力求感同身受,将真情实感注入文字之中,所以即使是官样文章,亦使人感受到缠绵悱恻,回肠荡氣,他的幕府公文真正作到了“代人哀则哀,代人谀则谀”。

(三)句式灵活多样

李商隐的幕府骈体文以四六句式为主,四六句交错使用,同时吸取了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经验,在骈文四六句式基础上变换句式,在视觉和听觉上让人产生美的体验。在同题多作之中,为避免雷同,李商隐尤其重视句式的变化。

周振甫就说李商隐的骈文“骈散兼行,得错综之美”,还指出:“对骈文要求‘理圆事密,已经不易;还要求有气势,要求‘叠用奇偶,合于自然美的法则,奇偶错综,这是极高的要求。商隐的骈文完全做到了这一步。”商隐为文的“骈中求散”在很多方面都有所表现,如多有属于公文格式范畴的散句和短语,位于文首的“右伏以……”(《为濮阳公贺杨相公送土物状》),自谦词“某少乏高标……”(《为灌阳公上杨相公状一》),处在文末的“伏乞圣慈,特从丹诚”(《为杨赞善奏请东都洒扫状》。再如,李商隐经常在传统的四六句的基础上,加以虚字,变成五、七、八等句式。将它们穿插在四六句中,既起到调节文章节奏的作用,使语句变得匀称,节奏明快又自然流畅;又使得同题之作富于变化,减少板滞雷同之感。

如开成三年,陈夷行由工部侍郎升迁为门下侍郎,李钱、杨嗣复由户部侍郎荣升中书侍郎。《为濮阳公贺杨相公送土物状》、《为濮阳公贺李相公送土物状、《为濮阳公贺陈相公送土物状》三篇状文,乃李商隐代王茂元所作,意在恭贺荣升。这三篇应酬文章具有非常明显的程式化特点,但是在具体行文之中,意义相同之句,李商隐不仅注意使用不同典故,更在意句式的多样。如同样是用四句话恭维对方,《为濮阳公贺陈相公送土物状》所用句式为四四,四四(道协五臣,名高六相,远流休问,实激含灵);《为濮阳公贺李相公送土物状》所用句式为七七,八八(温树人问而莫知,非熊帝感而斯兆。轴青史而祗将纪德,列景钟而唯待铭功);《为濮阳公贺杨相公送土物状》所用句式为六六,四四(浴威凤於池中,问喘牛於路左。华夷共庆,阴阳以调)。

参考文献

[1]刘学锴,余恕诚. 李商隐文编年校注[M]. 北京:中华书局, 2002.03.

作者简介:宋百惠(1997-),女,汉族,山东日照人,青岛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代文学文学研究。

(青岛大学 文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71)

猜你喜欢

程式化独特性李商隐
石榴
李商隐:道是无情却有情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秘书工作独特性研究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京剧服饰的文化内涵
浅谈京剧身段表演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