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背景下青年志愿者助力复工复学的路径研究
2021-07-15厉雯洁王倩赵沐萱
厉雯洁 王倩 赵沐萱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学校青年志愿者的组织和管理问题逐渐凸显,面对管控需求,青年志愿者服务内容及管理需要做出一定调整,从而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本文宁波财经学院为例,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标准建设和活动方向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四点建议,即注重关于复工复学志愿活动的质量、开展多元化培训、构建符合常态化防控要求的管理机制以及志愿者应急服务的个人标准,为复工复学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关键词:疫情常态化,青年志愿者,复工复学,路径
新冠肺炎疫情经过局部防控、全面防控、统筹兼顾、大流行四个阶段后,社会各界都陆续进入了复工复学复产的状态。为快速实现精准助力,各高校以安全为前提,开展各项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助力复学复工提供了一定的组织基础。但在助力过程中,志愿者服务组织和管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主要研究如何调整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青年志愿者活动内容及标准建设和活动方向规划。
一、研究背景
自新型冠状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后,党中央对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要求将防控力量向社会个体下移。为了有效应对新冠病毒感染而引发的社会疫情防控问题,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号召,其中青年志愿者在本次疫情期间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志愿服务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1]在精准防疫的情况下,强化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管理,传播社会服务精神,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对和谐社会构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以宁波财经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疫情期间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现状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式,为助力复工复学提供支持。
二、疫情期间青年志愿服务现状——以宁波财经学院为例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价值内涵,它在为志愿者本身提供一个实践机会的同时,也在为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者提供一个培育优秀志愿人才的平台。
根据数据统计,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宁波财经学院参与疫情防控个人志愿服务已累计达到452余人次,团队服务共累计组织20余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43849.5小时,其服务内容涵盖数据统计、预防宣传、人员转移、疫区监管等多个方面。各二级学院学生通过街道报名、学院组织、单位招募等方式积极参与了疫情防控工作,并得到了参与组织的各乡镇(街道)、服务单位、学校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认可。
青年志愿服务由于其特有的紧扣育人主题、注重社会实践、形式新颖多样等内在特点,决定了它必将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活动载体。在现阶段疫情防控背景下,学校将线上、线下志愿活动联合开展,学生参与度逐步提高,但在团体志愿服务活动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当代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根据变量与影响因素关系进行问卷设计,发放问卷回收率为91.4%,有效率为92.3%。此次调研对象为宁波财经学院学生,根据调查,青年志愿者内驱力不足,需要外界的激励,通过对问题的设置,筛选出疫情防控期间拥有志愿经历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当代青年虽对志愿活动的态度热情高涨、呈蓬勃发展的趋势,但组织及统筹管理等方面没有进行跟进。其中,志愿者服务专业素养的欠缺,活动形式单一,缺少符合疫情需求的管理等问题是此次疫情期间在助力复工复学的志愿活动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疫情期间,43.7%的大学生没有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42.09%的大学生参与过一到两次志愿服务活动;仅有14.21%的大学生多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志愿活动组织形式较单一、缺乏创新性
防疫期间,学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组织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有69.44%的大学生都认为学校组织活动的形式单一且缺乏创新性。学生志愿者參与志愿服务活动渠道较窄,基本上是由学校部门组织宣传获得志愿服务活动消息。
2、防疫志愿者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在疫情期间,学生基本在家居家隔离,学校能够提供相关培训的机会较少,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基本以就近原则,参加简单的防疫工作。因疫情期间人力紧张,志愿者接受专业培训的时间较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40%的大学生缺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知识。大部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目是完成学校的硬性要求,获得综合测评分数。在此环境影响下,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将完成指标放在首位,而不是志愿服务本身的意义,这对志愿者队伍风气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3、高校缺乏对志愿者服务的规范性管理
首先,学校志愿服务组织者对志愿者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够。尽管在疫情中,志愿者不计报酬,但需要正视他们的劳动价值和相应的成本支出,给予适当的补偿。[3]同时由于学校志愿服务组织管理观念比较落后,基本上不对志愿者的服务过程进行考核,管理者只重视志愿活动的结果,却忽视了组织管理过程的重要性,导致在之后的工作中出现“出工不出力”等懒散现象。其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间不能协调配合,影响了志愿服务的长期发展。最后是学校对志愿者活动的经费支持不足,主要是以学生自费为主。
四、青年志愿者服务优化升级路径
青年志愿者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需要继续发挥青年志愿者队伍对复工复学的作用。为了改变青年志愿服务中现存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丰富志愿活动内容,注重志愿活动质量
目前学校志愿活动缺乏创新活力,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学校应加强与第三方组织机构合作,提供高质量的志愿活动,如大型体育赛事主办方、地区红十字协会等。高校与地方结合之后,既能给地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也更能帮助自己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务管理体系,丰富了志愿服务活动形式,从而吸纳更多高校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过程中来,促成良性循环。[4]
疫情影响着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学校应进行资源整合,将儿童宣讲团、疫苗接种等融合进学校志愿者团队中,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将同类的志愿活动进行联合。
(二)开展多元化培训,完成高质量服务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高质量的志愿服务需要严格的志愿者岗前培训,特别是疫情防控知识,具体需要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团队培训。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加强组织内部的协调运作的默契性,实现志愿者工作的高效运行。
2、志愿者理论培训。基本的疫情防控知识是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良好服务他人的基础。
3、志愿者技能培训。在防疫工作中因面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志愿者具有必备的志愿服务技能,从而保证高质量的志愿服务。
4、经验交流会。让杰出的疫情防控工作者与广大学校青年志愿者交流,推广疫情防控知识,通过疫情防控工作者的经历使更多的志愿者更直观地感受疫情志愿服务对社会的贡献。[5]
因此,通过开展多元化培训,这既可以满足志愿者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又有利于非营利组织留住人才,最终实现志愿者团队的壮大和发展。[6]
(三)完善管理机制,丰富服务体系
1.完善志愿者招募管理流程
開展志愿服务的首要任务是科学地招募志愿者。高校志愿者招募选拔过程中存在招募程序过于简单,从而忽视对志愿者能力要求等问题。
在疫情期间,首先要做的是限制人员的流动。可以通过线上招募的形式,对志愿者进行考核及筛选。针对不同的服务类型、服务层次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 逐步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技能结合、整体推进与个性服务结合、时代要求与志愿精神相结合的培训机制。[7]
2.引进云数据资源共享信息化平台,积极建设信息化管理
利用信息化平台,载入高校志愿者个人信息,建立志愿者个人档案。通过平台的信息档案建立,志愿者管理组织单位可以摆脱人工统计学生志愿服务时长的弊端,直接利用平台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长进行记录。疫情期间,志愿者活动组织单位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发布相关活动信息,利用线上报名的方式招募志愿者,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员的接触。活动开展过程中,利用平台进行设置,规定活动范围,避免集中进行活动的签到及签退工作。
3.建立、健全志愿者工作的激励机制
为了充分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保持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高校应该建立健全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学校可对疫情期间的优秀志愿者进行素拓及学分奖励,并且以志愿服务时长作为评奖评优的依据之一;还可以通过宣传志愿者文化来培养志愿者自我身份的认同感。
(四)强化志愿者动力,激发服务热情
“青年一代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面对此次新冠疫情的爆发,青年志愿者的关注点可以从个人、家庭不断延伸到国家与民族、地区与群体的安危。在风险和灾难中学会适应变化、学会战胜困难,志愿者以积极心态,强化志愿服务动力。
参考文献
[1]佟京达.浅谈高校学生志愿者组织与管理[J].中外企业文化,2020(12):151-152.
[2]赵元洪.防疫期间图书馆学生志愿者管理活动的研究[J].兰台内外,2020(31):68-70.
[3]徐海燕.志愿者参与公共应急管理机制的现状及改进[J].西部学刊,2021(05):146-151.
[4]王俊峦.高校学生志愿者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J].时代金融,2019(26):145-146+148.
[5]陈建名,张宇.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工作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0):26-27.
[6]李静,覃云.优化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路径研究[J].理论观察,2015(07):114-116.
[7]马彦周,曾艺.高校志愿者工作管理创新思考[J].理论月刊,2009(12):151-153.
项目名称:疫情背景下青年志愿者(团队)对复工复学的服务优化升级路径研究——以宁波财经学院为例 项目号:1042220018
(宁波财经学院 31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