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挖乡土文化,提升农村中学生特色作文能力

2021-07-15李振伟

锦绣·上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作文能力乡土文化农村中学

李振伟

摘要:乡土文化是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推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深挖乡土文化,提高学生特色作文能力。本文简单分析了农村中学生特色作文能力不足的原因,提出了深挖乡土文化,提升农村中学生特色作文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乡土文化;农村中学;作文能力

一、农村中学生特色作文能力不足的原因

(一)作文教学方式死板

在组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方式相对死板,教师通常只是强调作文写作技巧方面的讲解,为学生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而没有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入的指导。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通常只是围绕特定的作文技巧进行分析和讲解,以说教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作文的相关要求,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师失败的教育方式影响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容易流于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作文技巧,但是无法做到灵活运用。

(二)作文练习形式单一

培养农村中学生特色作文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实现,但是在现有的教育机制下,许多教师只是要求学生按照特定的主题完成写作,没有对作文练习形式进行大胆创新,这就导致中学生特色作文能力不足。在布置练习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没有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差异对练习活动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而是采用统一的作文要求对学生提出相应的练习任务,这样一来,学生的个性特点无法得到有效凸显。此外,形式单一的作文练习活动对学生思维的成长容易产生阻碍,学生只能按照教师既定的作文思路进行写作,而无法根据自身的想法和认知特点对写作进行调整,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逐渐丧失,作文教学活动最终流于形式。

(三)作文教育内容缺乏乡土气息

从选择作文教育内容的角度来看,在现有的作文教育模式下,许多教师并没有将乡土元素融入到作文教学中,而是对教材存在过分的依赖性,这就导致乡土文化的教育价值无法得到凸显。在选择作文教学素材时,许多教师只是照搬教材中的相关主题,很少对教学材料进行合理的拓展,教师自身对乡土文化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建立起乡土文化与作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对作文教学进行不断尝试与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的特点,这就导致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作文缺乏特色。

二、深挖乡土文化,提升农村中学生特色作文能力的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立体化的乡土文化素材

信息技术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尝试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立体化的乡土文化素材,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对学生作文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迸发出写作灵感。教师自身应当具备较强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发能力,能够结合本地区的地域特点,对乡土文化资源進行深入挖掘,并且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材料带到课堂,以多媒体设备为载体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学写故事》这一写作主题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能够尝试将熟悉的乡土文化故事进行加工与创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写故事,并且确保故事具有较强的深意和趣味性。

(二)围绕乡土文化特点进行深入合作探究互动

在农村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教师应当基于乡土文化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合作讨论,通过互动交流的形式对乡土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教师首先需要布置明确的合作学习主题,让学生能够基于课文知识对乡土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乡土文化展开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拓展相关的写作灵感。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在以3~5人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合作讨论素材,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释乡土文化,从而获得更加深层次的学习体验,为特色作文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开展实地考察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储备

语文教育本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灵感,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农村中学生参与实地考察活动,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对学生文化知识储备提出要求。教师自身应当充分了解和熟悉乡土文化的特点,能够结合本地区独有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选择恰当的实例考察形式,以参观博物馆、历史纪念馆、古代建筑等多种形式,接触和了解乡土文化。举个例子,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学写游记”的写作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和游览本地区独有的乡土文化资源,让学生通过写游记的形式,对游览经历进行描述,并且从不同描写角度对乡土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写作。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不断积累乡土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特色作文能力。

(四)优化作文评改机制,突出乡土文化的价值

作文评改是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对学生作品进行评改时,教师应当做到公平公正,并且适当地突出乡土文化的价值。在制定作文评改标准时,教师应当适当地融入乡土文化元素,对学生描写的乡土文化内容进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能够将这部分材料作为写作的亮点。在实施评改活动时,教师应当采用多主体的评改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评改,要求同学之间相互评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并且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乡土文化相关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特色作文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深挖乡土文化提升农村中学生特色作文能力,这是推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深入研究乡土文化,基于乡土文化特点对作文教学形式进行大胆创新和优化,以丰富的乡土文化素材感染学生,以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最终实现提升农村中学生特色作文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静. 有效挖掘乡土文化,培养农村中学生特色作文能力[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 000(039):154.

[2]汪庆春, 虎列列. 借助乡土资源提升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J]. 教育界, 2020, 000(001):10-11.

[3]胡志林. 乡土文化与作文创新——农村中学生创新作文写作实验[J]. 作文世界:初中版, 2007(6):94-96.

[4]刘春庆. 挖掘乡土文化,培养农村初中生特色作文能力研究[J]. 现代语文旬刊, 2016, 000(010):153-153.

(博白县博白镇第二初级中学  广西  博白  537600)

猜你喜欢

作文能力乡土文化农村中学
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陕南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实践课实行选课制的可行性研究
《外国小说欣赏》的写作价值研究
溯源创新文,纯朴立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