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甲双胍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

2021-07-15刘会华

中国药业 2021年13期
关键词:性反应炎性视网膜

刘会华,陈 敏△,杨 瑾

(1. 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湖北 孝感 432400; 2. 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为糖尿病常见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是成人致盲的首要病因[1]。临床常用阿卡波糖[2]、利拉鲁肽[3]等药物治疗糖尿病,但仅能平衡血糖,对眼底病变无改善作用。DR 导致的病理改变常存在炎性因子/炎性介质引发的长期低水平炎性反应,损害视网膜血管结构,影响新血管形成[4]。临床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不仅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肝糖输出,而且可减少视网膜损伤、抑制视网膜炎性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IR)等,直接或间接影响DR 的发生与发展[5]。尹清风等[6]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背景期DR 眼底病变,延缓DR 进展。本研究中探讨了二甲双胍治疗早期DR 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 α)、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经生化检查确诊为糖尿病;经眼底检查确诊出现DR。本研究方案经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青光眼、黄斑病变、白内障、葡萄膜炎、视神经病变等;合并其他严重肝、肾、心脑血管等疾病;合并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因屈光介质浑浊而无法清晰检查眼底。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医院2019 年2 月至12 月收治的早期DR 患者10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50)Tab.1 Comparison of the patients′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 50)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阿卡波糖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10716,规格为每片 0.1 g)治疗,于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食物同时咀嚼服用,剂量依患者病情遵医嘱,起始剂量为每次50 mg,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次200 mg,每日3 次。观察组患者加用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北京利龄恒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560,规格为每片 0.25 g),于餐前 0.5 h 服用,剂量依患者具体病情遵医嘱,起始剂量为每次0.25 g,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次1.0 g,每日3 次;阿卡波糖片用法同对照组,剂量按对照组剂量减半,每日3 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由同一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眼底检查,评估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包括微动脉瘤、眼底出血、黄斑水肿发生情况;分别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各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学指标(TNF - α,hs-CRP,ICAM -1)水平;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疗效判定:包括视力改善和眼底改变情况。视力改善,视力提高2 行以上或恢复发病前水平,为显效;视力提高1 ~2 行,为有效;视力无明显变化或下降,为无效。眼底改变,眼底微动脉瘤数、出血量、渗出量中2 项及以上明显减少,为显效;上述3 项中任意1 项明显减少,为有效;上述3 项均无变化或甚至增加,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见表2 至表5。

表2 两组患者视力改善和眼底改变情况比较[例(%),n =50]Tab.2 Comparison of visual acuity improvement and fundus chan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n =50]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n =50]Tab.5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n =50]

3 讨论

DR 可引起微血管瘤、黄斑水肿、视网膜出血、硬性渗出、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等眼部病变,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早期临床症状轻,当患者因视力下降就诊时大多已病变至中、重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预后不佳[7]。

表3 两组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比较[例(%),n =50]Tab.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retinopath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ase(%),n =50]

表4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n = 50)Tab.4 Comparison of serolog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 50)

表4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n = 50)Tab.4 Comparison of serolog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 50)

组别TNF-α(ng/mL) hs-CRP(pg/mL) ICAM-1(ng/mL)对照组观察组χ2 值P 值治疗前33.73±7.64 34.12 ±7.41 0.259 0.796治疗后21.24±6.08*14.76 ±5.47*5.602< 0.001治疗前30.79±4.89 30.83 ±4.58 0.042 0.966治疗后23.17 ±3.81*17.35 ±3.76*7.688< 0.001治疗前9.65±2.12 9.58 ±2.07 0.167 0.867治疗后8.44 ±1.18*7.36 ±1.24*4.461< 0.001

二甲双胍属胰腺激素类降糖药,控糖效果好,且不会引发低血糖,不促进脂肪合成,保护心血管,可改善DR[8-9]。韩秀丹等[10]和苏萌等[11]对二甲双胍改善 DR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发现二甲双胍可通过降低视网膜静脉阻塞,减少生成膜内具有破坏性的血管,降低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激活AMP活化蛋白激酶,从而减少或延缓DR 的发生与发展。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视力变化、眼底微动脉瘤数、出血量、渗出量改变疗效均更佳,且微动脉瘤、眼底出血、黄斑水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更低,表明二甲双胍治疗早期DR 对视力和眼底改变疗效良好,可降低相关视网膜病变发生率。

炎性反应参与DR 的发生与发展,血清TNF-α,hs-CRP,ICAM -1 是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7,12]。TNF - α可启动炎性反应和诱导血管生成;hs-CRP 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非特异性标志物,具有抗炎、促炎双重作用;ICAM-1 属免疫球蛋白,在正常状态几乎无表达,糖尿病状态时在白细胞、系膜细胞、内皮细胞等表达上调,参与炎性反应、介导免疫、细胞间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对DR 的防治与炎性因子 TNF-α,hs-CRP,ICAM -1 相关,下调其水平可保护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13-14]。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 TNF -α,hs-CRP,ICAM -1 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二甲双胍可有效下调炎性因子 TNF - α,hs-CRP,ICAM -1 表达水平,具有抗炎作用。且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治疗早期DR 疗效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 TNF-α,hs-CRP,ICAM-1 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性反应炎性视网膜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如何防治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2型糖尿病脑灌注及糖尿病视网膜氧张量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纤维支气管镜下氨溴索肺泡灌洗对非出血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视网膜脱离能治好吗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