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3 896 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2021-07-15詹若颖杨晓兰

中国药业 2021年13期
关键词:责任人流程医疗

詹若颖,杨晓兰

(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江苏 常州 213017)

医疗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和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1]。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疾病谱的变化,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发生新变化,对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在医院运行过程中,如能及时发现和报告医疗隐患,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在医疗服务中,主管部门应及时、有效地收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并进行分析,发布警示信息,提出改进建议,采取相应措施,进而做到持续改进。目前,该方法已被不同国家的许多医院采用[2],在我国等级医院评审中作为三级医院评审的核心条款使用。为了鼓励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主动、自愿上报医疗安全信息,以便统一收集,卫生部医政司委托中国医院协会建立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向参与上报的医疗机构定期发布内部共享信息,提高医疗机构识别、处理安全隐患和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能力,从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3-4]。本研究中回顾性分析了我院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管理对策,以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平台管理系统2016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经过相关职能部门确认、处理完毕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共3 896 例。其中,Ⅰ级事件(包括损害程度Ⅰ级)38 例;Ⅱ级事件(包括损害程度E,F,G,H 级)249 例;Ⅲ级事件(包括损害程度 B,C,D 级)3 105 例;Ⅳ级事件(包括损害程度 A 级)495 例;无法确定分级的事件9 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按不良事件处理部门、类型与分组、发生原因、发生时间、责任人进行统计,按频次、占比等进行分析[5-6]。

2 结果

2.1 处理部门

不良事件发生较多的处理部门为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详见表1。

表1 不良事件按处理部门统计结果(n =3 896)Tab.1 Statistical results of adverse events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ing department(n = 3 896)

2.2 类型与分级

结果见表2。1)医疗相关不良事件中,手术、麻醉并发症事件187 例(26.26%),其他医疗事件(包括医疗操作处置、治疗等)294 例(41.29% ),其他(包括标记标识、患者不满等)149 例(20.93% )。2)药事相关不良事件中,药品不良反应960 例,药品质量事件(主要表现为胶囊或片剂包装破裂)36 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明确有药物过敏史91 例(9.48%),无药物过敏史729 例(75.94%);药品不良反应对原有疾病影响不明显881 例(91.77% ),病程延长 43 例(4.48% ),病情加重 36 例(3.75% )。3)护理相关不良事件中,管路滑脱 392 例(27.80%),给药缺陷 341 例(24.18% ),跌倒坠床 241 例(17.09% ),压疮 174 例(12.34% ),其他护理 211 例(14.96%),外渗 44 例(3.12%),输血事件 7 例(0.50%)。

表2 不良事件按类型与分级统计结果(n =3 896)Tab.2 Statistical results of adverse events according to the type and classification(n = 3 896)

2.3 发生原因

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基本技能缺陷,疏忽大意,制度流程缺陷,医患沟通与宣教不足。详见表3。

表3 医疗相关不良事件按发生原因统计结果(n =712)Tab.3 Statistical results of medical- related adverse events according to the causes(n = 712)

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医患沟通和宣教不足,疏忽大意,基本技能缺陷,制度流程缺陷。详见表4。

表4 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按发生原因统计结果(n =1 410)Tab.4 Statistical results of nursing-related adverse events according to the causes(n = 1 410)

2.4 发生时间段

工作日共发生3 151 例,平均每天发生630 例;非工作日发生745 例,平均每天发生372 例。其中,医疗类不良事件发生居前三位的时间段分别为8:00 至10:00(24.58% )、14:00 至 16:00(16.99% )、10:00 至 12:00(13.76%)。详见表5。其原因可能为该院主要在工作日收治患者,非工作日仅收治急诊患者,且手术及操作等诊疗活动集中在工作日白班。

表5 医疗类不良事件发生时间段统计结果(n =712)Tab.5 Statistical results of occurrence time of medical adverse events(n = 712)

2.5 责任人

医疗不良事件责任人在本专业的工作年限多超过5 年,以高年资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为主;护理不良事件责任人在本专业的工作年限多介于0 ~5 年,以低工作年限专业人员为主,非专业护理人员(包括工人、患者或家属)造成护理不良事件 161 例(11.42%)。详见表 6。

表6 医疗和护理不良事件责任人工作年限统计结果Tab.6 Comparison of working years of responsible persons of medical-related and nursing-related adverse events

3 讨论

3.1 完善报告制度,优化上报流程

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有助于识别不良事件,通过分析影响医疗安全与质量的因素,监测患者受不良事件伤害的程度,并建立符合实际的策略,可有效避免不良事件再次发生[7-8]。该院制订并完善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明确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概念、等级划分、类别、报告程序及时限等内容;优化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上报流程,修订了上报原则,完善了上报内容,明确了不良事件的上报时限。其中,Ⅰ级、Ⅱ级不良事件强制性必须上报,Ⅲ级、Ⅳ级不良事件实行非处罚性鼓励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要求全员在事件发生或发现的第一时间及时报告,并可匿名上报。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培训,监督相关职能部门执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无责制度,鼓励医疗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落实奖励制度,在保护上报人信息情况下做到典型案例共享[9-12],从而全面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

3.2 加强宣教培训,设置专人负责

借助院周会、科室内部会议、新员工岗前培训、专科护理人员培训等多种渠道,对全院职工进行培训,同时,就设施设备、药品管理等方面对主体责任人实施专题培训、考核。医务处随机抽查职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上报流程等的知晓情况,力争知晓率达到100%。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 版)》要求,由指定部门统一收集、核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12]。同时,设专人负责不良事件归口管理,分发不良事件给相关的主管职能部门;临床医技科室、职能部门均设专人负责监管上报信息,科室人员使用工号进入系统即可上报[13]。

3.3 严格激励考核,改善医疗服务

医院鼓励全院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并对主动报告、积极整改者给予相应奖励,从管理机制上保证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14]。对主动报告并确认为不良事件的,每例奖励50 元;报告的不良事件有利于医院改善流程或提升安全的,每例奖励200 元;当事责任人瞒报、漏报、谎报不良事件的,视情节轻重给予50 ~2 000 元处罚;发生损害后果的,按医院相关处罚规定加倍处罚;年度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例数超过本病区出院人次1%的,按超出例数每例追加奖励10 元,年终一次性奖励。此外,对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药品不良反应、医院感染事件、住院患者失踪、住院患者自杀、产房新生儿被抱错、手术与介入诊疗患者术式及部位选择错误、住院患者坠床与跌倒等实行双报制,主动上报国家网,接受上级部门监管。

猜你喜欢

责任人流程医疗
遵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责任人——南京银茂铅锌矿业有限公司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 履行“健康第一责任人”职责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