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德育在“互动、引导、体悟”中生发

2021-07-14王洪宇李祖宇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5期
关键词:体悟互动引导

王洪宇 李祖宇

摘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须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为此,高中思政课教师可通过观察小学道法课堂,了解小学道法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目标,并将其融入高中课堂进行思考,以便更好地落实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地位。

关键词:小学道法课  互动  引导  体悟  评价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德育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思政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德育特性,它特殊的课程性质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实践体验的过程。

一、重视教学互动,平等民主

巴西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在他的著作中总结到:“教育是一个互动过程,解放既不是恩赐,也不是自我实现,而是一个互动过程。”从主客关系上看,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和学的主体是交互的,他们各自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更具主体间性的意义。早在苏格拉底提出的做学生新思想的“产婆”就是主体性教育的发源。随着教育学的不断发展,国外符合“主体性”教育内涵的教育理论层出不穷,主要有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原则”,以及建构主义的相关教育理论,其都是架构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内涵之上。这些教育理论都强调教学互动,并关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主体性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被一以贯之。

如陈雅倩老师《人民代表为人民》的课例,对教学互动的重视以及互动中的平等民主氛围是贯彻始终的。首先,互动从课前延伸至课后。课前的疑问征集,统计了同学们的疑难点,并以此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课堂中各种互动形式多样,师生、生生互动开展有序;课后也设计了采访人大代表的互动任务。互动不仅局限于课堂上的问答,更体现了互动的时间延展性和多样化信息交互。其次,我们看到的任何互动,都充分体现了民主平等精神。这个课堂并没有把小学生当幼稚的孩童,而是通过情境模拟和活动创设,给予学生各种“身份”,并带着这种身份去进行小组讨论,以及参与模拟选举。学生的主体性在这种“我的观点被尊重”“我是一位不可或缺的参与者”的平等民主氛围中被极大地激发,所有同学都认真且严肃地参与模拟活动,积极且主动地讨论并发表意见,取得了超乎预料的课堂教学效果。让我体会到尤其是对思想政治这样一门特殊的德育课程而言,课堂互动有更为突出的独特价值。

二、重视体悟引导,共鸣认同

与高中思政课程的理论化相比,小学思政教学更具感性特征。为符合幼龄学生的学情,活动组织也更有生活化倾向,但正是在这种感性的流转中我看到了情感和价值观念的萌芽。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呈现之外,活动设计环节让学生聊一聊感受,让学生谈一谈心情,并且引导他们在这种体悟中,留存一份感动,升华出责任感、荣誉感和爱国之心。小学生的语言很简单,表述也很直接,但不仅让同龄的同学们有共鸣,也让听课的老师们很有感触。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朴素认真,思索的小脸,稚嫩的言语,演绎出流畅和灵动的课堂。陈雅倩老师的课例中,在设计模拟乡级人大代表直选活动后,巧妙利用现场计票环节学生的空档,设计了一个交流对话,让学生谈一谈对该活动的感受。小学生们在小组交流之后,都踊跃地把参与投票时和计票等待中的心情讲述出来,激动、紧张、期待、担忧等等。学生畅所欲言的自然表达,让我看到,这虽然只是一个模拟活动,但在这些小学生心目中,这是一次珍贵的体验,这个紧随其后的生生、师生的感受交流,更让他们将这次体验后留下的感性内容整理并表达了出来。看似一个小小的填补课堂空缺的环节,让耗费心力准备的活动和营造的仪式感不仅仅停留在了形式上,而是在体悟和回味的基础上深入开拓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了学生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公民意识的萌芽。随着生理与心理的成熟,学生思维能力也有了极大地提高,思维的理性、深度、广度、发散性和批判性等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自主的体悟和生成,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心大胆地给出更具开放性的情境和话题,把课堂的主动权更多地让渡给学生。

三、重视即时评价,价值延伸

教师除了要为学生的互动成果提供及时、具体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的自我效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更应该引导学生的价值和情感生成,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在课堂互动中的结论不应该被漠视,在师生互动中要注重有意义地评价,尽力理解学生表达的观点,并引导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或补充,给出贴切的评价和建议。在生生互动中,也要组织小组间的充分讨论,形成“组内意见”而非“个人观点”,以引发学生之间进行双向的互动评价,相互质疑和探讨。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敢于创新,自信发表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引导互动的深入展开,不仅在于信息的交互,更在于情感的传达和价值的延伸。同一课例情境中,在进行选举人大代表投票时,陈老师微笑感叹:“一定要为同学们点一个大大的赞,自觉排队,依序进行,整个会场非常神圣和庄严。”一句真心的赞叹,让小学生们的参与劲头更强,更将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规则意识自然而然地注入心间。在对该活动的感受交流中,虽然很多同学积极发言,但说的都很简单,仅仅是直接的情绪表达,比如紧张和害怕等,而在陈老师的适时引导下去深究这些情绪产生的原因,紧张的背后、怀疑的背后是什么?小学生们的回答出乎大家的意料,他们紧张自己支持的人能否当选,去为人民做事,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他们更害怕由于自己对候选人了解不够,选出的代表不能践行好人大代表的义务,有负人民的重托。选出让大家信任的代表,需要每个选民增强责任意识,珍惜选举权利。简单的谈话和点拨式的评价引导,引发出小学生珍惜选举权利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课堂互动中学生素养的萌发也需要教师智用适时评价,助推价值延伸。

高中思政教学,一方面教学内容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课堂互动的可能性更多,教学预设和生成的矛盾更为凸显。《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就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建议:“在课程实施中,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以调动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为前提,尤其是道德情感以及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诸多素养,都是作为一种隐性的品质,需要学生在参与、体验、反思中去提升。

然高考重压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对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德育价值体现等问题的思考往往是退居其后的。这次的小学课堂教学观课线上活动却让我看到了在教师引导下的课堂自然生成的状态。小学生尚且如此,我们更应当去相信高中生的主体性和能力,真正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让学生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在学生和教师平等的交往互动过程中,达到知识的自然生成和建构,能力的培育与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可与内化。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性的发挥达成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对老师的高难度考验,考验合理精巧的教学设计,更考验教师的引导、评價和课堂教学机智。做教改背景下的合格教师,任重道远,我们应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勇于实践。

猜你喜欢

体悟互动引导
萌宠
懂,才能得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