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有效实施生活数学教学策略
2021-07-14彭正玲崔伯建
彭正玲 崔伯建
摘要:培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智力发展水平、学习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影响,在学习生活数学的过程当中,显现出诸多困难,教师应以生为本,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与方法,适时创设生活情境,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等,提高学生学习生活数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 生活数学 教学策略
引言
培智学生注意广度狭窄,记忆短暂,思维反应慢,较长期处于形象化、直观化的思维状态,加之个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何落实新课标,面向全体培智学生,满足个性化需求,让每一个学生从生活数学学科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成为一个现实紧迫的问题。
现以试用生活数学新教材中《得数是2的加法》为例,阐述相关的探索与做法。
一、利用原有知识,建构新授知识学习的桥梁
学生学习生活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都是在具备一定的知识与经验基础之上完成的。对教师来说,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环境,了解学生已掌握哪些数学知识,还有哪些没有掌握的,即在教学之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学情分析,关注学生的前在、潜在差异状态,把握学生的逻辑起点,找准学生学习切入点,再实施教学。
二年级下册新教材《得数是2的加法》主要内容包括:认识2的组成,了解2的加法的含义,认识“+”和“=”,会书写2的加法算式。其中,了解加法的含义是重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加法,教师在讲解加法含义上,要充分从培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帮助他们建立“合”的概念。由于学生已学习了2的组成,知道1和1组成2,因此,教师可以在认识2的组成基础上,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呈现:2名学生在打扫卫生,手里各拿着一个扫帚,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出图上是谁?在做什么?每人手里有几把扫帚?分别用什么表示(1)。两个同学再将扫帚放在一起,引出加法的概念。由于“合”是建立在学生已学“2的组成”基础上的,学生很快地理解了加法的含义。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新课标强调师生在教学中应积极参与交往、共同发展。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合理巧妙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不仅能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教学内容,而且能化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培智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在导入新知时,教师运用课件展示了班级两个学生在打扫卫生的场景图片。紧接着,在加深学生对加号的理解时,用抠出的图形,邀请学生到讲台来体验“合在一起”的过程,并用手形象地拖动扫帚,引出“合”的含义。在巩固新知环节中,通过参与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聆听动听的音乐等多角度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加深对新知的掌握和多感官能力的发展。
(二)适时精心设计游戏环节
爱游戏是儿童的本质属性。培智课程游戏化地开展,不仅仅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开火车、摘果子”等之类的游戏,更是游戏思想、游戏精神、“课程即游戏”理念的有效渗入。在教育教學当中,培智学生注意力短暂,他们很难长时间坐在固定的位置上进行教学活动,特别是一些自闭症儿童,多动症儿童。
为了巩固所学新知,可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游戏环节,如将学生分成3组,依次进行“贴一贴”“摆一摆”“比一比”等游戏活动。在游戏的过程当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恰当地运用学具教具,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的作用,利于激发培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教师把握教学重难点,利于学生思维和智慧的启发。课堂上使用教具学具,为学生创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促进了学生主体实践、合作交流能力的发展。
学习“2的组成”时,教师利用小棒,边演示,边做合起来的动作,问:一共有几根小棒?在演示动作的帮助下,学生很快知道了1和1合起来是2。
书写《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时,利用教室里的两把扫帚,再到小棒、圆片的充分运用,有层次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特别是小棒的运用,通过摆一摆、拿一拿、演一演,再写一写,让学生充分理解算式1+1=2的含义。
三、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感知体验所学内容
生活情境的创设,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激发了培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之中感知知识,体验学习过程,形成技能,进而促进各种能力的发展。
(一)结合教材图片,创设生活情境
在新教材当中,教材里穿插了大量的生活情景图片,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可感知的内容。
如,在教学“1+1=2”这个算式时,图片呈现的是乐乐手里拿着一个黑板擦,又出现一个黑板擦,合起来有几个黑板擦的场景。结合图片,教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按照图片呈现出来的场景,用动作再现图片当中的内容,让学生说一说“1和1合起来是2”,并顺势引导培智学生写出算式。
练习环节当中,同样出现了相类似的图片。充分利用图片呈现的内容,易于启发学生思考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二)结合学生生活,模拟生活场景
培智学生生活范围狭窄,主要是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适应生活,融入社会,将所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充分地将知识的教学渗透到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当中去,并积极地从实际生活当中挖掘学习素材,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在巩固《得数是2的加法》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场景:操场上,一个学生正在踢球,又跑来一个学生。问:这时一共有几个学生在踢球?面对真实场景,学生很快说出答案。
四、建立目标多元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学习
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特点,合理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
培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单一的知识考核会让他们畏惧,产生抵触心理,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真实性、激励性、多元性,以生为本,“多一把尺子”来精心设计评价体系。
评价的手段除了测试评估,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的检查,例如,上课提问、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等,从多维度视角对学生开展“六大领域”能力的培养。
此课复习导入环节,让学生口头表述2的组成,让学生说一说,在语言表达中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讲解“合”这个概念时,通过设计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乐于动手实践,对摆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发放小贴画;练习环节,根据培智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分层设计练习相关内容,例如,让A组学生根据老师演示,列出算式,再说一说算式的含义;B组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摆一摆小棒,再写一写;C组学生按照书本要求完成“贴一贴”“指一指”练习,练习口语表达和认知能力。
综上所述,以生活为核心的生活数学课程,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作为新时代特教教师,要努力践行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立足学生“六大领域”的全面发展,积极尝试探索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培智学生生活数学的有效性学习,为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生活、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