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1-07-14李俊
李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动物疫情也更加重视。分析了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21)04-0034-02
近年来中我国动物疫病的防控常采取免疫、隔离、消毒、监测及检疫等方式,实现了对动物整体疫情的控制,并预防了部分动物疫病。我国现阶段动物疫病的预防措施基本做到免疫、监测和隔离,而消毒、检疫等环节开展起来有一定难度,应将其作为我国动物疫病预防的重点。
1 我国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1.1 动物疫病预防方式单一
免疫与扑杀是我国目前动物疫病预防的主要方式,该方法虽然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延缓、抑制了疫情的蔓延,但免疫的方法有可能使得疫苗毒株长期存活于动物体内和养殖区域中,并且长期大量使用疫苗会加快病毒的变异速度,使得病毒毒力增强,导致疫情变得更加复杂。我国部分养殖基地积极探索新的疫病预防方式,但大部分养殖基地仍以免疫为主要方式,因此给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1]。
1.2 动物散养占比大,不利于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开展
我国动物养殖的规模和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散养户仍占较大比例。散养的方式会导致动物疫病分布广、种类多、难控制。散养户以动物是否发生疫病来作为判断是否发生疫情的标准,因此难以做到对动物的均匀强制免疫,并且在免疫后缺乏对抗体的持续监测,这些弊端会导致动物疫病出现判断不准确、交叉传播、隐性感染、难以根除等问题。同时畜产品的交易也会导致多种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使得我国动物疫病预防工作难以开展[2]。
1.3 基层动物疫病检测设施设备及相关人才缺乏
动物疫病预防工作对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等方面的知识有较高的要求,由于基层兽医缺乏经验和专业素养等问题,使得我国动物疫病防治体系整体较为薄弱。同时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实验室的设备缺少维护和更新,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人员不足、资金匮乏、设施设备有限等问题,导致动物疫病相关实验难以开展,从而阻碍了我国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进行。
1.4 多头管理不利于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开展
部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没有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当地畜禽养殖的实际情况开展动物疫病监督管理工作,而造成监督管理工作未能发挥作用,不能够及时防治动物疫病的发生。我国畜牧业及畜产品的经营和管理未实现垂直管理,因而各部门在动物养殖、加工、检疫、交易等环节中缺乏合作,不利于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统一管控。同时由于基层资金有限,存在疫情期间实行扑杀后无法补偿养殖户损失的现象,使得扑杀工作难以开展,从而不利于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开展[3]。
1.5 养殖户缺乏动物疫病预防的意识
畜禽养殖场的养殖人员多为当地农民,未接触过系统的兽医技能学习,难以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动物疫病做出准确的判断,更缺乏动物疫病预防的意识[4]。
2 对策
2.1 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工作,并建立具有动物疫病防治及判断能力的督察小组,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以此提升地方政府的监管能力,确保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2.2 提升畜禽养殖一线工作人员防治动物疫病的技术水平
畜禽养殖一线人员在养殖工作中应积极响应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号召,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进而提升自身的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水平,保证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能够对动物疫病开展有效的防治工作。
2.3 学习动物疫病防治相关技术和经验
由于我国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畜禽养殖的起点晚于发达国家,因此,畜禽养殖一线工作人员应在工作中学习发达国家的动物疫病防治方法,并根据养殖水平和养殖条件借鉴国外动物疫病防治的相关技术,对当前养殖中使用的动物疫病防治技术不断进行更新,以减少畜禽养殖过程中疫病的发生。此外,畜禽养殖一线工作人员在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的同时,还应积极总结相关经验,与畜禽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制定出适合我国当前畜禽养殖实际的动物疫病防控方案[5]。
2.4 建立并完善动物疫病预防地区化的管理制度
动物疫病预防地区化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或天然屏障将患病动物限制在一定地区内,并对患病动物开展检疫监测、病情观测、病理调查、限制流通等工作,从而对某种或多种动物疫情进行控制和灭除,最终达到无疫情的效果。将动物疫病预防工作与地区化管理方法有机结合,符合我国和国际动物疫病预防思想。调查研究表明,小面积内开展动物疫病预防工作,控制并减少动物疫病的种类和数量,可以逐步实现对大面积区域动物疫病的消灭和管控。以动物疫情预防地区化为原则,逐步整合相邻的、同种类的无疫情区域,扩大地区化管理的动物疫病种类和范围,从整体上实现对动物疫病的预防。
2.5 加强对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监测
对动物疫病的监测是做好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重要举措。但我国的动物疫病监测规划主要是监测大型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并不适合地区化动物疫病预防监测。因此各地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地动物疫病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监测计划。制定的监测计划首先要具有持续性,动物疫病预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活动,因此要具有针对性和持续性。其次应当全国统一监测试剂和评估标准,同时也应当注重对无疫情地区的监测,加大监测力度,国家和预防单位应提供相应的监测费用。
2.6 从源头做好动物疫病预防工作
动物疫病预防工作要以点到面的形式开展,重点做好垂直预防的工作,从而避免病原体的垂直传播。开展举措主要有:①对动物实行SPF的方法可以对动物群体的祖代进行管控,从而保障动物产品的安全。②对国家级别的养殖区、资源保护区、龙头企业建立安全隔离区,并对其采取统一的管控,从源头上实现对动物疫病的预防,促进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开展。③注重引种工作,实行严格的引种方案,严格管控同区域、跨区域的引种活动,避免病原体携带者在各区域间流通。④持续性监测养殖基地的动物疫病预防工作,及时淘汰患病动物个体。
参考文献:
[1] 郑世磊,申洪银,赵同渊. 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的问题及策略探析[J]. 兽医导刊,2020(12):14.
[2] 杨斐斐. 试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 兽医导刊,2020(22):66.
[3] 孙 波. 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的问题及策略探析[J]. 畜牧业环境,2020(7):63.
[4] 黄淑燕. 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的问题及策略探析[J]. 兽医导刊,2019(16):2.
[5] 杨文波. 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的问题与对策[J]. 兽医导刊,201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