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1-07-14胡青
胡青
摘要: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人物描写是七年级作文写作训练重点,学生写作实际中,以叙述代替描写的问题比较严重,文章缺乏细节描写。作文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作文评价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写作教学中贯穿评价,以项目式写作为教学手段,通过主体与方式多元的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激发学生写作熱情,在写作实践中重视人物刻画。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人物描写;项目式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8-0071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当前的写作存在一种结果导向,无论是学生本身的写作,还是对于作文的评价,导致学生在写作上缺乏热情,写作内容空洞虚假,以叙述代替描写的问题较严重。新课标中提出,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应加强过程性评价,注重教师评价、学生的自评与同学间相互评价相结合。基于此,结合当前线上教学的现状与特点,笔者通过项目式写作,将前置性、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通过人物描写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运用于写作实践,重视人物细节刻画。
一、项目综述
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全国上下奋起抗击。在这场抗疫的战斗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逆行者”,他们或是医护人员,或是志愿者,或是普普通通的市民,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每位同学无论是从网络、手机客户端、电视还是报刊杂志都能获悉相关事例,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前期进行人物写作专题铺垫,再充分整合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资源,进行写作活动,最后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优化升格。
二、实施过程
1.活动一:我可以写什么
(1)观察与积累:整合资源(可以是老师给的资源包,也可以自己上网找)学生自主完成素材积累表。
(2)分享与交流:每组选出得分最高的一张,在全班做展示。
(3)评价与反馈:其他组点评+教师点评
学生在写作时常常觉得无话可说的原因是自身生活阅历的局限,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如何积累素材?在公布写作主题后,将素材积累表给学生,等于赋予其抓手,让学生面对线上线下海量的信息时,有重点地观察与积累。
在活动一进行的过程中,小组内进行评价,以素材积累表为量化评价标准,选出最佳。在分享与交流之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量化与非量化评价,既有素材积累表评价打分,也有主观听后感的阐述。老师予以点拨性、指导性评价。
2.活动二:我该怎么写
(1)观察图片,描写训练
欣赏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对画中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学生描写集中在眼神、皱纹、手。
归纳方法:外貌和神态描写的诀窍是抓住最有特色的一两点进行描绘,比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参考鲁迅《祝福》对祥林嫂眼神的描绘。
(2)创设情境,续写故事
情境:夜深人静,整条街道都悄无人烟,黑夜宁静得可怕,一位老司机正坐在车里玩着手机等订单。“叮叮”订单来了,老司机准备去接单,可是无论他怎样发动车,车都像死了一般一动不动,老司机愤怒地砸了一下方向盘,这时,在行车记录仪的屏幕里,不远处出现一个人影,老司机透过玻璃看看车外并没有人影,又看了看屏幕,人影更近了,可是车外还是荒凉一片,再看看屏幕人影已经到车前了。老司机下意识地看向玻璃外,半个人也没有,老司机懊恼地揉了揉眼睛打开手机看了看时间,这时借助手机的光亮,后视镜里出现了一张脸色苍白、表情狰狞的脸……
要求:根据文字进行故事续写,要求运用人物描写,在10分钟内完成。
学生作品:……女人已经来到了车边,老司机害怕地想大声叫出来,但只是张了张嘴,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他感觉自己的血液凝固了起来,寒意从背后袭来。她越是靠近,越有一种今未知的背离感,也不像普通女人的身高,四肢细长的像竹棍。老司机又一踩油门,居然发动了,他立马冲出去几米远。从后视镜一看,那个女人正在疯狂地追他的车,再一看,居然扒上了车门! (周诺童)
归纳方法:动作描写的诀窍是放慢动作把一个动作拆解成几个分动作来描绘;心理描写可运用修辞手法将抽象情感形象化。
(3)评价与反馈,投票选出最佳+学生点评+教师点评
3.活动三:素材与方法运用于实践,全篇写作
(1)课堂写作: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全国上下奋起抗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畏险情迎难而上,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书写感人篇章。他们是最美逆行者!是这个时代的光辉英雄!
请以“致敬逆行者”为题,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要求格式正确,字数600字。
(2)评价与反馈:作文互评,并根据评价表修改升格。
本环节为正式写作环节,一节课堂上作文,一节课评价打分再修改。抽到薛扬同学文章的同学根据作文评价表给他打分,切合主题10分,有具体事例10分,描写细致2分,展现人物精神4分,语言有文采8分,改善建议是增加具体人物描写。
总体而言,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上,以及人物细节描写方法运用于实践方面取得较好效果。接下来若能利用互联网资源,将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评价手段更丰富,或许效果更佳。这是笔者今后将继续关注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罗 滨.项目式学习给学生带来了什么[J].北京教育,2019(1)
[2]余慧琳.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人物形象写作教学探究[J].中教研究,2020. (9-10):24-27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