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四个自信”的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研究与实践*
2021-07-14毕忠勤李永斌
毕忠勤 周 平 李永斌
(1.上海电力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 200090;2.上海电力大学教务处,上海 200090)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国内高校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 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特别是统筹推进课程育人,以此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特别强调了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关系,提出要“在持续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因此,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成为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
在人文社科类课程以及管理类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对于理工科,特别是工科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相对来说就不太简单。目前,国内外有部分专家学者在理工科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学者贺利坚引入“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整合课程设计模型,提出基础知识、应用、综合、人文维度、关心和学会学习等6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并给出了融入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活动案例[3]。陈燕红等提出了教学中适时融入“德育教育”、课程实践项目中含有“思政映射”的思政和育人教育融入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方法和途径[4]。施江勇等探讨了在工科类课程中加强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并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介绍了实施过程[5]。吴强等通过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介绍了计算机组成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经验[6]。李静等以专业课程Python语言程序设计为研究对象,围绕思政育人目标、教学内容和环节、课程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四个方面,提出了课程的思政教学路径[7]。上述研究成果主要从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出发,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笔者认为,工科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应该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出发,主动去对接思想教育内容开展课程思政,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
1 课程思政的内涵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依靠传统的思政课程以及课程德育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已经越来越难,必须根据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手段。由此,“课程思政”的理念与实践应运而生。
相对于传统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是贯穿于所有课程教学过程的一种课程观,其重点不是思想理论教育,而是侧重于思想价值引领,强调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
传统的思政课程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课程,其主要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教育,而课程思政则是一种课程观,是贯穿于所有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教学观点,其主要侧重于思想价值引领。“课程思政”的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8]。在思政内容、课程地位、课程特点和思政优势等方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有一定的区别,但其育人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是相互补充的。
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9]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把价值观的培育与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所有课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有“思政味道”、都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2 工科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难点
理工科专业课程主要讲授反映自然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知识,知识点主要以客观性为主。相比之下,理工科课程要实现“课程思政”的难度相对较大。对于工科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的主要困难有:
①工科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的观点淡薄。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专业任课教师普遍认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辅导员以及专职的思政老师等的工作,自己不用承担思政育人方面的职责。其实,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实现“课程思政”的首要任务是转变专业教师的育人观念和提升能力。
②工科类专业课程逻辑性强、实践性强,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在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课程思政”,很多专业老师会担心影响课程专业内容讲授缜密的逻辑思维过程。同时,工科类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如果引入“课程思政”元素,任课老师会担心降低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③经过长达十几年的中小学教育过程,青年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与此同时,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影响使得大部分学生思想具有多元性,海量的、复杂的、质量无法监控的网络信息对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④传统的教学资料缺少课程思政元素。社会上现有的工科专业类课程的教材、教学资料都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基本不包含任何课程思政元素,这也给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以上这些困难使得工科专业课教师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存在敬畏感,不知如何下手。
3 融入“四个自信”的计算机类课程思政建设框架
上海电力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团队透过问题看本质分析问题,加强科技引领的工科类课程思政建设。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探索出从科技创新和科技短板两个角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并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加以实施,这一建设思路还可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工科类课程。
3.1 科技创新引领的家国情怀课程思政建设
重点梳理与整理“互联网+”时代我国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技术以及国际领先企业的发展现状,并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从这些信息技术的优势提炼出我国科技领先的内涵,培养出学生的科技自豪感,然后提升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层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2 科技短板激发的科技强国课程思政建设
虽然近几年我国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短板。如何从这些领域的现状引导学生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也是对科技创新引领的工科类课程思政的有益补充。本院课程思政建设团队通过凝练这些短板方面的底层原因,激发学生科技强国的爱国热情,同时延伸到国家在科技强国方面的一些优势以及相关举措,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意识。
4 融入“四个自信”的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4.1 科技创新引领的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①华为5G事件。2019年5月初,美国禁止国内企业向华为提供服务和产品,而且多次提醒其盟友华为设备存在安全隐患,阻挠盟友使用华为5G产品。美国禁令华为事件,导致华为失去了一些5G订单和客户,对华为有一定影响,但并不致命。华为5G事件虽然从一定的角度对我国的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也说明了中国制造已经让美国产生了畏惧感,真正体现了我们伟大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
②量子计算机。5月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浙江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单位协同完成参与研发的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这一成果表明我国在量子计算机研究领域位列世界一流水平行列,凸显了我国科技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大激发了各界人士的爱国热情。
③微信封面卫星图。2017年9月25日至28日,微信的启动界面替换成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全景。这颗“风云四号”A星是目前最牛的“地球摄影师”,拥有世界首个静止轨道高光谱大气垂直探测仪。值得一提的是,“风云四号”A星完全是由中国制造,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是自主研发。它在高时空分辨率、高定位精度等方面,以多项全球首创,填补多项国际空白,彰显出中国制造崛起的强大气场。
4.2 科技短板激发的计算机类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①中兴芯片事件。2018年4月16日晚,美国商务部突然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将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2018年5月,中兴通讯公告称,受该公告影响,中兴公司已无法进行主要经营活动。2018年7月14日,中兴通讯宣布“解禁了!痛定思痛!再踏征程!”的标语。此次美国制裁中兴的事件,凸显了中国在一些“卡脖子”技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短板,需要青年一代学生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加强科技强国意识培养。为解决祖国的“卡脖子”技术,实现祖国的真正强大贡献力量。
②操作系统。我国在国产芯片、国产软件,以及前沿的5G通讯技术领域均获得了骄人成就。但是在操作系统方面还没有形成比较好的成果。作为战略的需要,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从长远来看是有必要的。例如阿里、华为都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研发。虽然现在依然是Android的天下,但是在未来的某些特殊时刻,拥有自己成熟的操作系统的意义将会显现。
5 结束语
专业课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是加强学生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途径,也是现代高校教师必须坚持贯彻的教学思路。本项目在计算机类课程中通过科技创新和科技短板等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科技自信的爱国激情,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设计,希望能够对其他工科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