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女排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07-14高演
高 演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这是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旨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成效,推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以下简称中国女排)是中国竞技体育史成绩突出的团队之一,曾在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上十度夺得世界冠军。2019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强调:“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几十年来,中国女排有高峰,有低谷,有成功,有失败,但始终不变的是情怀与梦想。中国女排向我们传递出的“女排精神”,也不仅仅局限于体育的范畴,更成为振奋民族精神、激励国家前行的强大力量。女排精神中所蕴含的科学内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价值、目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将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女排精神的演进过程
1.1 女排精神的诞生
1981年11月,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在日本举办。在本次大赛中,中国女排接连击败了巴西、苏联、韩国、保加利亚、古巴和美国女排,以六战全胜的好成绩挺进决赛。11月16日,经过激烈争夺,中国女排最后以3∶2战胜了卫冕冠军、东道主日本队获得冠军,这也是我国体育运动团体在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项目上的首个世界冠军。夺冠消息一出,整个中国一片沸腾,诸多高校学生冲出宿舍,在操场等地方高喊“中国万岁”的口号,热烈庆祝这一历史时刻。隔天,中国女排夺冠的好消息在《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上发布。从这一天起,“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口号彻底响彻中国大地,中国女排也成了国家的英雄。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女排在1982—1986年期间先后在女排世锦赛、奥运会、世界杯连续夺得冠军,创造了排球历史上第一个“五连冠”的好成绩。在此大背景下,国家体育总局等部委积极号召全国人民向中国女排学习,为民族腾飞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奋斗。
1.2 女排精神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随着主力队员的相继退役、技战术水平难以突破瓶颈、欧美等国家女排实力逐步增长等原因,中国女排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低谷期。此阶段,中国女排在世界三大赛中的最好成绩仅为亚军,总体成绩也不甚理想,中国女排受到了质疑越来越多,对于女排精神的报道也越来越少。2001年2月2日,陈忠和开始担任女排主教练,在面对来自国家、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巨大压力时,他和女排姑娘们一起上下同心、刻苦训练,展现出永不服输、永不言弃的精神,时刻等待凤凰涅槃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中国女排重夺女排世界杯冠军,并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决赛中上演绝地反击,在前两局比分落后的巨大压力下,而后力挽狂澜地上演了奇迹般逆转,最终战胜俄罗斯女排夺得冠军。从1984年到2004年,从洛杉矶奥运会到雅典奥运会,20年风雨同舟,20年荣辱与共,中国女排用20年的坚持和奋斗才拼来的奥运金牌,又再次向世人证明了女排精神的宝贵价值和重要意义。
1.3 女排精神的成熟
2013年4月25日,郎平再次执教中国女排。上任后,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创新和改革,号召所有队员传承老一代女子排球运动员的精神品质,不忘初心、顽强拼搏。2015年5月,中国女排重夺亚锦赛金牌。2015年8月22日-9月6日,中国女排又以10胜1负的战绩,时隔12年第四次夺得世界杯冠军。最令人振奋和记忆犹新的还是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被分到“死亡小组”,接连输给了荷兰、塞尔维亚和美国队,仅以小组第4名的战绩进入淘汰赛,所有的批评和质疑蜂拥而至。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下,中国女排四分之一决赛对战卫冕冠军、东道主巴西队,比赛过程跌转起伏、异常艰苦,女排姑娘们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下风的情况下拼满五局击败对手,再次向世人展现了越处逆境越不放弃的女排精神。在后续的比赛中,中国女排越战越勇、所向披靡,半决赛战胜小组赛曾击败过自己的荷兰队,决赛迎战塞尔维亚女排,经过四局苦战,最终以3∶1的比分力克塞尔维亚队,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此外,中国女排又在2019年9月29日的世界杯比赛中,以11连胜强势卫冕,获得世界杯第五冠、世界三大赛第十冠,创造了迄今为止排球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奇迹。
2 女排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当代价值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诸多专家学者对女排精神的定义都存在异同。女排精神从诞生、发展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它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所传递的内涵和价值也有所不同,但主要包括为国争光、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敢于创新精神。
2.1 为国争光
“只要穿上印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出战,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使命,特别光荣!”郎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中国女排从正式成立那天起,“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成为了女排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几十年来,它始终激荡在一代代女排人的心中,成为了她们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和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精神动力。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们传递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应是一份责任和使命。
2.2 团结协作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女排精神亘古不变的底色,也是中国女排争金夺银的致胜法宝。长期以来,中国女排始终坚持和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无论是训练或是比赛,无论是领先还是落后,无论是处于巅峰或是低谷,无论是教练员、运动员,或者是工作人员,大家都能够始终紧紧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依靠昂扬的斗志、集体的力量激发最强战斗力,击败一切困难和挑战,勇攀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
2.3 顽强拼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女排的发展是一部顽强拼搏史,从白手起家到崭露头角,靠的是顽强拼搏;从低谷到高峰,靠的是顽强拼搏;从高峰迈向辉煌,靠的仍是顽强拼搏。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的经济条件还比较落后,女排队员的训练和比赛条件非常艰苦,但她们仍然充满斗志、知难迎难,在简陋破败的排球馆中日复一日地进行着高强度的“魔鬼训练”,即使摔得遍体鳞伤也永不言弃。爱拼才会赢!中国女排依靠这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拼出了举世瞩目的“五连冠”,搏出了史无前例的“十冠王”。
2.4 敢于创新
“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精神是新时代女排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郎平在2013年再度执掌中国女排后,进行了许多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她的指导下,中国女排组建了一支由体能教练、康复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国际化专业团队,让训练、比赛、赛后恢复数据高度科技化和数据化;采用“大国家队”选拔并训练新人,并大胆使用和锻炼新人;在比赛中使用先进的立体打法,放弃传统的主力和非主力的观念,采用首发和非首发不同队员组成更为灵活可变的阵容和随机应变的战术……这一系列的新思路、新办法帮助中国女排取得了全新、全方位的突破。
3 “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
女排精神作为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和资源,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1 加强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建设
一是将女排精神编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材。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指导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国家、省市及学校要将女排精神添加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材或校本课程教材中,让教材更具厚度和温度;二是将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师要针对大学生成长的阶段特征、专业特点和现实需求,结合女排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当代价值,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三是开展体育课程思政。高校体育课要将“课课都有思政,人人都讲育人”的理念贯穿至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注重结合项目特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寓思想于行为之中,寓德育于教育之中,带领同学们更好地感悟和践行女排精神,达到既锻炼身体,又锤炼品德的效果。
3.2 加强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建设
一是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女排精神的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中国“女排精神”中所传递的内涵、价值、意义和作用,使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融合起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更好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二是提高体育课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高校体育课教师要积极投身课程思政建设,挖掘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巧妙结合,不断提高自身课程思政的能力;三是引进中国女排队员担任教师。中国女排功勋运动员徐云丽于2019年入职她的母校——福建师范大学,并担任该校排球教师。在排球课堂中,徐云丽老师亲身讲述自己的女排故事,并带领同学们一起畅谈和感悟女排精神,受到了广大同学的热捧和点赞。同学们纷纷表示,徐老师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这样的课堂不仅有意思,而且更有意义。
3.3 加强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营造
一是加强对女排精神的宣传。高校应通过学校宣传栏、海报、横幅、“两微一端”等线上线下渠道,大力加强女排精神在校内的宣传和传播,达到隐形教育的效果;二是举办专题讲座和学术研讨会。高校应以女排精神为主题,通过邀请女排功勋开设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讨等方式,加大对女排精神的传播和研究,进一步弘扬和培育女排精神;三是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学习女排精神不应该只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高校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更直观、更有效地传承和践行女排精神。
3.4 加强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保障
一是要提高认识。高校应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理解将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要健全制度。高校要科学制订女排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划和体系,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制定出完整而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以及考核方案,进一步将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落细落实。三是要提供保障。任何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经费支持和物质依托,高校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投入,为进一步弘扬和培育女排精神,为将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而有力的保障。
4 结束语
女排精神是中国体育精神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长期以来,中国女排依靠高超的技战术水平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在国际赛场披荆斩棘、十度夺冠。其展现出来的以“为国争光、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敢于创新”为代表的女排精神,也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信心作出了诸多贡献。高校要通过加强课程和师资建设、加强氛围营造和政策保障等方式,将女排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