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2021-07-14刘佳
刘佳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儿科疾病。患病后,小儿腹泻患儿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大便性状改变等临床症状,也有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出现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等后果,影响患儿身体健康的同时影响其生长发育[1]。对于小儿腹泻者往往采取对症治疗辅以常规护理,不过一些小儿腹泻患儿对于西药治疗不耐受,其治疗安全性也有待提高[2]。穴位贴敷是将中药外敷在患儿相应的穴位上,让药物有机会通过相应穴位的吸收或者传递到患儿经络、脏腑而发挥药效,在中药药物和经络腧穴的双重作用下,所产生的效果会更佳。而对小儿腹泻患儿实施推拿,可以通过推拿相应的穴位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这种方法效果明显,便于操作,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小儿腹泻患儿本院尝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推拿和穴位贴敷,取得的效果明显,现具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在院接受常规护理+推拿+穴位贴敷的61 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研究组观察对象(包括男31 例,女30 例,最大年龄3 岁,最小年龄10 个月),选择在院接受常规护理的61 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包括男30例,女31 例,最大年龄3 岁,最小年龄9 个月),两组患儿均符合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均没有其他疾病。两组患儿在临床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小儿腹泻患儿常规护理,具体方法:遵医嘱对患儿进行用药治疗,严密观察患儿在用药治疗期间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另外指导患儿家长掌握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研究组小儿腹泻患儿联合应用推拿和穴位贴敷,具体方法:(1)推拿:和患儿保持面对面坐立姿势,必要时让患儿家长抱着患儿,取适量介质后按照大肠、脾经、腹部及肚脐周围的顺序对相应的穴位进行推拿,直至七节骨并对龟尾进行揉按,同时基于患儿实际情况辨证推拿:对于湿热泄患儿,采取泄法推拿,依次推拿患儿的脾经、大肠、小肠及六腑,对患儿的天枢穴进行揉按,以达到清热利湿的效果;对于脾虚泄患儿,采取补法推拿,依次推拿患儿的脾经、大肠、三关,进行捏脊时对患儿的足三里穴进行揉按,以达到健脾止泻的效果;对于伤食泄患儿,采取补法推拿,对患儿的脾经、大肠、天枢、板门及中脘等穴位进行推拿,以达到促进消化的效果。(2)穴位贴敷:采用生理盐水对患儿的神阙穴、关元穴进行清洁,将适量的中药吴茱萸膏贴敷在患儿这两个穴位上,覆盖无菌纱布加以固定,基于患儿的病情和年龄合理控制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在贴敷后2-6h 将无菌纱布拆除,并对贴敷的部位进行清洁。1 次/d,共计7d。
1.3 观察指标
以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患儿家长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其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包括呕吐改善时间、腹痛改善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大便恢复至正常状态时间。满意度评价:发放问卷调查表,让患儿家长对护理进行打分,85 分及以上视为十分满意,65-84 分视为基本满意,64 分及以下视为不满意,满意度=基本满意率+十分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 软件对所有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率,以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以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腹泻患儿的呕吐改善时间、腹痛改善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大便恢复至正常状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该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满意度情况对比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病情严重影响的不仅仅是患儿的身体健康,还会导致其出现生长障碍,影响其成长发育[3]。从中医角度分析,小儿腹泻归属的范畴是“泄泻”等病症的范畴,小儿年龄小,脏腑相对来说娇嫩,机体抵抗外来风邪的能力比较差,如果他们机体受到风邪侵害,则其脏腑气血运转将发生变化,处于失衡状态,进而发生泄泻等病症[4,5]。小儿腹泻患儿常规护理时往往遵医嘱对患儿进行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虽然效果值得肯定,但是小儿的耐受力比较差,对此不容易耐受,再加上这种方法有导致肠道菌群发生紊乱的可能性,导致小儿腹泻患儿的肠道功能发生紊乱,使腹泻症状加重,在应用上所具有的安全性不高[6]。在此次研究中对研究组腹泻患儿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推拿和穴位贴敷。推拿小儿腹泻患儿相应的穴位,可以通过这种外界刺激经由相应的穴位传递至体内对应的脏腑,有助于治病防病作用的发挥。另外,经由穴位和经络的按揉推拿,可以对患儿体表神经、血管起到刺激作用,借助于神经传导途径对小儿神经内分泌系统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使其神经调节功能和胃肠功能得以改善,促进肠管蠕动和吸收[7]。穴位贴敷是基于中医基本理论,参照经络腧穴学说,在患者的相应穴位贴敷适量中药,借助于经络的传导作用,达到疏通经脉、活血行气、调节脏腑、协调阴阳的效果,在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在小儿腹泻患儿的对应穴位上贴敷适量中药,可借此对穴位起到刺激作用,让中药借助于渗透作用到达全身,利于患儿症状的改善,而且这种方法操作便捷,患儿容易耐受,配合度较佳[8]。另外本组研究中在穴位贴敷中所使用的吴茱萸膏能够达到助阳止泻的效果,适宜应用在小儿腹泻这种“泄泻”疾病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小儿腹泻患儿联合应用推拿和穴位贴敷,能够使效果达到最优化,有效缩短小儿腹泻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这一点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腹泻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上得以体现。再者,上述方法的应用患儿更耐受,患儿依从性也较佳,这样利于良好效果的取得,能够获得患儿家长更多的满意。此次研究中不同组别的效果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腹泻患儿的呕吐改善时间、腹痛改善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大便恢复至正常状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该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上可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推拿和穴位贴敷有利于增强疗效,更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有益于患儿身体健康的恢复,且患儿家长满意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