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7-14丁春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1期
关键词:日常行为工作者血糖

丁春悦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中心卫生院内科,山东 淄博 255300)

0 引言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其治疗需要较长时间,且应长期使用药物对血糖加以控制。即便如此,糖尿病患者依然无法得到彻底治愈,患者比较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这样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擅自停止相关药物的服用,或是采取其他不积极配合治疗的行为。此种状况下,患者的血糖便会有所升高,若是患者血糖长时间都处在相对较高浓度的状况下,不但会导致病情更加严重,还比较容易导致脂肪代谢异常等其他问题的出现,甚至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等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此次研究选取本院的260 例糖尿病患者,观察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收治的260 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日常行为干预护理措施),各130 例。对照组中有70 例男性,60 例女性,年龄32-75 岁;观察组中有69 例男性,61 例女性,年龄33-76 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每日予以患者相关降糖药物,并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日常行为干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1)健康教育。患者实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当前的状况,后续需要采用的治疗方法及其饮食和用药等应予以注意的问题,确保患者对于糖尿病知识有更为充分的了解。告诉患者糖尿病的相关诱发因素,同时给患者制定科学的用餐计划,告诉患者饮食对于糖尿病病情控制所起到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使其获取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1,2]。(2)做好沟通工作。患者治疗过程中,因为受到疾病的影响,较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护理工作者应对此予以密切关注,力争做到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察觉到患者情绪的改变,同时和患者多进行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加强信任感,使其心理状态得到良好缓解。实际进行交流时,护理工作者应多给患者讲述一些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后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情况,加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另外,护理工作者应对患者平日的饮食加以严格控制,定期监测患者血糖改变的情况[3]。(3)用药指导。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药物治疗是其通常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应长时间服用药物对血糖加以控制。所以,患者在出院以前,护理工作者应予以患者及家属相应指导。告诉他们药物治疗所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叮嘱患者遵照医嘱坚持服用药物。结合患者情况的不同,药物的用量及其使用的药物类型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告诉患者不可自行减少或加大药物用量,更不可出现自行停药的行为。一些患者需要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护理工作者应告知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正确方法,有效规避不合理使用行为而影响病情。告诉患者药物服用之后可能会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避免患者出现恐慌等不良情绪[4]。(4)饮食指导。饮食不够健康通常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告知患者需要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不可摄入过高热量、糖分与脂肪,并且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不可暴饮暴食,平日饮食中需要保持清淡饮食,不可食用咖啡、浓茶或是辛辣等具有一定刺激性的食物,并且应戒烟戒酒。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多食用具有较为丰富蛋白质的食物,这样可以给患者身体提供必需的能量。每日应多食用水果,保持足量饮水,并且要对血糖加以监测,在血糖得到合理控制以后可以针对饮食结构作出相应调整[5]。告知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做到早睡早起。结合本身病情的发展情况,可以适当参加一些锻炼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加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同时也有助于血糖的良好控制。(5)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一些想法比较偏激的患者甚至会不接受治疗。所以,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护理工作者应多同糖尿病患者进行交流,告知患者糖尿病产生的具体原因及其所采用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对于疾病有更为充分的认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患者疾病治疗的信心。可以给患者讲述疾病得到良好控制后的美好生活,加强患者治疗中的依从性。与此同时,护理工作者应做好同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流工作,告诉患者家属应保持一定的耐心,常常和患者保持交流,以使其不良情绪状态得到良好缓解,确保患者可以主动配合治疗。另外,治疗过程中应有效规避情绪大起大落情况的出现。(6)运动指导。为了有效加强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护理工作者应给予患者相应指导,让其保持一定量的运动,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运动量加以制定,每日早间和晚间至少保持30min 的运动时间,但也不可运动时间过长,导致身体过于劳累。伴随病情的逐渐稳定,可以适当加大运动量。针对部分病情相对不是很严重的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一定量的有氧运动[6-8]。因为患者身体相对较为虚弱,所以患者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应有家属陪伴在其身旁,有效规避由于低血糖导致患者出现晕倒的问题。家属可以随身携带一些食物,这样在患者出现头晕问题时,可以进行食用。若是患者发生晕倒的情况,应在第一时间内就医。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评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在生活质量评分、糖化血红蛋白值以及空腹血糖值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当前,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调整患者的生活习惯是护理干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患者首先应对其日常饮食结构加以调整,护理工作者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结构方案。另外,患者应选取合适的运动方式,保持适量的运动也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较易出现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因此,实际护理工作的开展中,也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给予患者相应引导,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相关数据信息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呈现出逐年上涨的发展趋势,无法彻底治疗的糖尿病已经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本院针对护理干预措施加以完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采用日常行为干预模式,促使患者对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及其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有更为充分的了解。另外,实际治疗工作开展中,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给予相应指导,利于患者对其血糖加以控制,获取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日常行为干预护理,可以获取更加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日常行为工作者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的影响与实施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