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习近平“两山论”实现乡村建设绿富共赢的路径
2021-07-13陈珏陈梦兰田捷俞莉琴吴慧婷
陈珏 陈梦兰 田捷 俞莉琴 吴慧婷
【关键词】“两山论”;乡村建设;新发展理念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两山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生动揭示了什么是绿色发展、坚持什么样的绿色发展、怎样绿色发展的实践要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同志再次赴余村考察调研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更好地践行“两山论”让乡村建设实现绿富同兴、同惠、同享,本文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基于“两山论”发源地余村的善治经验,研究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绿富共赢的路径。
一、“两山论”的哲学内涵
“两山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强调要正确处理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人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两山论”深刻体现了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科学地指出要妥善处理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二、“两山论”发源地余村的善治经验
余村是“两山论”理念的诞生地,作为践行“两山论”的生动代表,实现了发展观从“靠矿致富”到“养山富山”的转变,产业结构从“卖矿石”到“卖风景”的转变,社会治理从“被动”到“积极”的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一)痛定思痛,转变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余村提出“两山论”之后,余村彻底放弃了开山采矿,开始发展旅游业,优化产业布局,休闲旅游产业做加法,工业做减法,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了发展优势,坚定了走生态兴村发展道路的决心。十多年来,余村人树立了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意识,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发展地方经济,带动旅游、文创、电商等绿色产业的发展。余村人民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生态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反哺生态,相辅相成。
(二)因地制宜,绿富共赢
“两山论”源于余村,归于余村,但不止步于余村。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明确提出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贵州创新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能够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产业,并通过生态优势吸引外来资源,营造发展优势。如今,多彩贵州、生态贵州建设已初见成效。再如黄山,既为旅游城市,更是生态城市,立足生态,黄山正努力探索经济健康发展之道,使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可见,不同地区可以活用自身的传统民俗、自然景观、工艺文化等为当地的经贸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挖掘地方特色,打造地方品牌,创造特色“两山论”成果,有力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引进高新科技、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从源头上杜绝污染,通过产业发展来建设生态文明,用更少的资源投入来改变环境质量。各地在谋求经济发展时应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在特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谋求绿富共赢,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践行“两山论”实现乡村建设绿富共赢的路径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代表了中国新时代城镇化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在“十四五”时期需要探索出一条城镇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之路,绿水青山既是生态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各地要以“两山论”的理念为指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利用好自然优势,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使“美丽乡村”成为“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的绿水青山。
(一)理论指引,先人一步
2015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式写进中央文件。随后,这一论断被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修订的党章,以党内法规制度的形式要求全党“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两山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中国共产黨领导国家建设、乡村治理和发展转型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余村考察时,强调了新发展理念,这为“两山论”长远发展提供了又一重要保障。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掌握好“两山论”,才能切实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绿富共赢落到实处,为中国乃至世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新方案。
(二)榜样学习,成果惠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他反复叮嘱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两山论”发源地、践行地——余村的发展过程和成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凸显出经济和生态双平衡发展的意义。“两山论”所形成的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精神,在时代潮流、历史选择中,找准了方向、创造了条件,也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提供了优秀典范,将“绿水青山”变成了人民共同参与、互利互惠的“金山银山”。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论”是我们党对客观规律认识的重大成果,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原则。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两山论”为指引,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参考文献:
[1]2015年度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十件大事[J].中国生态文明,2016(01):87-89.
[2]“两山”理念诞生地 美丽“湖小青”在行动[J].中国共青团,2020(13):46-49.
[3]冯永清.“两山”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J].中文信息,2016,000(009):343+295.
[4]徐鹤,刘俊利.“两山论”对中国绿色发展的思考[J].城市与环境研究,2018(02):16-17.
[5]宋文瑾,叶欢.践行“两山”理论打造“余村模式”[N].浙江法制报,2018-11-05(03).
[6]刘潘.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华丽转身——浙江湖州余村践行“两山”科学论断,“绿水青山”不断“淌金流银”[J].环境经济,2018(Z2):96-97.
【本文系浙江中医药大学2021年度校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践行‘两山论实现乡村建设绿富共赢的路径研究——以十五载余村善治经验为例”(2021SZ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