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调周法辅治月经后期肾虚型临床观察
2021-07-13蔡竞,孙康,吉娜
蔡 竞,孙 康,吉 娜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月经后期是临床中较常见的月经病,表现为月经较自身正常周期推迟7天以上,并持续2个月经周期[1]。除月经周期改变以外,常伴随腰膝酸软、手脚冰凉、头晕耳鸣、面色晦暗等症状或体征,严重者甚至出现闭经,不孕等病症。其病机多与肾精亏虚、冲任失调、气血亏虚或是血瘀有一定的关联[2-3]。本研究用补肾调周法辅治月经后期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18年至2019年陕西省名中医贺丰杰教授名中医工作室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19~45岁,平均(30.25±5.56)岁;病程8个月~4年,平均(1.80±0.27)年。对照组年龄20~43岁,平均(29.68±4.75)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2.24±0.15)年。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妇科学》(第 10 版)[4]中关于月经后期肾虚证诊断标准,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腰膝酸软或酸痛,阴中干涩,性欲减退,疲倦乏力,头晕耳鸣,胫酸膝软或足跟痛,经色淡黯或经质稀薄,舌质淡红、苔薄白,两尺脉沉弱或沉细;②年龄16~45岁;③自愿参加研究,知情同意并能定期随访。
排除标准:①月经初潮未满2年,处于妊娠期、哺乳期,或有更年期症状;②合并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所致的月经后期;③合并有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系统的严重性疾病或精神病;④肾上腺、甲状腺等其它内分泌腺功能异常所致;⑤用药过敏或过敏体质;⑥在治疗前15天内用过其他中、西药物治疗;⑦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西药人工周期疗法。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戊酸雌二醇片,每次1mg,每日1次,连续服用21天;服用戊酸雌二醇片第12天始加服地屈孕酮片,每次10mg,每日2次,服用10天后与戊酸雌二醇一同停药。
观察组加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月经期,即月经周期第1~5天服用缩宫逐瘀汤:药用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益母草15g,枳壳15g,柴胡10g,香附10g,丹参10g,泽兰10g。经前期即月经周期第6~12天服用育泡调经饮:药用紫河车10g,当归10g,川芎,熟地10g,白芍10g,山药10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菟丝子20g,女贞子15g。经间期即月经周期第13~15天,服用促排卵汤:熟地10g,山茱萸10g,山药10g,淫羊藿10g,龙眼肉15g,枸杞子15g,菟丝子20g,黄精10g,当归10g,赤芍10g,皂刺角10g,黄芪20g,白术15g,党参20g,香附10g,枳壳15g,柴胡12g,川芎10g,陈皮15g。经前期即月经周期第16~28天,服用促黄体调经饮:药用熟地10g,山药15g,山茱萸15g,杜仲10g,当归12g,枸杞子15g,菟丝子15g,鹿角胶10g,川芎10g,巴戟天10g,肉苁蓉10g,淫羊藿10g,党参15g。
两组均以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随访3个月。
3 观察指标
中医症状积分:根据患者不同表现,记为0分、2分、4分、6分,分值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见表1。
表1 中医证候评分表
排卵率:月经周期第10天始行经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当卵泡直径大于等于18mm视为成熟卵泡,当B超监测发现卵泡消失、子宫直肠陷窝积液则视为排卵,计算排卵率。
E2(雌二醇)水平:治疗前后3天,抽取静脉血液,测定E2水平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5]中相关标准评估疗效。治愈:恢复自身月经周期,无其他并发症,并持续3个月以上。有效:恢复自身月经周期,无其他并发症,但持续时间不足3个月再次复发。无效:月经周期未恢复,甚至延长。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总积分 治疗后总积分 t P观察组 40 4.92±0.96 1.55±0.68 18.12 <0.01对照组 40 4.58±1.02 2.45±0.99 9.48 <0.01 t 1.54 4.74 P>0.05 <0.01
两组治疗前后E2水平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E2水平比较 (ng/L,±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E2水平比较 (ng/L,±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40 36.32±6.35 59.66±5.76 17.22 <0.01对照组 40 35.80±6.17 53.30±4.68 14.29 <0.01 t 0.37 5.42 P>0.05 <0.01
两组治疗前后排卵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排卵比较 例(%)
6 讨 论
中医的月经后疾病以及现代医学中的月经稀发,与多种疾病相关,如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激素代谢紊乱、甚至肿瘤等疾病[6],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导致月经稀发较常见的原因。PCOS属于内分泌代谢异常性疾病,其卵巢增大、白膜增厚、多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并伴有颗粒细胞黄素化[7]。临床表现多为月经紊乱及性激素增高的相关表现[8]。
中医认为,月经后期的病因多与精血不足有关,精血同源,与肝肾均有关联[9]。肾为先天之本,肾阴肾阳为一身之元阴元阳,肾阳的蒸化作用推动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肾阴可资助肝阴。肝主藏血,肾主藏精,肝肾同源,肾精可以滋养周身,女子以肝为先天,肾精不足,则肝失濡养,先天不足,不生后天,则冲任失养,女子则见月经周期延后等表现。陕西省名中医贺丰杰教授因此理论,采用补肾调周法联合西药,取长补短,治疗月经后期疾病,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贺丰杰教授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疗法则及方药。月经期,采用行气化瘀的治疗法则,自创缩宫逐瘀汤,即桃红四物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经间期,即月经周期第13~15天,服用促排卵汤,以柴胡疏肝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起到补肾益精,疏肝理气的作用,促进卵泡成熟和排泄。经前期采用补肾育精之法,自创育泡调经饮,即右归丸加减。经前期采用阴阳同补,充盈冲任之法,自创促黄体调经饮。
综上所述,补肾调周法辅治月经后期肾虚型可提高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激素水平及排卵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