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单簧管教学中的听觉训练

2021-07-13

大众文艺 2021年1期
关键词:演奏法单簧管音高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安徽芜湖 241108)

“单簧管演奏”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型课程,其在国内各个教育阶段都有开设,拥有众多的学习及爱好者。相对科学的学习及训练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单簧管的学习及日常训练效率,进一步提高单簧管演奏技能。笔者在结合单簧管日常的教学及交流中发现,国内学生往往拥有超强的演奏技能却不能更好地表达出演奏作品的内涵,总结其原因就是对于日常的听觉训练没有足够重视,最终导致作品音乐性及风格特征的缺失。本文将以单簧管教学中的各个要素为重点介绍一些单簧管教学中的听觉训练方法,力争能使单簧管学习者在听觉训练过程中有一定的方法作为参考,更好地指导单簧管的学习及演奏。

一、音色的听觉训练

音色即为声音的“色彩”,是提升音乐品质的重要因素,“声音就其细腻层次与色彩的特质,在乐器上真实歌唱来讲,永远是器乐演奏家最强而有力的表现手段之一”。单簧管属单簧类乐器,是通过气息推动簧片的振动从而带动乐器的整体振动发音,演奏者想要演奏出更为完美的音色就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打造出更为合理的振动规律。在单簧管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培养学生主动发挥听觉意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音色的训练:

首先,教学者应从乐器自身的角度出发,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演奏不同品牌、价格、型号的单簧管及配件——包括笛头、卡子、哨片等(各类艺术节及乐器展均有试奏乐器及配件),在单簧管音色大同的背景下尝试发现每一只乐器细微的音色变化。同时,将这些不同之处进行比对,找到更为合理的音色,为将来声音质量的提升做充分准备。举个例子来说,不同笛头的材质及风口影响着声音的色彩,水晶材料的笛头声音偏亮,胶木笛头声音偏柔和,风口小的笛头声音通透干净,风口大的笛头声音饱满圆润,这就需要演奏者多次尝试演奏并且细心聆听,发现其中细微的变化,挑选适合自己的笛头,为演奏做好准备工作。

除了乐器本身对于音色的改变之外,演奏者合理的口型及气息是影响单簧管音色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强调正确的口型及气息方法。口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情况合理调整笛头放在口腔内的位置,但一定要保证上下牙对齐,此方法可解决学生对于笛头咬合过紧,学生利用自己的听觉不断修正咬合力度,加以唇部肌肉的控制,同时要保证口腔内部的收紧及喉部的放松,使声音既能够通透放松也能够很好控制。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调听觉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发现在口型调整的情况下辨别声音的好坏,找到最为完美的声音。完美的气息控制是单簧管演奏最为重要的要素,当下管乐演奏最为合理的是使用胸腹式呼吸法,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合理运用呼吸方法之时通过聆听自我演奏,通过更为强大的气压使气息通过整支乐器,让声音能够集中起来传得更远。横膈膜的控制对于气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气息要有足够的压力才能使声音通透,教师应运用多种气息训练方法训练学生对于横膈膜的控制,可以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声音是否通透,从而进行模仿,最终做到对于横膈膜的很好控制。

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乐器音色的影响也至关重要,不同的温度、湿度、场景都会影响声音的特性。我国南北差异较大,南方温度偏高且气候潮湿,北方寒冷且干燥,在两个不同地域的情况下演奏,在南方演奏出来的声音相对偏暗,北方演奏出来的声音则相对偏亮。教学者应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多次尝试在各类环境下进行对比演奏,例如室内与室外,剧场与报告厅,琴房与音乐厅等等,指导学生通过自我的聆听及鉴别,不断进行乐器及自我调整,直至找出最适合的音色,不断提高演奏者的应变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完美的演奏。

二、音准的听觉训练

准确的音高是完美演绎音乐作品的关键因素。单簧管属移调乐器,但因音色及演奏的需要出现了不同调性的单簧管,这对于演奏者来说音准的控制稍显复杂,同时现代单簧管设计及制作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单簧管不能像钢琴一样很准确的发出绝对准确的音高,这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乐器、口型、气息、指法等多方面要素并以良好的音准辨别能力来指导每一个音的准确性。单簧管的日常教学必须要以科学方法为指导,教师应时刻提醒学生保持合理的音准,从理论层面来说,想要拥有完美的音准需具备准确的音高辨别能力及敏锐的和声及曲式分析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音准的训练需从多角度着手,最为重要的是演奏者需要拥有较好的视唱练耳功底。所以在日常单簧管教学中必须适度加入视唱练耳课程以配合单簧管的音准训练。在此,教师必须要强调“绝对音高”及“相对音高”这两个概念。“绝对音高”是指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找出某一个音的实际音高,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视唱练耳学习的情况下努力训练出对于实际音高的准确判断,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对于绝对音高的训练,我们可将校音器作为指引,以真实可见数字及图标来很好地判定自己演奏的实际音高是否达到标准,长此以往的训练可使大脑准确记住每个音的实际音高,更好地服务于演奏。“相对音高”是指在有实际音高参照的情况下,准确的奏出其他音高。“相对音高”对于演奏乐句的旋律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于甄别和声的准确度尤为重要。众所周知,单簧管属西洋乐器,西方音乐对于纵向的和声效果的运用由来已久,演奏者对于和声的产生具备一定的敏感性,所有对于日常的教学来说,“相对音高”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音乐理论对于音乐演奏者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单簧管教学中的理论学习必须要扎实到位,以便更好地指导演奏过程中的准确性。单簧管教学时不能仅用独奏谱,需教会学生总谱分析方法及技巧,不断的支撑着学生学习及演奏的整个过程,同时需要参照原谱聆听各类版本的演奏音频,用敏锐的耳朵辨别不同和声所产生的音乐色彩。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演奏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借助校音器帮助音准的训练,在基本功训练中要常用校音器帮助自我辨别音高是否准确。

训练出更为敏锐的听觉和精准的音高还需要不断地尝试各类型的合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安排单簧管各类室内乐及合奏训练课程,例如单簧管与钢琴、管乐团、室内乐团、交响乐团等不同形式的合奏,在合奏训练中教会学生聆听不同和声产生的音响效果,适时调整声音的准确度。教师在排练过程中需要音程与各类和弦的训练,要求学生在不同声部中的演奏适时调整自我的音准,善于抓住每一个和声的色彩,力争让更好地音准服务于完美的音乐色彩。

三、节奏与节拍的听觉训练

准确的节奏与节拍律动是贯穿整个单簧管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训练出准确无误的节奏感需要先从听觉上入手,教师在日常练习曲及乐曲的选择上,应让学生不断接触各类型节拍的训练——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变换拍子等等,通过教学及学生课后听辨并练习准确掌握各类节拍的律动。同时教学过程中需不断使用节拍器来校正学生出现的各类节奏错误。对于演奏者来说,音乐的速度感知能力同样非常重要,其对于作品风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时刻提醒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注意曲目中出现的速度术语及标记,准确把握各类速度术语及标记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具体含义及准确速度。

训练出完美的节奏与节拍感知能力并非易事。节奏即为单位拍中时值的长短,对于慢速乐段来说,节奏感是最难把握的,要在时间上将每一拍演奏得一样长度需要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例如在速度为每分钟演奏五十个四分音符的四二拍子中演奏四分音符,在没有节拍器的帮助下要演奏的完全准确的是十分难做到的,笔者建议将节拍器调至每拍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来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细化每一拍的时间,使每一拍的时长更为准确。在教学过程中要长期使用节拍器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听觉作用,通过长期有规律地跟节拍器演奏,培养良好的速度感知能力和规范准确的击拍习惯。对于快速乐段来说,教师应将各类节奏型扩大一致两倍让学生练习,使学生在相对较慢的速度下很好地控制每一个音的发音,达到一定熟练度的情况下逐渐加快直至能演奏出要求速度。节拍实为音乐的律动,音乐律动的培养需从聆听不同类型的作品开始,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汲取养分,音乐学习中的养分一定是从欣赏和分析大量的音乐作品中得来。

四、演奏法中的听觉训练

单簧管常用的演奏法有诸如重音、连奏、断奏、保持音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特别强调学生对于演奏法的正确处理。每一种演奏法需教师现场示范加以学生聆听各类相关音频,学生利用听觉准确记下各类演奏法的实际演奏效果,在日常练习过程中不断修正演奏方式,最终达到准确演绎各类演奏法所要求的音乐效果。在罗塞、史塔尔克、克洛泽等作曲家为单簧管所作的练习曲中均有对于单簧管常用演奏法的专项训练,教师应注重对专项训练中每一种演奏记号的准确阐释,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每一种演奏记号的演奏技法,教会学生通过聆听的方式辨别演奏法的正确与否。例如我们常用的“重音”记号,单簧管在演奏“重音”记号时分为“断奏重音”和“连奏重音”,“断奏重音”是在我们的舌头作用下产生的,在听觉上来说,舌头运用力度过大会导致声音僵硬、发干,应该以气息推动舌头,以横膈膜的作用力来控制其演奏的效果。“连奏重音”是指通过气息的运动来产生重音的效果,此演奏法更需要气息的支撑,同时保持口型不能有动作,这样才能演奏出更好地音乐效果。

五、结语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在学习及演奏音乐的过程中更要求演奏者拥有最为敏锐的听觉。所以,对于单簧管的日常教学来说一定要遵循基本的学习规律,不能急功近利,将学习中的每一个部分进行细致研究,从易到难,将合理的听觉训练融入其中,强化听觉训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单簧管的学习及教学,提高单簧管的日常教学及演奏水平。

猜你喜欢

演奏法单簧管音高
乔治·克拉姆《大宇宙Ⅲ》音高组织分析
20世纪末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行走的流沙
——为单簧管、小提琴、钢琴而作
单簧管的演奏与教学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肖邦“B大调夜曲”的演奏分析
第一乐章曲式分析及演奏法要点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浅谈单簧管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