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德育工作探究

2021-07-13李建生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23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高中核心素养

李建生

【摘要】核心素养是推动自身、社会发展的重要品格与能力,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为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了各阶段教育中的主要任务。而德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核心素养也有助益,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应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本文以核心素养为背景,从德育目标、道德榜样、社会热点、实践活动等多个维度探究高中德育工作的开展策略,期望可以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能够帮助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高中生不仅承受着高考的压力,也面临着人生的决策,一个错误的选择可能后悔终生。对此,应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通过课程、活动来帮助学生舒缓内心压力,认识到自身应承担的责任,进而促进核心素养的进步。

一、明确德育目标,奠定有利地位

德育教育的开展更符合当前教育形式、要求,对培养复合型人才有着积极作用。高中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过渡环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培养出更加优质的人才,学校应正视德育工作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输送更多优质的人才。而教学目标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德育工作开展前也应先明确德育目标,学校需要先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再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制定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教育目标,以保证德育工作可以更加有效的开展[1]。而德育教育计划的开展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更是要核心素养融入其中,通过整合明确德育教育内容,如可以结合学生的三观发展情况,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法制教育、感恩心态都融入德育工作范围内,以解决德育教育脱离实际、与社会关联少等问题。

二、重视榜样树立,推动相互成长

相对于滔滔不绝的大道理,学生更愿意接受同龄人的建议和规劝,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这一特点,在德育工作开展中发挥榜样的力量,从学习、品德、习惯等多方面入手挖掘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并树立多个学生榜样,在班级内营造出良好道德风气的同时还可以由小见大,逐步影响整个学校的道德风气[2]。潜移默化中使部分学生受到积极影响,进而在认真思考中改变自己的行为。例如,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其意识到运动精神,感受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运动会,部分学生为了让运动会能够顺利的开展下去,会自愿选择去当志愿者,维护会场的秩序和卫生。而志愿者所在的班级也会被学校授予“道德风尚”“甘于奉献”等奖状以示嘉奖。而这也是德育教育开展的契机之一,教师可以在运动会后组织学生开班会,主题就是表扬在运动会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小运动员”们以及志愿者,“在此次班会中,正是由于你们的努力才为班集体争取到了荣誉,让班级获了奖,也正是因为你们的努力为大家在运动会上留下了珍贵的回忆,这体现了你们顽强拼搏、道德高尚的精神。”通过模糊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之间的界限,让学生懂得为集体荣誉而努力,进而产生一定的责任感。借助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快速融入到班集体生活中,进而为了提升班级荣誉感主动向制定好的道德标准看齐,从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及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可以将这些行为正确、道德素养较高的学生作为学生學习的榜样,进而带动其他同学共同成长。

三、延伸社会热点,形成教育合力

高中生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走入社会,开展人生新的篇章,因此德育工作的开展不仅局限在向学生讲大道理上,更是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以便提高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效果。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其自主意识、收集信息能力、分析能力更强,交际范围也更广[3]。因此,教师可以在德育教育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展开互动和交流,在沟通中纠正学生错误的观点。例如,“扶不扶”是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面对老人摔倒后热心搀扶却被讹的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活动。在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中下载并收集相关资料,借助多媒体设备直观导入探讨主题,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出发谈一谈“走在路上碰到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由此向学生灌输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部分学生在讨论之后存在疑问“如果乐于助人后却被讹又该怎么办呢?”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进入第二个部分,继续讨论“遇到讹诈或其他问题时如何保护自己”学生则议论纷纷“应告诉家长”“如果是恶意讹诈应该报警”“要学会拿起法律保护自己”……如此一来,将社会热点新闻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既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对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四、加强活动开展,多途径渗透德育

核心素养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涵,包括文化历史、道德素养、社会实践等,因此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德育教育,教师应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想、修养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例如,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虽然很重,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处事态度是不对的,不利于个人能力和思想的发展。学校应积极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节假日组织学生去看望养老院的老人、打扫街道、为孤儿院小朋友献爱心等公益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参与活动认识到自身是社会的一份子,懂得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并通过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推进社会的发展。同时,学校还可以与社区取得联系,达成共识后形成教育合力,让德育走进学生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结束语

总的来说,素质教育的推行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模式的更新让教书育人变得复杂,学校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引导其养成与才学相对应的德行,如此才是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而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应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活动来深入的实践和探究德育工作,及时找出其中的不足,进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何建涛.创新德育策略  落实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创新策略[J].新课程,2021(12):235.

[2]吴俊俊.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德育工作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21(08):24-25.

[3]卜兆军,王克东.新形势下高中德育的状况及问题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05):158-159.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高中核心素养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