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细节成就历史课堂
2021-07-13庞庆堂
庞庆堂
“如果把一段历史比作一首荡气回肠的电影,那么细节就如同一个个摄人心魄的特写镜头。”这个形象的比喻充分说明了细节在历史教学中的特殊作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巧用细节,可以更好的彰显课堂魅力。
一、优化过渡细节,使课堂浑然一体
过渡语的主要功能就是把课堂中的各环节上下内容串连起来,把学生的思维的大门打开,迎接新的知识的跨入。课堂教学中,过渡语用得巧妙,不但能更好的温故知新,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更能使课堂环环相扣浑然一体,给课堂教学增添美感,使教师的教学特色得到充分展现。
如:九年级下册《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的角逐从战场又转移到了谈判桌前。”克里孟梭、劳合·乔治和威尔逊成了和会的主宰,被称为巴黎和会“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他的政治手腕狠毒,在议会质询时,发言咄咄逼人,富有煽动性,以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和策划推翻过18个内阁而被称为“老虎”和“倒阁圣手”。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因其老谋深算、精明干练、语言犀利而荣膺“狐狸”之外号。美国总统威尔逊:因博学多才,善于辞令,因而享有“百灵鸟”之称。可是在巴黎和会上,一旦碰到强硬的“老虎”和斤斤计较的“狐狸”,“百灵鸟”顿时章法大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又聋又哑的唐·吉诃德”。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巴黎和会上的角逐来了解一下。
讲完巴黎和会后,“巴黎和会上英法可谓风光无限,而美国却是两手空空。美国怎么会甘心呢?于是在美国倡导下,1920年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了另一次瓜分会议。那么会议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呢?”在常态课下,老师大多忽略了过渡语言的作用,适当优化过渡语言,会更引人入胜,也更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二、补充背景细节,使学生理解更深刻
当代知名学者许纪霖说:“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个没有躯体的灵魂,是孤魂野鬼。”做历史老师,最重要的是学会怎么讲故事,把被教科书阉割掉的故事重新发掘出来,活生生地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鲜活的人物形象、紧张的戏剧冲突中真正理会到历史的魅力。”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背景做适当补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
如: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一课,讲到《甲午战败签定马关条约》时,我补充了当时谈判的一些细节,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背景,增加历史的鲜活感。
4月10日下午,在日本受伤后的李鸿章回到了春帆楼的谈判桌前。他刚刚坐下,伊藤博文就说:“中堂只能回答允或不允两句话。”
李鸿章:“难道不准分辩?”
伊藤博文立刻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日本立即出兵台湾。”
李鸿章:“再减2000万。”伊藤博文:“一两不可少。”
李鸿章:“是否能割台一半?”伊藤博文:“断不能。”
李鸿章:“赔款割地,双管齐下,如此口紧手辣,吾将来必记之!”
伊藤博文:“如不在停战期限议定,将索赔更多,此乃大日本举国之意!”
李鸿章:“交割台湾头绪复杂,能否在交割的时间上缓期?台湾既然已是口中之物,又何必那么着急!”
伊藤博文:“尚未下咽,饥甚!”
李鸿章:“难道两万万两仍不足疗饥?……”
简短的对话,把日本侵略者的嚣张、跋扈和清王朝国力衰落的无奈、屈辱表现的淋漓尽致。再接着讲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学生可以更清醒的认识到:甲午战败清政府的腐败和中国难免被列强瓜分的可悲局面,也为公车上书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三、创设情境细节,让课堂更丰满
历史本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朝代更迭风起云涌,科技发明日新月异,风流人物层出不穷。但由于篇幅的限制,课本往往变成短短几行字的总结还带有跳跃性。可是,对学生而言,几乎所有的历史都发生在遥不可及的从前,轻描淡写的叙述是难以留下深刻印象的。用细节,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有血有肉、妙趣横生的历史更加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更好的升华历史情感。
如講八年级下册《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为了让学生更深切的感受到: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既展示了一个东方大国的崛起,也证明了新中国的综合国力正在逐步增强。1971年11月15日,当时的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笑”成为经典一刻。当时,西方媒体称乔冠华之笑“极富感染力”,形容他潇洒豪放的笑,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
为什么乔冠华会发出如此爽朗自信的大笑? 图片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背景?
我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感受讨论,书写心声:回首沉重的过去,旧中国“落后只能挨打,弱国无外交”;面对这张照片,你在此时此刻有何感想?
最终得出结论:因为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摆脱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命运,从此站起来了。乔冠华的笑给人以撼山易,撼中华民族难的心灵震颤,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笑不是属于他个人的,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性突破的一个飞跃,我们的民族尊严在那一刻定格在他的大笑中。他用这豪迈的笑声,打破了美国多年来对我们封锁的坚冰,洗刷了曾经强加于我们身上的耻辱,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昂首阔步回到了联合国。
四:重视小结细节,让课堂更完善
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的整体构思的体现,也是帮助学生形成完整学习思路、凸现重点难点的依据。所以,善待课堂小结,可以让课堂更完美。
如九年级上册《美国独立战争》,我设计了“人字形”板书来小结本课:
头部:两只眼睛:北方的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
嘴巴: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
脖子:战争爆发原因;
身体:美国独立战争进程中六件大事;
两条胳膊:胜利原因:内部美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外部国际援助;
两条腿:结果:成立美国联邦政府,实行总统制。
解释:美国就像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虽然摇摇晃晃的,可是已经不愿意再听从大人(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支配了。他的两条腿会越来越强壮,他的两条胳膊会越来越有力,他的思想会越来越成熟,两只眼睛看到的不一样的风景,也会让他发生争执,这也最终导致了美国历史上另一场影响广阔的战争终于爆发。
细节成就完美。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更需要我们注意平常教学中的一点一滴,才能让细节彰显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