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神经病学领域项目资助概况与学科布局优化

2021-07-12姚刚罗宜孝朱元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科学基金神经病资助

姚刚 罗宜孝 朱元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三处主要资助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和老年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根据科学基金学科布局,神经病学领域研究属于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H09)资助范畴,H09申请代码下设29个二级申请代码,其中H0901-H0914主要资助神经病学领域的申请项目,另外H0928和H0929包括部分神经病学诊疗新技术和其他科学问题。本文通过分析2020年度神经病学领域各类型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情况,简要介绍神经病学基础研究现状。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化学科布局改革任务要求,为顺应神经病学学科发展趋势,遵循知识体系的结构和逻辑演化规律,2020年医学科学三处对神经病学领域进行了申请代码调整,自2021年开始申请人将通过新的代码进行项目申请,因此,本文也对神经病学学科优化布局和申请代码调整情况进行介绍说明,并对神经病学领域项目申请提出建议。

1 2020年度神经病学领域项目申请与资助概况

1.1 常规项目2020年度,神经病学领域常规项目共计申请4938项,其中面上项目203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410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493项。经过形式审查、同行评议、专家评审组会议等评审环节,最终获资助项目655项,其中面上项目310项(资助率15.23%),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96项(资助率 12.28%),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9项(资助率9.94%)。近年,随着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量的逐年攀升,申请项目的竞争压力也逐年加大,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率逐年下降,神经病学学科也呈现相同的态势。近5年神经病学领域常规项目(面上、青年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量从2016年2934项增加到2020年4938项,增幅达68.3%,而资助率则从2016年19.73%降至2020年13.26%,见图1。

图1 近5年神经病学领域常规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

2020年,面上项目全面开展基于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评审,申请人在填写申请书时需要根据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内容,选择科学问题属性[1]。神经病学领域A类属性(鼓励探索,突出原创)项目申请291项,占总申请数的14.30%,获资助35项,资助率为12.03%。B类属性(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项目申请1116项,占总申请数的54.84%,获资助195项,资助率为17.47%。C类属性(需求牵引,突破瓶颈)项目申请509项,占总申请数的25.01%,获资助71项,资助率为13.95%;D类属性(共性导向,交叉融通)项目申请119项,占总申请数的5.85%,获资助9项,资助率为7.56%。从以上统计结果来看,选择B类和C类属性的项目占大多数,这与神经病学学科特点相符合,但也发现部分申请人对于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理解并不十分准确,对于科学问题属性的阐述不够科学合理,尤其对于A类属性,在项目的原创性判断方面更容易出现分歧,因此,建议申请人深刻理解四类科学问题属性内涵和彼此间的不同,准确定位申请的项目类型,若多种属性均有覆盖,则选择最贴切、最符合的科学问题属性。

1.2 重点项目2020年度神经病学领域发布了2个重点立项领域,分别为“血脑屏障异常与中枢神经损伤”和“神经电活动异常的发生机制”,同时接受非立项重点领域(宏观领域)申请,共计接收项目申请44项,申请重点项目科学问题属性中B类属性(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项目30项,占比68.18%,其次为C类属性(需求牵引,突破瓶颈)项目9项(20.45%),A类属性(鼓励探索,突出原创)和 D类属性(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分别为 3项(6.82%)和 2项(4.55%)。重点项目获资助6项,其中A类属性1项,B类属性4项,D类属性1项。重点项目支持科研人员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研究,因此需要申请人在研究方向和领域内持续深耕,无论是热门方向,亦或是冷门方向、薄弱方向,关键在于所做研究能否促进学科发展或者推动领域内科学前沿取得突破。

1.3 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资助科技人员围绕科学基金优先资助领域、我国迫切需要发展的领域、我国科学家组织或参与的国际大型科学研究项目或计划以及利用国际大型科学设施与境外合作者开展的国际(地区)合作研究。2020年度,神经病学学科共收到申请11项,最终获资助2项。申请项目研究方向涉及阿尔茨海默病(3项)、脑血管病(3项)、肌萎缩侧索硬化(2项)、帕金森病(1项)、癫痫(1项)和神经发育(1项),合作国家包括美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和澳大利亚。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需要我国科学家更多地参与到国际交流与合作当中,以更大的视野和更高的层次把握神经病学国际前沿发展趋势,引领学科发展和进步。

1.4 重大项目重大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超前部署,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充分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2020年度,神经病学领域重大项目“缺血性脑卒中神经损伤机制及修复策略的基础研究”共收到项目申请4项(包括课题申请16项),获资助 1项,包括 4个研究课题分别为:“脑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代谢重编程在神经元命运改变中的作用机制及调控策略”、“缺血半暗带中特异性星形胶质细胞亚群在神经损伤与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缺血半暗带GABA转运子介导脑卒中神经重塑和功能恢复的研究”和“基于缺血半暗带的缺血性脑卒中神经损伤修复的预警评价和干预策略”。该重大项目旨在面向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重大需求,开展缺血性脑卒中神经损伤机理与修复研究,为脑卒中临床防治提供新策略。科学基金重大类型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等)持续强化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的科学问题凝练机制,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不断完善立项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每年都会面向科技界征集重大类型项目立项领域建议,期望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建言献策,凝练重大科学问题,支持科学基金做好神经病学领域资助布局和顶层设计,推动神经病学学科蓬勃发展。

1.5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优青)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杰青)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培养和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2020年度,神经病学领域优青项目申请50项,获资助6项,项目负责人研究方向分别为神经发育、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免疫、颅脑创伤、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杰青项目申请22项,获资助2项,研究领域分别为脑血管病和神经遗传病。从获资助项目的研究方向看,既有热门领域,也有冷门方向;既有常见病,也有罕见病。从获资助项目负责人的工作背景看,既有基础科研人员,也有临床工作者。体现了学科全面布局、领域统筹兼顾,随着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层次优秀学者不断涌现,为我国神经病学学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支撑。

2 科学基金优化学科布局的背景和意义

科学基金通过构建医学创新体系,为全民健康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优化学科布局是新时期科学基金深化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对于有效应对科研范式的变革、鼓励原始创新和促进学科交叉至关重要,对于提升科学基金资助管理水平和推动科技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科学基金持续资助下,我国医学创新研究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但总体创新能力还较为薄弱,通过遵循医学领域知识体系的结构和逻辑演化规律和趋势,逐步形成以交叉融合为特征的科学基金学科布局,实现现有学科资助领域的整合与优化,开创医学科学基金资助的新格局,促进医学创新,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神经病学作为神经科学的分支,关注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病因和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涉及神经解剖、神经遗传、神经发育、神经免疫、神经生物学、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认知与心理等诸多领域。随着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医学研究范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推动神经系统疾病认识在宏观、介观、微观层面的不断深入,同时多学科技术交叉融合促进神经病学领域多点突破,数字医疗与智慧医疗改变疾病防治模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促进医疗与科研模式转变。在当前新科技和产业革命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医学基础研究的深层发展、技术难题的协同解决、科技人才的教育培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3 神经病学学科布局优化与申请代码调整

医学科学三处以申请代码调整为契入点,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深入推进神经病学学科优化布局,为更好地促进神经病学和精神卫生的发展,结合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态势,将原一级代码H09(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调整为H09(神经系统)和 H10(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神经病学学科相对独立的一级代码H09(神经系统)为建立符合学科知识体系的学科布局提供了重要保障。

根据神经病学学科各分支领域内在的逻辑架构,突出科学问题导向和研究新范式,对二级代码进行调整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资助管理体系和学科领域的全面布局,整体思路如下:①维持现有代码总体框架稳定,全面涵盖神经系统疾病研究领域和方向;②代码名称科学准确、简明规范、尽量使表述和内涵唯一性,逻辑层次排序合理;③遵循从基础到临床、从结构到功能、从病理生理过程到疾病状态、从疾病预防到疾病诊治的顺序;④对科学问题相近的代码和研究方向进行整合;⑤体现学科交叉融合和科学研究新范式;⑥加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新兴领域的提前布局。对原有二级代码进行拆分、合并、新增、更名以更好地体现知识体系和学科内涵,调整后的H09(神经系统)设立15个二级代码,每个二级代码下设各分支领域的细分研究方向。由于申请代码和研究方向均有较大变动,申请人需要认真阅读《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2],根据年度项目指南中各类型项目的申请要求,选择合适的申请代码和研究方向进行项目申报。

4 对神经病学领域项目申请的几点建议

4.1 重视对四类科学问题属性内涵的深刻理解基于“鼓励探索、突出原创(A类);聚焦前沿、独辟蹊径(B类);需求牵引、突破瓶颈(C类);共性导向、交叉融通(D类)”的四类科学问题属性分类的资助导向,是新时期科学基金三大改革任务之一,以下三个维度有助于对其内涵进行辨识和理解:①科学问题来源不同:A类属性源于科研人员的灵感和新思想;B类属性源于世界科技前沿的热点、难点和新兴领域;C类属性源于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D类属性源于多学科领域交叉的共性难题。②项目特征不同:A类属性具有鲜明的首创性特征(强调从无到有、从0到1的研究);B类属性具有鲜明的引领性或开创性特征;C类属性具有鲜明的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特征;D类属性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征。③研究目标不同:A类属性旨在通过自由探索产出从无到有的原创性成果;B类属性旨在通过独辟蹊径取得开拓性成果,引领或拓展科学前沿;C类属性旨在通过解决技术瓶颈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促使基础研究成果走向应用;D类属性旨在通过交叉研究产出重大科学突破,促进分科知识融通发展为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对科学问题属性内涵的深刻理解,凝练出关键科学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创新性、前沿性、具备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的取得。为了便于申请人准确理解和把握四类科学问题属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编制了四类科学问题属性典型案例库(详见基金委官网),供申请人在选择科学问题属性时参考。

4.2 从临床诊疗实践出发,凝练深层次科学问题2018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发布“坚持正确价值导向,追求卓越医学创新”的倡议书[3],提出鼓励从医学实践中挖掘和凝练深层次科学问题,开展基础与临床等多学科合作和交叉研究,推进针对重大疾病研究的协同攻关,力争获得疾病的预防和诊疗突破。从2020年度神经病学领域各类型项目的评审情况来看,评审专家对于申请项目的“科学价值和意义、是否对临床诊疗具有参考价值、对分支领域发展是否具有推动作用等”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将其作为项目评价最重要的方面之一。鼓励基于临床实践现象提出科学问题,打破基于某些基因/信号通路等“套路”化研究,不唯论文专利,而是以有望改变临床实践为目标。因此,建议临床医学背景的申请人更多地从临床实践出发,基于临床诊疗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发现的新现象,运用创新方法开展研究,桥接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同时,也鼓励神经病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和领域的交叉融合,瞄准神经病学领域“卡脖子”的技术、药械、材料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研究。

4.3 面向新时期国家健康战略的重大需求,聚焦神经系统重大疾病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新时代科技发展战略,特别关于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新要求,为科学基金资助医学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神经病学学科所涉及的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癫痫、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等均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是医学研究最为活跃的学科领域之一。神经病学研究更要面向国家健康战略重大需求,关注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的发生机理、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新技术新方法,探索重大疾病的共性机制,研究神经系统与其他器官系统的多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等,提高对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

4.4 顺应科学研究范式变革,促进薄弱领域取得突破人类罕见病达6000多种,其中神经系统占60%左右,如神经系统发育缺陷、遗传及代谢疾病、神经免疫疾病、特殊类型的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4]。目前绝大多数罕见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预防治疗等都不明确,罕见病研究任务艰巨,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也是未来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方向。近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罕见病的资助大幅增加,医学科学部设立了“罕见病(例)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专项,2021年医学科学部新设立一级代码H23(医学遗传学),其下专设二级代码H2302(罕见病),强化了罕见病资助体系。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发展和交叉融合,充分利用我国临床资源优势,通过研究范式变革,有望实现更多原创性的突破,促进神经病学学科全面协调发展。

5 小结

2015年,我国科学家就对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在中国“一体两翼”的部署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一体是以阐释人类认知的神经基础为主体和核心,一翼是大力加强预防、诊断和治疗脑重大疾病的研究,另一翼是推进人工智能的研究[5]。神经病学领域多数研究方向都是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将面临研究范式变革的重大挑战。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科学基金作为国家支持医学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渠道,承担着重要使命,按照科学基金深化改革任务的部署,学科处将继续深入调研并广泛听取科学家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推动神经病学学科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基金神经病资助
中国科学基金制的创立及其对传统科研体制的变革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更正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2017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介绍
自动化学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人代表性论著期刊影响力分析
越测越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