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联合吸气肌训练对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1-07-12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300452门艳军刘新新聂志强刘超
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300452)门艳军 刘新新 聂志强 刘超
近年来腰背痛已成为社会常见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在成人中约为3/5~4/5[1],非特异性腰背痛是指神经根未受累,也无其他严重疾患的腰背痛,疼痛主要累及背部、腰骶部和臀部,其病理机制比较复杂[2]。该病发病率高,治愈率低,且易反复,不仅会使患者不断遭受持续或间歇性发作的腰背部疼痛困扰,还会影响其活动,造成活动受限,从而影响情绪、工作和生活[3]。临床一般以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为主。有研究显示,主动功能锻炼对于慢性腰背痛患者疗效显著,通过主动锻炼可缩短发作时间及周期,同时还可改善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4]。本研究在传统的物理因子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有氧及吸气肌肌力训练,观察其康复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康复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6 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8.47±11.86)岁,身高(167.45±11.35)cm,体重(64.12±7.72)kg。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7.29±12.53)岁,身高(164.72±12.31)cm,体重(63.69±8.36)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入选标准 ①符合非特异性腰背痛的诊断标准,且经过影像学检查后,均无阳性者;②年龄18~70岁,不限男女;③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者;④试验前2周没有接受过中、西医药物或其他手法治疗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 ①患者正处于急性发作期;②伴有恶性肿瘤、骨折、神经损伤、风湿、类风湿等脊柱相关疾病者;③有脊柱手术病史者;④伴有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与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有氧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有氧及吸气肌肌力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1.3.1 常规物理因子治疗 中频电刺激治疗,每次20min,每周5次;直线偏正光治疗,每天20min,每周5次,持续12周。
1.3.2 有氧训练 首先使用心肺运动测试系统对患者进行心肺耐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有氧运动处方,本研究中的有氧运动一律采用阻力恒定的功率自行车进行训练,训练强度为无氧阈强度,主观疲劳感控制在RPE分级的12~14之间,即感到比较轻松到有点用力之间,训练时间为30min/天,频率为5天/周,共持续12周。
1.3.3 吸气肌肌力训练 采用Power Breathe KH2评估与训练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后采用60%最大吸气压进行吸气肌抗阻训练,训练时间为20min/天(30次/组,两组/次,组间休息2min),频率为5天/周,持续12周。
1.3.4 注意事项 ①有氧训练前需进行心肺功能评估,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有氧训练方案。②吸气肌评估与训练操作人员须熟练运用Power Breathe K5评估与训练系统,并能精准设定训练强度。
1.4 观察指标
1.4.1 采用英国Power Breathe KH2吸气肌力测试仪对患者进行最大吸气压(MIP)、吸气峰流速(PIF)的评估。
1.4.2 运用VAS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对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进行评估。
1.4.3 采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采用SF-36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康复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最大吸气压MIP、吸气峰流速PIF、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SAS评分、SDS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周康复训练后,观察组、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治疗前后各指标值比较(±s)
附表 治疗前后各指标值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a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bP﹤0.05。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最大吸气压MIP(cmH2O) 31.34±2.32 48.63±2.47ab 32.56±3.39 36.76±3.49a吸气峰流速PIF(L/s) 2.82±1.32 4.96±1.35ab 2.99±0.89 3.09±1.13a VAS(分) 5.89±0.48 3.12±1.05ab 6.06±0.46 4.58±0.98a Oswestry 0.98±0.06 0.56±0.21ab 0.91±0.04 0.59±0.06a SAS(分) 56.85±3.78 49.53±2.97 57.39±2.69 51.34±3.03 SDS(分) 57.45±2.87 50.73±3.05 58.01±2.93 52.12±2.96 SF-36 58.56±3.82 79.37±4.23 57.89±3.91 77.69±3.83项目 观察组
3 讨论
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发生病理性改变的主要机制为腰背部的肌纤维萎缩,导致肌梭感应能力下降,本体感觉传导反射延迟,使机体对运动的方向、力量及速度失去判断,最终导致姿势调控异常[5]。有氧运动是一种强度低、节奏强、连续且持久的运动,通过有氧训练可加强心血管系统的荷载和输送氧能力,进而改善患者腰背部的血液循环,使腰背部紧张的肌肉得到调节,并增强腰背部肌肉对氧的摄取和利用,有利于清除代谢产物,从而缓解腰背部疼痛。此外,很多相关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刺激下丘脑产生愉快的情绪,进而有效改善焦虑、抑郁等症状[6]。
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呼吸与腰背痛直接相关,通过呼吸训练稳定脊柱和调节患者姿势成为了重要的干预手段。范星月等[7]研究发现,吸气肌肌力训练与核心力量训练前后腰痛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改善,前者改善程度优于后者。这与Chaitow[8]的研究结论相符,认为强化膈肌运动,激活腹部深层肌肉及稳定脊柱的小肌肉群,如腹横肌、多裂肌等,可使背部肌肉负荷达到平衡,从而防止腰背疼痛。Jordan等[9]研究发现,有氧训练与核心稳定性训练均可以改善患者疼痛、提高功能水平,但脊柱核心稳定性训练可降低腰背痛的复发率。本研究在常规物理因子治疗的基础上增了有氧及吸气肌肌力训练,结果显示该联合方案使患者的疼痛及活动障碍程度明显减轻,并增加腰椎关节活动度,其效果优于有氧运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是本研究尚未观察远期疗效,该联合方案的远期预后可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进一步为临床提供实施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