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教育视角下“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7-12徐慧娟
徐慧娟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9)
跨学科教育在世界上很多高校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在我国也不例外。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都设置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双模块教育平台,通识教育模块的课程以思想理论课、文化课、外语课为主,专业教育模块的课程则包括了专业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各门课程;此外,部分高校的本科教育还开设有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专业+外语”等教育项目,不断拓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渠道。其中,“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为主体、外语为补充,二者相互融合、共同发力,在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拟结合笔者所在高校“护理+英语”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从跨学科教育的视角对“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人才培养目标、实施路径、现状和发展困境进行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推动“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完善。
1 跨学科教育理念及实施现状
1.1 跨学科教育的理念及优势
跨学科教育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分科教育或专业教育的新型教育理念,也是我国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具有良好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路径,是“后工业时代科技知识生产方式转型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1]。西方学者对“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ity)”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Piaget将“跨学科”定义为不同学科的专家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使不同学科之间可以产生互动和相互影响,进而使这些学科之间可以整合学科术语与研究方法。传统的分科教育或专业教育是纵深式教育范式,虽然可以使学习者成为某一行业或领域的专才,但随着学科间显性或隐性联系越来越紧密,单一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创新性思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教育强调学科专业间的整合,可以有效解决传统专业教育的弊端。
1.2 跨学科教育的实施现状
美国高校在20世纪初开始探索本科生跨学科教育实践,20世纪70年代后,跨学科教育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也大力开展高校跨学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实施路径包括开设诸如哲学与数学、经济学与工程科学等跨学科课程、开设双学位教育项目等,在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探索前进。国内高校对于跨学科教育也已有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设置了多样化的跨学科教育项目,例如“专业+外语”项目不少高校都实施过,对我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国内外的跨学科教育日益成熟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障碍,如教师参与动力不足、认识不够清晰、跨学科课程改革不够深入、跨学科学术评价标准缺乏等。
2 “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及实施路径
2.1 “专业+外语”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之异同
在探讨“专业+外语”或“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首先应明确二者之间的异同。简而言之,二者的共同点是都属于跨学科教育的范畴,并且都强调外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不同之处在于“专业+外语”是以专业为主,外语为辅,而“外语+专业”是以外语为主,专业为辅。
“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适用对象是非外语专业的学生,意在强化学生的外语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素养。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专业学习仍占主导地位,在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强化外语学习,渗透中西文化差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全球化语境中利用外语这个工具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和交际服务。
2.2 “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仅熟知一个专业领域的人才,思维往往不够开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限,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正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跨学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日益紧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新时代对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化外语学习,将外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互渗透,实现专业学习与外语学习的同步提高,符合新时代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3 “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国内高校对“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一模式的实施路径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调研发现,以下三种实施路径可操作性较强。
2.3.1 “专业+外语”双学位制
国内许多高校(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都有双学士学位项目。双学士学位即学生完成自己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获得第一学位,然后再用1~2年的时间进行外语强化学习,取得第二学位。有些高校称这种模式为“3+2”项目,学生毕业时取得两个学士学位。“专业+外语”双学位制一般需要学生5~6年内完成两个学位的学习任务,具有较高的挑战性,不仅要求高校科学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安排课程,还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自律性和学习能力。
2.3.2 辅修制
“专业+外语”双学位项目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挑战度较高,压力较大。辅修制则解决了这个难题,因而更受学生青睐。辅修课程的学习往往与学生本专业的学习同步开展,学生利用晚上、周末等课外时间进行第二专业的辅修。辅修一门外语专业只需要完成外语专业部分课程的学习,完成辅修后可以获得所辅修专业的结业证书。
2.3.3 基于学科的外语教学模式
除“双学位”“辅修制”这两个路径之外,“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还可以通过为各专业学生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外语类课程来实现,这类课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专门用途外语课程或基于学科的外语教学课程。这类课程的特点是将外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融合,学生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又能提高外语水平。当然,这一路径对学习者的外语基础和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和知识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学习者需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而任课教师既要精通外语,又要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
3 “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与对策
3.1 “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不少高校已经开展了“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也指出其实践时间尚短,仍需不断完善和改进。通过调研国内部分高校,结合笔者所在高校“护理+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现状,可以发现以下两个问题在“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中普遍存在。
3.1.1 外语教学压力大
“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很多专业中都已普遍实施,在这一培养模式中,专业课程处于核心地位,占比大,英语课程处于辅助地位,学时必须压缩,这无疑给英语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2]。这个问题并非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的。“专业+外语”意味着学生要在4~6年的时间内完成专业学习,还要拿到外语的第二学位或辅修结业证书,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的。对学生来说,专业学习无疑是处于首要地位的,外语课时相对少,学生课外能用在外语学习上的时间、精力也是极其有限的,这必定会给外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3.1.2 专业与外语“两张皮”
无论是“专业+外语”双学位还是辅修外语作为第二专业,都存在专业学习与外语学习“两张皮”的现象,即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基本是分开的,专业类课程的教学由本专业教师负责,外语类课程的教学由外语教师负责,专业教师与外语教师之间基本无沟通,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之间基本无关联。“两张皮”现象意味着专业与外语之间只是机械的相加,并非真正的融合,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外语学习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将来学生在专业背景下利用外语开展工作和交流也是不利的。
3.2 “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策略
3.2.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无论采用哪种实施路径,都不是两个专业的简单相加,需要在跨学科教育理念和“四新”专业建设理念的指引下,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点、国家和社会需求以及学生的需求等进行全盘规划,做好顶层设计,采用双专业教育、辅修制、特色跨学科教育项目等多样化的形式,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的任务和举措,以确保“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发展完善,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效果。
3.2.2 深化专业与外语之间的融合
“两张皮”现象不利于学科融合发展,也不利于提升学习效果。因此,深化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之间的融合是推动“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法律+英语”为例,外语教学应跳出传统英语教育的语言学和文学内容模式,以法律为内容展开语言训练,训练学生用双语或多语种学习法律,在学习法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化,只有这样,外语和专业才不是两张皮[3]。
深化专业与外语之间的融合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当学生意识到学习内容有价值且有一定的挑战性并值得为之努力时,学习动机和兴趣就会得到增强[4]。此外,将学科内容与外语结合在一起的教学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5]。因此,将外语学习与专业学习进行深度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解决外语学习与专业学习“两张皮”的问题,显著增强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内的外语应用能力。
3.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发展必然要求专业教师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外语教师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这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推动“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向前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需制订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引导教师加强学习,引导专业教师和外语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方式,不断提升专业课程和外语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跨学科教育能够有效解决传统专业教育的弊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仅符合跨学科教育的理念,也符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所倡导的“四新”专业建设规划,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有效策略。要推动“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应正视目前存在的外语类课程边缘化、专业与外语“两张皮”等问题,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专业与外语之间的融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策略优化“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