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期间民族高校环境地学课程实习改革探索

2021-07-12宋彦涛王然然董玉瑛张凤杰乌云娜李琳琳

科技视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疫情环境老师

宋彦涛 王然然 董玉瑛 张凤杰 乌云娜 李琳琳

(大连民族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0 引言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全国高校采取了网络授课的教学方式。在这个特殊时期积极开展线上课程教学工作,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促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重新审视与思考虚拟课堂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1]。

环境地学课程实习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一般不适合做网络教学。如何保证网络授课模式下实践课的教学质量,这给授课老师带来了挑战。大连民族大学结合疫情防控及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组织实施了环境科学专业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实习,本文将对相关实践与探索成果进行介绍,以期为疫情下开展教育实习交流和借鉴,进而探讨疫情背景下的高校课堂实习实践教学模式。

1 环境地学实习的特点与重要性

环境地学作为环境科学与地质科学的交叉学科,它以人、地系统为对象,研究其发展、组成和结构、调节和控制、改造和利用的规律[2]。环境地学属于环境科学与地球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其研究与教学内容是涉及多种要素、多种时空尺度、复杂的人类环境地球系统,因此,环境地学野外实习能为学生提供整合不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研究方法的机会。

环境地学的野外实习环节是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3]。通过实习实践可以加强学生对环境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进一步掌握,把书本知识平移到自然界中,学以致用,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4]。

2 疫情期间课堂教育现状及问题

疫情期间,为不影响教学进度,经探讨各学校确定了线上实习的教学策略,保障“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它可以突破现实的地理条件限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优化教学过程[5]。线上教学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虽具有开放性、实时性和信息综合性等优点,但在疫情背景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2.1 网络问题

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是开展直播课堂的前提条件。在疫情期间,由于全国学生都在同一时段使用网络进行课程学习以及网络流量限制,因此,造成了网络教学平台的拥堵的现象。受网络信号的影响,直播会出现卡顿、延时等情况,甚至掉线等问题,影响课堂秩序和学生课堂的流畅,给学生线上学习带来不便。有些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家里没有网络,不能及时参与线上教育。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果,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

2.2 师生互动不足

互动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不应该是老师一个人的,而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良性互动、眼神交流等共同构成的互动性课堂。无论直播教学或录播教学,虽然网络直播教学增加了视频连麦功能,在教学互动方面有所改善,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老师只能和少数同学进行视频连麦互动,无法及时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无法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因而无法进行高效的互动,课堂效果难免会削弱。同时在情感交流方面,老师对于学生的关爱隔着屏幕很难做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动力。

2.3 线上学习效果因人而异

线上教育的教学效果,不仅仅与老师的水平有关,更多的是和学生的素质和状态有关。老师和学生隔了一个屏幕,有些学生便缺少了对老师和课堂敬畏之心,容易出现走神、精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线上教育老师没有办法实时监督,屏幕面前学生的状态是很容易伪装的,有时学生看似在线,却心不在课堂上,所以线上教学的效果更多的是看学生自己的努力程度。另外,在家的学习氛围无法与学校相媲美,线上教育受此影响,学生只会更加注意力不集中了。

2.4 缺乏教育的强制性

线上教育的一个劣势是对于大众的普遍教育效果不佳,这主要是因为线上教育缺乏了线下教育的强制性。线下教育是带有强制性的,即强制把学生集中在一个地方进行学习,由于老师的现场监督,学生的自律性也会有所增强。线上教育对于学生的自律性约束减少,自制力差的学生就会在上课时出现分心现象,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其次,对于学生的期末考试来说,即使线上教育有摄像头设备进行监管,但作弊的情况是很容易发生的。这对于老师来说,如何灵活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一项考验。

3 疫情期间民族高校环境地学实习探索

大连民族大学生源特点为少数民族学生占60%以上,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生源地主要为云南、广西、贵州等高原、山地、丘陵地区,具有丰富多彩的地质、地貌特征,为环境地学课程的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实地资源。针对疫情期间对实习教学的冲击及其背景下在线教学的局限性,大连民族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结合学生生源地特征,开展了环境地学实习探索与实践,疫情期间的环境地学实习包括线上实习和线下实习两个部分,具体如下。

3.1 环境地学实习课程的线上实习模式探索与实践

本学期的线上实习包括线上实习动员、指导教师线上讲解、视频学习撰写实习报告等,利用多个平台App共同协作完成线上教学。具体来讲,教师通过企业微信-环境地学实习群发起视频直播、讲解实习内容及具体安排(直播视频可回放),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大连独特的地质地形;学生通过中国大学慕课App自主学习教师规定的课程,反复学习两到三遍后撰写实习报告;利用学习通App发布实习报告的具体要求。这样的网络教学平台模式,有力地保障了环境地学实习在线教学的有效实施。

对于民族院校来说,通过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充实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容易实现较高层次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目标;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更有助于向少数民族地区输送需要的专门性人才。

3.2 疫情期间环境地学实习线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线下实习的教学模式探索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特点,把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独立思考的时间交给学生。这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学生按时完成教师规定的开放性题目,以Word形式通过学习通App提交作业;二是学生结合家乡的地形和地貌特点,录制一段10分钟左右的视频。这两项内容均由学生独自完成资料收集、野外考察、撰写报告及视频成果展示等工作,整理好后通过学习通App提交。学生全部提交后,老师结合学生线上和线下学习的表现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客观公正地对实习生做出实习成绩的评定。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针对环境地学这样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我们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较好地保证特殊时期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需求。

4 结语

特殊时期,如何将线上教学的优势最大化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成为了教师值得探索的问题之一。实习课程的学习不同其他课程,线上实习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会让教师倍感压力,但我们仍要去做。当代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网络的教学资源,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模式相结合,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生获得有效的传授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是教育的最终目标[5]。结合本学期进行的线上实习,很好地完成了本学期这一特殊情况下的实习任务。作为一所民族高校,我们应从促进各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共同发展的角度,积极探讨特殊时期下网络教学的最大优势,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本人在这一线上实习教育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疫情环境老师
战疫情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