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色与时间性
——借鉴DBAE理论谈印象派写生对风景油画写生课教学启发

2021-07-12

大众文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光色时间性印象派

(韶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韶关 512000)

高校风景油画写生课是绘画类方向的必修课程。从目前教学现状来看,风景油画写生课现存在因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效果未达到预期目标,因无明确写生目的和理论指导的缺乏,导致学生未能理解和掌握写生过程中光、色和时间性的关系。借鉴DBAE的教育模式,以理论追溯于户外写生的印象派致力发展绘画中光、色和时间的关系,可为今天风景油画写生课带来改进性对策。

一、DBAE美术教育理论概述

DBAE美术教育理论首先明确了美术学科是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并主张教学内容应该以美术学科内的主要内容,即艺术创作、艺术史论、艺术批评以及美学进行教学,且四个领域内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具有明显的关联性,而不是分别以独立课程存在的。DBAE以情景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讲评拓展式教学为主,以建立艺术创作、艺术史论、艺术批评及美学四个环节中的知识,并使其融会贯通。

DBAE理论基于工具主义理论提出。艺术教育理论家A.William Levi在《艺术教育: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1991年与Ralph Smith合著)把艺术教育看作为其他对象服务的一种工具,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一种健康理解发展的艺术理解力”。因此,DBAE理论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艺术内涵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等人文科学的基本素养能力,同时以艺术创作和实践加以深刻理解,使其养成反思能力,以理论和实践结合培养综合素质的发展。而实践能力则包括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以创作经验的积累,并学会联系美术史、美术批评和美学层面的相关知识进行思考;而美术史、美术批评的相关知识也应在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从实践层面的认识上升至理论认识,也从理论认识回归到实践中检验。创作经验能为理论提供细致的观察和理解,尤其是作品中的形式关系中所表现的诸多要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形式理论知识为基础。因此,对艺术作品中的诸要素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能培养学生积累相关的理论基础,并为创作中的材料运用、形式表现所积累。其次,以实践反馈理论是对理论的检验方式,于学生而言也是对自身学习成果的评价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需要的批判性思维是基于对自身和理论的独立性思考。因此,培养学生以美术理论解决艺术实践中的创作问题,并把问题总结并评价,不仅是把美术理论和批评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的要求,还包括了检验理论,促进学生形成独立性思考能力,为培养人文学科素养形成了基础。

高校美术专业课程主要以理论和实践课程为主,而目前理论课程开设较少,但属于大一、二必修的核心课程。以《艺术概论》《外国美术史》中的相关知识点联系风景油画写生的教学内容,能让学生认识到美术的人文性质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重要性。根据风景油画写生的相关知识点,以印象派写生特点结合目前风景油画写生课的现象,以阐述DBAE模式带来的相关教学启发。

二、追溯写生初衷——光、色与时间性

尽管印象派并非把绘画带出画室的第一人,但印象派从绘画的时间性出发,回归到油画追求光的表现传统,结合色的物理性质并反映为追求色彩纯粹。

(一)植根追求光的表现传统

追求光的表现传统植根于画家对人文精神内涵追求的表现,它不是单纯地以素描关系表现光与影,并与素描关系中所指的光有所区别。光作为一种符号,源自文艺复兴前的人物画中的光环,自风景引入人物画后,光便转型为以场景结合色感表现的隐喻。风景画面中主要反映为色彩厚薄所表现出的光透感、稀薄感以及光线色彩的调和,这些均来自艺术家对光隐喻的理解。光之所以承载着人文精神内涵,也正因为光的转型以一种崇高的、无形的理想化隐喻匿藏在画面中,结合了艺术家对自然的理解,形成新的文化意指——希望、未来。这可从威尼斯画派开始对光色结合的追求,到巴比松画派的场景表现,尤其是米勒笔下的祈祷者,再到印象派绘画中均可体现。印象派对光的表现已经不再被隐喻限制,而是直接结合视觉可感知的光,进一步结合其物理性质和时间性,转化为对现实事物的关注。

(二)结合科学的色彩物理性

色彩的物理性是基于光的物理性质产生的,自牛顿对光的色散现象进行分析,光便开始把色彩从感性的视知觉,从走向了理性的现实中,与艺术家的色彩语言进行结合。从光色散现象来看,光色是由与此同时,颜料的改进也为户外写生带来了便利的条件。印象派对光与色的结合,最典型例子是雷诺阿笔下的、落在人物身上的阴影以各色调,并以斑驳的块状真实还原;以及莫奈《鲁昂大教堂》组画中因不同时段所表现出的光色不同。色彩的物理性质主要在印象派绘画中反映为,外光是造成色彩变化的原因,并随着观察位置不同、光的状态、时间以及环境变化而产生变化。

(三)延续绘画时间性的思考

绘画时间性溯源可至莱辛著作《拉奥孔》中关于诗画异同分析。在印象派以前,风景绘画所选取时间节点是以场景情节发展的高潮为根据,并带有夸张和戏剧性成分,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倾向,如透纳的《海上灾害》和康斯泰勃尔的《汉普斯特德的彩虹》。印象派对绘画时间性的表现,主要表现在风景作品中,以光和色的结合表达出时间节点。又如莫奈《鲁昂大教堂》组画中观者根据光色的不同可从中判断出时间;或是作者根据时间组合光色关系所形成的双向感知,是印象派对绘画时间性的创新性思考。

因此,印象派对光色关系的处理基于因时间中的瞬间性所带来的光色细微变化,并结合光的传统以及色彩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印象派写生所关注方面可为风景油画写生课程教学带来启发。

三、印象派绘画对风景油画写生课程教学启发

目前风景油画课程是在室内绘画训练课程结束后,于大二或三阶段开设。风景油画课程以单一的实践技能操作为主,这将会导致学生只关注绘画技能的水平,而忽略了创作本身应是实践与理论结合、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并用的过程。根据印象派写生特点的启发,借鉴DBAE理论模式及其教学特点,为风景油画写生课程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沟通的桥梁。

(一)回归感知的教学准备

由于学生习惯于室内绘画的写生方式,未能快速掌握写生的相关知识、技能及方法的转变,学生在写生初期习惯当场拍摄并画照片,忽略这样的方式无疑是违背了写生教学的初衷。风景油画写生教学是在情境中展开,学生在户外能直观并亲身感受到光与色结合所带来的变化。在风景写生课开设前,教师应明确写生教学的初衷。在写生教学前应明确写生目的,以抛锚式教学的“问题提出”为中心,设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以助学生形成以问题先行的学习方式。户外写生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光色结合的敏锐观察力、对瞬间场景的捕捉能力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在写生前的准备中,教师可尝试对学生进行光色结合的相关观察训练,如光源色对色彩影响的观察、天气对色彩影响的观察以及一天中不同时段中物体颜色变化的观察。同时,教师可尝试结合美术史中的典型写生作品并作相关分析,以启发学生对所观察的结果进行联系、比较并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入写生教学的环节中。

(二)运用逻辑的教学过程

因长久以来学生习惯于室内写生的方式,掌握色彩的能力也据此形成定势,并守于自身的绘画习惯。风景写生对学生在画面组织能力有一定要求,包括对所选景物的取舍、对色彩的感知和分析以及对形式组织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除示范外,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色彩感知的结果,转化为对画面的组织能力。这要求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一定的抽象分析,予以适当的和针对性的讲解,尤其是对风景写生中的光色结合的物理性表现分析、时间性分析应配合运用形象思维,并引导学生在写生过程中从感知转入思考。同时教师应着重针对绘画光色、时间性结合的技能训练,如针对一天中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点所表现出的色彩写生训练、针对不同天气条件下同一景物表现的训练等,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

(三)理论上升的教学高度

在风景油画写生课结束后,由教师汇总上述结果,并要求学生对写生课全过程进行回顾。教师在该环节应着重利用讲评拓展式教学的优势,以总结实践成果为中心并拓展至一定的理论高度,有助于学生形成课后思考的习惯。教师在总结过程中,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理论和技能基础、在写生课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表现进行质性评价。回归过程应有一定的主题性,学生可根据在光色结合的感知阶段、写生过程的分析阶段以及课后思考结果进行汇总。教师可根据学生总结,回归美术史中的经典写生案例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分析风景写生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以适当的理论介绍并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写生中加以改进。

四、结语

DBAE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着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也要求了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尽管自印象派以来,风景写生的画面形式和语言应用出现了明显的转变,但总体而言,光、色和时间性依然是风景写生的中心,也是风景油画写生课中应加以关注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回顾印象派的绘画特点,可为风景油画写生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启发,并应用在课堂内以提高学生写生技能训练和理论结合的能力。

猜你喜欢

光色时间性印象派
名家
名家/[法国]毕沙罗
智珠二则
舞蹈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审美鉴赏能力
论述舞台灯光设计中光色的应用探讨
论述舞台灯光设计中光色的应用探讨
浅析印象派与当今设计
时间性:桃花源之审美问津
室内设计中灯光的艺术设计
如何奠基形而上学:康德与海德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