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贝聿铭现代主义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2021-07-12

大众文艺 2021年6期
关键词:贝聿铭现代主义伊斯兰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贝聿铭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包含东方特色,并融合建筑当地地域特色,注重建筑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善于运用新材料、新构造、新创意,极具个人特色和表现力。

一、贝聿铭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特点

(一)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与特点

现代主义建筑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应运而生,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并在20世纪中叶风行全球,现代主义建筑提倡建筑顺应时代发展,大量使用新构造、新材料,追求实用性、经济性。现代主义建筑整体造型简洁大气且多为几何结构,去除较为繁复的装饰,采用线条的组合进行简约几何装饰,建筑中色彩的运用明亮色调较少,多为黑白灰等中性色,理性且沉稳,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多采用如钢筋混凝土、玻璃等,具有成本较低,使用寿命较长等优质特征。同时现代主义建筑更加注重大众的需求与建筑的经济性,建筑内部装饰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和使用需求。

(二)贝聿铭建筑风格特点

贝聿铭作为华人建筑大师,在建筑设计中蕴含着一定的东方特色,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十分与众不同,纵观贝聿铭的建筑设计,不难发现其独特的风格特点。

1.几何形体构造的运用

几何图形在现代主义建筑中的运用较为普遍,贝聿铭几何图形的运用独具个人特色,在外观上,贝聿铭加强了几何装饰形体的丰富性,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等皆有运用,其几何图形的运用兼顾结构力学与装饰性。如在香港中银行大厦的设计中,贝聿铭通过几何图形的交汇连接,将整个建筑的重量从最高的立柱进行分散,经过每个交汇点,使重力向四周细分,最终将力引向了建筑外围,均分到建筑四角,此种方法既减少了建筑内部空间,也使得香港中银行大厦的钢材使用量节省了近一半。这一建筑的产生也力证了贝聿铭建筑观念中几何结构存在的必要性。

2.光影在设计中的运用

贝聿铭建筑中对光影的运用是其设计的一大亮点,并擅长运用来自自然界中的光线,在建筑中最大限度地引进自然光以减少室内灯光的使用。在日本美秀美术馆的设计中,大面积墙体被玻璃代替,阳光直接照射在建筑内部,透过玻璃所看到自然景色,仿佛置身自然中;屋顶由玻璃和密集的几何线条构成,线条间可透出自然光线,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映射出不同的光影,美术馆景色随自然四季的变化而变,呈现出不同特色,各具独特意境。

二、贝聿铭建筑设计与环境的融合

建筑造型与其所属环境自然融合是贝聿铭最为重要的设计理念之一,在其建筑作品中也多有体现。1935年,贝聿铭赴美留学,那时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兴起,对贝聿铭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其师从现代主义大师格罗皮乌斯,格罗皮乌斯认为建筑设计应与时俱进,提倡建筑以适应工业化生产的形式进行设计,着重建筑的功能性、技术性和经济性,对建筑装饰性方面有所忽略,建筑形式较为单一,缺乏人文意蕴。贝聿铭的建筑设计理念融入了许多自己对建筑设计的理解与想法,是对老师的继承与发展,他认为建筑的设计应融合当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现代主义建筑在各地需要具有不同风格特点,并在其建筑设计作品中充分体现。

(一)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1.以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为例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坐落于落基山主脉前的一座山顶上,位于群山之间。在设计初期,贝聿铭为了解当地环境风格特征,多次徒步爬上没有路的山顶调研,虽然如此,前期设计出的多个方案皆不能使其满意,直到后来偶然发现在科罗拉多州南部维德平台上印第安人的建筑遗迹与落基山的自然环境十分协调,并因其获得了启发和灵感,逐步设计修改形成了如今的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石屋、土屋都为当地古印第安主要建筑形式,伴崖而建,且多为集合式房屋,外观上,色调与当地崖壁相近,与环境完美的融合,形体简单几何构成,造型简洁雄伟,与现代建筑亦有相似之处;选材上,其就地取材,与当地自然环境交相呼应。

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选材上,贝聿铭将现代与周边传统建筑材料相结合,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选取当地特有石材碾碎作为辅料,碎石混入混凝土中呈现出独特的暗粉色,且未再进行抹灰等额外装饰以塑造淳朴样貌风格,再用凿石锤对建筑表面凿出凹凸肌理,显露出骨材石粒,体现出石头质感,更加贴近当地自然地貌。建筑外观由长方形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简洁大气,如巨石阵一般屹立于群山之间,诚朴雄伟,浑然天成。在建筑的窗户设计方面,考虑到不影响整体的自然磅礴之气,窗户设计较少且多为深色狭长形凹陷窗,远看如巨石间的凹陷。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在外观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同时,考虑到建筑使用者的特殊性,进行了对应功能需求的细致设计,内部分区设计巧妙。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作为实验研究场所,在此工作的多为科学家与研究人员,其工作性质具有严肃性、保密性等特征,在工作过程中既要有适合独立思考的安静个人空间,又要有可供多人共同讨论的公共区域,贝聿铭据此将实验室与办公室分设东、北塔楼,塔楼之间的连接建筑作为餐厅、交流室、阅览室等公共区域,办公室楼层随着保密等级的升高而增加,具有严密性。

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设计中,建筑在广阔山脉中,非但不显渺小,反而体现出与落基山一样的诚朴壮观风貌,建筑与落基山脉的融合交相呼应、浑然天成,由此不难看出贝聿铭建筑设计技艺的高超和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融合的理念的重要性。

2.贝聿铭忠于自然设计理念

在贝聿铭的设计中无不表现出其对自然的敬意,在如日本美秀美术馆、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等亲近自然的建筑设计中,其十分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以及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建材就地取材或是选取与当地建筑或环境相类似的材料,再以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呈现,十分值得当今设计者学习借鉴。

(二)建筑设计与人文环境的融合

1.以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为例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是一个包含伊斯兰文化的现代主义建筑,位于卡塔尔的多哈海岸线外,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中融入了许多当地元素,在此后贝聿铭对于此建筑的回忆中提到,为了完成此博物馆的设计,他花费了半年的时间研究伊斯兰文化,以便更好地完成设计,由此亦能看出贝聿铭在设计中对建筑当地人文环境的重视。

在贝聿铭学习当地建筑文化后发现,在传统的伊斯兰建筑中就已经开始巧妙运用几何图形创造各种多面体建筑,在流水、阳光、沙漠等当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独特的建筑特色,贝聿铭通过调研认为,阳光下光影图形的结合便是伊斯兰建筑的精髓,也是他在这座建筑设计中最想表现出来的部分。同为伊斯兰建筑,不同地域都有自己独有的建筑特征,贝聿铭走访多地最终发现开罗伊本·图伦设计的清真寺,造型简洁纯粹,建筑结构多变,对几何形体运用更是巧妙,其中净身喷泉所在的建筑给予了贝聿铭极大的灵感,此建筑底部为两层正方形,中间为三层八角形构造,由下自上逐层减小,在此之上是一个圆形穹顶,只有简单的开窗,未有过多的装饰,简洁大气,与贝聿铭的现代建筑理念也较为吻合。在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中,建筑的底部基础部分也呈方形,中间同样为叠加的八边形构造,但是贝聿铭在此基础上将八边形各层的堆放角度分别进行了变化,再往上对几何体进行切割,最后是十字形构造,这样的造型增加了建筑断面,使结构厚重的伊斯兰风格建筑,拥有了现代主义的轻盈感,在阳光照射下,不同角度的切面,由于受光不同,每块切面呈现出不同的亮度和色彩,变化丰富,更有层次感。

建筑中水的运用也是伊斯兰建筑的一大特色,在伊斯兰传统建筑文化中,水常随着水渠流入各个建筑内,流经庭院、居室等各个区域,并伴有室内小型喷泉。在贝聿铭的设计中,也融入了此地域建筑特点,在建筑的庭院中,设计了四个水池,各个水池都设有喷泉,水流沿水池四周石壁不断流下,循环往复,池水的中央是一座可供游人坐下休憩的凉亭,亭中可听水流声音,看精细喷泉,水光折射,充满诗情画意。在此建筑中贝聿铭也设计了室外喷泉,以起到吸引群众的特点,满足博物馆的功能性需要。同时,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四周也被水面包围,随着气候、天气、风力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水面也会为建筑带来一些不同的自然的装饰,有时粼粼波光折射在墙面上,光影随水而动,为建筑增添神秘感和律动感,或是在阳光的照射下白色花岗岩建筑周围倒映一圈白色倒影,有神圣之感,和建筑相呼应十分巧妙,又极具地域特色。

在建筑细部装饰中,贝聿铭亦体现出伊斯兰地域文化特色,建筑中采用了当地传统拱形窗,考虑到建筑当地炎热的气候特点,开窗较少较小,并简化当地传统门窗装饰图样。在屋顶设计上,贝聿铭运用传统穹顶元素,但与传统穹顶不同的是,其穹顶部分采用新型不锈钢材料,上方设开窗以便光线透入,半球形穹顶由不同角度不锈钢块面组成,在阳光的照射下,受光面和背光面组成花瓣形状,同时金属材质的金属光泽让传统穹顶表现出现代感。此外,此穹顶的工程结构与传统的骨架劵亦大有不同,穹顶由四根高低不同的立柱支撑,其重力通过四块倾斜的平面分散到四根柱上,最终,将重量分配到建筑下方基座上,贝聿铭称此为方案为“不对称花瓣”,此种方法巧妙地解决了穹顶的建筑难题,这些设计无处不表现出现代建筑与当地人文环境巧妙融合。

2.贝聿铭人文设计理念

贝聿铭的作品设计中囊括了多种文化的踪迹,可以说是一位“跨文化设计大师”,在他的设计中除了表现现代主义设计理念,还蕴含了东方设计元素以及建筑所在地的人文思想。贝聿铭的设计从地域历史文化入手,总结归纳当地人文精粹,再根据其独有的现代主义风格进行简化改良设计,使其与现代建筑的结合更加和谐,同时亦使得当地使用者更容易产生认可及归属感。

三、结语

贝聿铭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在光影、几何形体、构造结构、现代材料等方面的运用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现代主义建筑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合了建筑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其自身的独到见解,并在此些基础上寻求创新与发展,在现如今建筑设计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猜你喜欢

贝聿铭现代主义伊斯兰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车 站
贝聿铭:自信的百年微笑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诗评诗论
贝聿铭的灵感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
现代主义复兴
伊斯兰刀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