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文化教育活动在群众中的开展
——以馆藏五十年代宣传画为例

2021-07-12

大众文艺 2021年6期
关键词:宣传画新华书店文化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 400015)

如今,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让身处各地的人们及时通讯,随时开展对话与交流,公共交通让我们去到世界各个角落更加便捷。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62国家(地区)设立了541所孔子学院和1170个孔子课堂。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通过学习中文,感受中国历史文化魅力,助力中国元素融入世界多元文化。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珍藏着一批五十年代宣传画,记录了这股中国文化潮的背后,建国初期,各行各业边学习边生产,人人学文化的景象。本文择选几件文化教育类宣传画,浅探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面对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如何在群众中开展基础教育普及工作。

一、《要在文化上翻身》

此幅宣传画由方既、啓雄创作,描绘了当地群众纷纷赶来参加文化服务队在王市口举办的文化宣传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编号:0345,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上海大业印刷厂印,一九五一年十二月第一版。

画中左前电线杆上,悬挂着一面“文化馆代笔问事站”小旗。旁边一张红布小桌,桌上设有纸笔,专为不识字的群众代写书信或是解答文书内容。他们围在桌旁,有的认真听着讲解,已顾不上身旁拉着衣角想要离开的小孩儿;有的被工作人员握着双手,让他慢慢讲述;有的为让对方明白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语言表述时还加上手势比划。

画面右前设有“新华书店流动服务”小书摊,工作人员正热情地向村民推荐图书,不远处几人互相攀谈着刚买到的图书和宣传画。新华书店成立于抗战时期,1948年2月,毛主席在西柏坡第二次为新华书店题写店招,此即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新华书店使用的店招。新华书店历经总分店分散经营,全国统一管理,再到“中国新华发行网”和“全国大中专教材采选系统”网络平台建设。新华书店承担着党的思想宣传工作,为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起到精神引领作用,在城市乡村,向人民大众传播文化知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从这座知识仓库不断汲取养分,成长为国之栋梁。

旁边台阶上,一位村民衣角上扬,可见他正迫不及待地赶往“王市口第十八读报组,农民问览室”。此时工作人员正将新到图书报刊写上公告牌,门口已有人手捧一摞书籍前来借书室归还,准备借阅新书。屋外上方挂着“要利用农闲学习文化”横幅,屋内听报群众围桌而坐,时不时讨论起来。在以阅读这种单一方式获取知识的时期,为满足乡村及边远地区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文化服务队只能依靠肩挑马驮的方式应对交通不便,将图书报刊送到人民群众中去。

正如墙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传标语,为配合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活动,激发人们爱国热情。全国各地美术院校、协会、出版社集中力量、抓紧时间,绘制出一大批宣传画、连环画、新年画、幻灯片等美术作品用于张贴分发、书刊出版、流动展览。“抗美援朝图片展览会”这时正在隔壁举办,屋前人们已是排起长龙。有的探头往里,想提前看看展览内容;有的刚出来,一边分享着这次观展收获,一边赶往下一个文化服务点。

对面王市口文化馆前,“曲艺工作者流动宣传第八队”工作人员正弹拨着手里的三弦琴,开展文化宣传工作。服务于人民群众同时,曲艺工作者还融合当地民风民俗再创作,用贴近老百姓的语言传唱曲目,可谓家喻户晓,深受大众喜爱。

画面中心位置,四位放映队工作人员正为今晚放映影片忙碌着。只见一位将写有“今晚在此放映《锦绣山河》”片名的宣传架摆放在空地上;一位双手抱着早已准备好的放映胶片等在一旁,翘首以盼;一位右肩搭着幕布,左手举着表明“阳县电影放映队”的小旗走在前边;一位肩抗放映设备紧跟其后。电影放映通常选在露天平地,一天农忙结束之后。为抢到一个好位置,大家吃过晚饭便早早赶到放映点,比肩继踵,好不热闹。《文化部一九五零年全国文化艺术工作报告与一九五一年计划要点》里总结了当年“电影发行方面,为使人民电影能深入农村、部队、矿山和工厂,1950年训练了放映员一千八百余人……全国原有一百多个放映队,放映机订货到齐之后,全国将有放映队七百个以上。”并计划于1951年,“在全国建立七百至八百个电影放映队”。在《文化部一九五三年工作报告》中对电影放映工作情况总结时提到“一九五三年度发展了一0七六个电影放映队。连电影院的观众在内,电影观众近七亿人次。”以提高放映场次,做好文化宣传工作。放映队成员一边充当起影片注释员,帮助老百姓更好地理解影片内容;一边克服放映设备欠缺,主动学习维修保养知识。在放映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新来了一位女教师》

此幅宣传画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学生黄开儒创作,并辅以诗文“今年生产又增加,新造校舍真宽大,县上派来女教师,领导咱们学文化。”作内容简述。片277,1954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上海市印刷一厂印刷。

解放初期,广袤的农村大地上,生产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另一边,乡村教师来到田间地头,领导大家学文化。学生像一粒粒种子撒在校园的土壤中,经由老师细心培养,一同等待收获的季节。教育,重在校园文化建设。然而校园文化建设经历了多次优化完善。从服务社会发展需要,到如今提升全民教育列入国家规划。教育与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相互关联越加紧密,期间就有以下几次重要学制改革。

1912-1913年,为制订出一套适时的新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广纳意见,以多项法令法规为统称。首次明确了“学校”称谓;推行男女教育公平,女子入学有制可依。1922年,“壬戌学制”针对学习阶段,学习时间,课程内容再次调整和完善,丰富办学形式。1951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以全面普及教育为目的,创办各类学校,扩大入校学生结构,并以考试做升学与择校要求。工农干部、农民子弟可在校完成从初等到高等的连续文化学习;专设聋哑、盲人等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负责幼儿学前教育管理。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确保了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力。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免费教育,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一个人口大国对做好教育的重视和决心,更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面对知识人才严重缺乏,学生毕业统一分配工作,到“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国家每年都在加大对教育基础建设投入,让人人有书念。最初的教育模式,学习和借鉴西方,按校园礼仪要求学生在校佩戴校徽、穿着校服。一枚小小的校徽,由图案、文字、颜色三元素组成,具有学生进出校园和校外活动身份证明功能。校徽起源于欧洲学校,鲁迅、林徽因则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各自设计的北京大学、东北大学校徽中;梁启超演讲词被用作清华大学校训刻在校徽,以规范和激励在校学子。通过佩戴校徽提高学生对本校文化认同的方式沿用至今。

九月大雁南飞。画家用笔将画布洒满秋色。劳作者在田间山坡,挥动着手臂收获满目金色。迎着耀眼的秋阳,莘莘学子步入校园。在这里,没有指责和嘲笑,只有一群小伙伴与你一起大笑、肆意奔跑、大声呐喊;在这里,挥洒青春,努力追逐着属于自己的梦想。青年们用自己的方式与世界对话,在世界舞台推广中国文化,展示中国创造与智慧,创造着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春校园记忆。

三、《完成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和改革》

此幅宣传画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集体创作,一幅宣传画在绘制画稿时,除一人独立完成绘制亦可由多人协同完成一幅作品。画师依照中国传统木版年画采用分版套印的制作方式,由一人发起,通过择选主题、设计场景、题写文字,大家各展所长,分别将画样中主次人物、花卉植物、山水草石各自绘样,最终融汇成一幅精美的宣传画。此幅宣传画中两位苗族少年,头包素色头帕。一位身穿圆领绿衣绣有几何、花卉图案,用蜡染布做的书包里装满了课本,斜挎在肩;一位身穿青布衫腰束布带,手拿苗、汉文字对照的《苗文农民课本》。两人手拉着手,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似乎正赶往学校。此幅宣传画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北京五三五工厂制版印刷,统一书号:T8027·1799,1958年6月第一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在这个民族大家庭里,“社会主义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相结合的,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主张各民族人民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都可以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通常口口相传的语言有其局限性,为帮助那些没有文字,特别是生活在边疆、山区、渔村以语言交流为主的少数民族,文字使用还存在不规范问题。1957年10月1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和专家三十余人举行了一次关于“僮文方案和少数民族文字方案中设计字母的几项原则”的讨论会议,这次会议报告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六十三次会议讨论通过。

文字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交流并团结起来,对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是以各民族语言文字普查为基础。其中苗文创制按照五项原则,用拉丁字母配合方言发音制定出四种苗文拼写方式,这时,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校园学习苗汉两种语言文字,用知识摆脱贫困。苗族传统技艺、民俗活动、苗药使用等历史文化,通过书写文字的方式得以记录下来并广为传播,另一种因传教士方便传教的苗文,随着人口迁移,将苗族文化带到世界各地。

四、结语

20世纪50年代,一场以识字为主的扫盲运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馆藏宣传画如:《学习现代化的军事科学知识》《听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我们有美丽的理想》《培养青年一代》《农民送子弟上中学》《大家都来参加勤工俭学活动》反映了这个时期,人民群众充满热情、努力学文化的情景。在乡村,文艺工作者利用农忙闲时,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在学校,改进学制、完善教材、扩充教师以确保文化程度不一的工农子弟、各民族青年入校学习;在部队、工厂、田间,号召大家抓紧时间边工作边学习。透过这批宣传画,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普及基础教育对国家建设、经济发展、科学研究做好人才储备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宣传画新华书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实体书店稳中求索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回不去的书店
谁远谁近?
准备新课本
五六十年代的宣传画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