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娘娘的传说研究
2021-07-12
[太原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太原市文化馆),山西太原 030000]
水母娘娘传说流传时间长、地域广、内容丰富,教育意义深远,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民生休戚相关,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水母娘娘传说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保存、宣传该传说,提升人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地方文化特色,从而起到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
一、水母娘娘传说的内容
《山海经》载“悬瓮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麋,晋水出焉”,“晋水,发源山西太原府太原县西之悬瓮山,始出,分为南北二池。其南流者,曰大池,又名流杯池;其北流者,曰八角池。下分为三河:一为北河,又名智伯渠,又名晋渠;一为中河流入大池;一为南河,又名陆堡河,而总会于清水河,入汾水。”这里是水母娘娘的传说流传盛行之地。
水母娘娘的传说最早见于《晋祠志·邑志》,书中记载:“俗传晋祠圣母柳姓,金胜村人。姑性严,汲水甚艰。道遇白衣乘马者,欲水饮马,柳与之。乘马者授以鞭,令置瓮底曰:‘抽鞭则水自足。’柳归母家,其姑误抽鞭,水遂奔流。急呼柳至,坐于瓮,水乃止。相传圣母之座,即瓮口也。”
而民间相传的内容更为丰富一些,形象更为生动。相传水母名叫柳春英,太原金胜村人,嫁到古唐村为媳。春英生性善良、勤劳贤惠、淳厚俭朴、能忍能让。而她的婆婆却十分刁蛮,小姑子也又懒又馋,不好相与。柳氏所做的饭菜,婆婆嫌缺油少醋,常常倒掉重做;柳氏从几十里以外挑来的水,婆婆只吃半桶,说春英把后半桶水弄脏了。这样春英天天去挑水,但却毫无怨言,尽心尽力。
有一天,她如往常一样挑水往回走,途中遇到一位牵着白马的老翁,老翁恳求春英让他的马喝点水,春英答应了,指着后水桶说喝吧。但老人为难地说这马只喝前桶的水,春英并无不悦,爽快答应了,水让给了老翁,又返身去挑水。如此三日,春英都满足了老人的要求,第三日,老人对春英说:“我是天上的神仙,感动于你的心地善良,我送你一条马鞭,把它放在水缸里,用水时只要轻轻一提,水就会上涌,要多少就提多高,但千万不要提过缸沿,不然就会遭水淹,切记!”老人说完就和白马化作一朵白云而去,春英高兴的回到家后,按老翁的话一试,果然清水满缸。春英高兴地把此事告诉乡亲们,让他们到自己家里打水,从此免去了挑水之苦,乡亲们万分感激。但这引起了婆婆的不快,一天春英回娘家,婆婆想把马鞭藏起来,可马鞭刚刚提出缸外,顿时大水涌出,滔滔大水转眼间淹没了整个村庄,正在娘家的春英问讯,匆匆赶回婆家,连头上的梳子也来不及往下取,她拿起一个蒲团盖在水缸上,自己一屁股坐在上面。汹涌奔流的水被制服了,一股清清的泉水从柳氏坐的缸底下流出,形成了生生不息的难老泉水,而柳氏也从此坐化成仙了。
二、水母娘娘传说内容分析
水母娘娘的传说内容丰富,不仅体现了优秀的民族品质,还包含了当地文化信仰、生活方式、也象征了用水的权力。水母娘娘传说内容本身也体现了地方文化的原创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当地百姓生活劳动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现象、自然奥秘的解释,彰显着当地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求知精神,代表了古人朴实纯真的原始思维,对于研究解释前人的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民众信仰、用水制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资料价值,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矿藏,在人类文化历史中熠熠生辉,是非常可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传说内容中可以看出,晋祠在很久以前并没有水。是心地善良、任劳任怨的柳姓女子,感动了上天的神灵,赐给她马鞭,解众人之疾苦,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水流,后为使村人免遭洪水淹没,她又毅然纵身于危难之中,挽救了全体村庄父老而且给后人留下了一股清泉,受到人们崇敬。口口相传中,传颂了柳春英身上所体现出中华传统女性的勤劳、朴实、善良、勇敢的优秀品质与民族精神,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此外,传说也体现了当地的民间信仰,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据《晋祠志》所记载:“水母晋源水神也,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水属阴,故饰水神为妇人形。称水母,以水润物,如母之养子耳。”可见当地人一直把水母娘娘当作水神祭祀,《晋祠志·祭赛》中记载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七月初五,处于晋水流域南河、北河、陆堡河、中河的36村依序进行祭典,“初一日,索村渠甲致祭水母于晋水源。宴于本村之三官庙。初二日,枣园头村渠甲致祭水母于晋水源。祭毕而宴于昊天神祠。以上为南河上河。初八日,小站营、小站村、马圈屯、五府营、金胜村各渠甲演剧,合祭水母于晋水源。祭毕而宴于昊天神祠。以上金胜村为北河上河,余皆北河下河。金胜使水属下河,故八日同祭。初九日,花塔、县民、南城角、杨家北头、罗城、董茹等村渠甲演剧,合祭水母于晋水源。祭毕而宴集昊天神祠。初十日,古城营渠甲演剧致祭水母于晋水源。祭毕而宴集文昌宫之五云亭。以上为北河上河。十五日,晋祠镇、纸房村、赤桥村渠甲合祭水母于晋水源。演剧凡三日。宴集于同乐亭。以上为总河。二十八日,王郭村渠甲致祭水母于晋水源。祭毕而归宴于本村之明秀寺。同日,南张村渠甲致祭水母于晋水源。祭毕而宴于待凤轩。以上为南河下河。七月初一日,北大寺村渠甲致祭水母于晋水源。祭毕而归,宴于本村之公所。北大寺村属陆堡河。初五日,长巷村、南大寺、东庄营、三家村、万花堡、东庄村、西堡村等渠甲合祭水母于晋水源。以上为中河。”
这种祭祀活动有着固定的流程,严格的祭祀顺序,祭祀内容包括致祭、演剧、集会、设宴等,场面十分盛大。水母娘娘祭祀活动带有浓厚的地方乡土气息。这种固定的流程,严格的祭祀顺序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各个村落之间的地位的差别,也反映了晋水流域村民对水资源的争夺与分配。水权之争历来是农业社会最普遍最关心的问题,水资源关乎人们的生活与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也使水案频频发生,如“跳油锅捞铜钱”,“三七分水”等水权之争的故事传说的流传。而水母信仰祭祀的背后便体现了晋水流域村民对水资源的争夺与分配。另一方面共同的信仰、稳定的祭祀圈,也将36村联系了起来,这种联系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稳定、长久的村际关系,且这种与现实联系在一起的民众信仰,加之固定的祭祀仪式,使水母的地位更加凸显,水母信仰愈发稳固。因此水母娘娘传说蕴含着的水母文化,反映出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体现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对水母娘娘传说的保护
水母娘娘的传说现已被列入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府定期给予经费支持,进行项目保护。名录的建立有利于对水母娘娘的传说故事进行文字、影像等资料性内容的收集整理,为水母娘娘传说的传承提供更好地场所和条件。这对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唤起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增进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形成全民保护。此外,非遗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水母娘娘的传说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达展示,寓教于乐的内容表达展示这段独特鲜明、传奇生动的地方传说,使水母娘娘的故事传说,家喻户晓,广泛流传。
此外,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进步,抖音、微博、直播、4D、AR等技术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成为新的传播途径方法。在当代社会采用新媒体技术,推动水母娘娘的传说故事传承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新媒体传播改变了以往水母娘娘的传说口口相传的讲述形式,通过三维动画展示、VR实景体验、4D模拟演示,以一种更为鲜活、直观、生动的形象展示在大众面前,这些比传统的传播方式,更加精简、更具创意、更有趣味,吸引更多大众目光。增进更多受众对水母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为保护和传承水母娘娘的传说开辟了一条新媒体之路。
对水母娘娘传说故事所存在的文化空间的保护也十分重要。晋祠是水母文化存在的重要文化场所,晋祠庙会是水母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晋祠,位于晋水发源处,祠中所存文化遗产极为丰厚,水母楼便位于其中。水母楼创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供奉的是晋祠水神。水母塑像和水母楼的建立是水母娘娘传说的重要现实体现,为水母娘娘传说故事的流传提供了物质载体与文化景观。除文化建筑的保留之外,晋祠庙会也是水母文化的重要文化表达,晋祠庙会至今依然保存着当时的风貌,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都会举行祭祀仪式、表演活动,与集会贸易,在体现文化传承的同时也表达了当地人们生活的喜悦,晋祠庙会的兴盛有利于水母文化的弘扬发展。因此,对晋祠、晋祠庙会的保护对于保护水母娘娘传说的文化空间,传承水母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