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香料厨房糖香料配送时间
2021-07-12徐德龙岳珩付立伟吕丽莎卢俊鹏梁盟
徐德龙 岳珩 付立伟 吕丽莎 卢俊鹏 梁盟
摘要:香料厨房是卷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香料厨房糖香料配送时间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香料厨房糖香料配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降低了香料厨房糖香料配送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关键词:香料厨房;流程优化;糖香料;配送时间
0 引言
烟用香精作为卷烟的关键组成,在卷烟产品中起到风格塑造及矫味增香的作用[1],糖香料是烟丝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添加剂,对改善烟丝的吸食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糖香料配料工作在制丝生产过程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2]。糖香料厨房是卷烟厂用于生产和配置时所用的糖料、香料的自动化控制的场所,是卷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3]。近年来,香精香料的安全生产、精确配制、科学输送,越来越受到卷烟厂的高度重视[4]。香料厨房糖香料配送时间长短影响生产效率,进而影响计划排产。降低香料厨房糖香料配送时间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提高实物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扎实推进精益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1 糖香料配送
目前香料厨房系统一般采用成品料移动存储技术,将配制好的成品料定量灌装移动存储罐中,并直接运输至现场加香加料系统使用[5]。香料厨房糖香料配送流程主要有配料、灌装接料、人工送料、加料岗位接收、信息核对、现场打料、空罐返程、人工送料、加香岗位接收、信息核对、现场打料、空罐返程。
2 存在问题
2.1 灌装后需要清理外溅香料
移动存储罐接料过程中,系统在接料料尾时,开启空压管路推料功能,管道里残留料液与压缩空气混合进入移动存储罐,但此时料液易喷溅到移动存储罐外壁,移动存储罐接料完成后,需要对移动存储罐和地面卫生进行清理,浪费了人力和时间。
2.2 移动罐装满料液后推拉不便
香料厨房糖料移动储存罐容量为220L,香料移动储存罐容量为150L,糖香料移动罐装满香精香料后,每罐重达300kg-400kg,人工送料时需耗费较大的人力。移动存储罐使用带有防滑纹的橡胶万向轮,摩擦力较大,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部分万向轮转向不灵活,导致移动存储罐推拉不便。
2.3 送完糖料后需往返香料厨房送香料
因生产时所需糖料量较大,移动存储罐配送糖料时,香料厨房需安排两名人员送糖料至加料现场,送料结束后返回香料厨房接香料,再送至加香现场,完成整个配送周期。每周期送料人员需要人数较多,并往返路程一次,人力消耗较大,占用时间较多。
3 改进措施
3.1 空压管路改造
将罐装吹扫用的空压管路与其他用途空压管路分离,在储气罐后的空压管路各增加一个带本地显示的压力表,单独进行压力控制,并将其压力值通过模拟信号传送至香料厨房电控系统中,当压力不满足要求时,不能进行打料。通过测试确定了灌装管路吹扫最适合的压力范围,将罐装吹扫压力设置上下限(上限0.25Mpa,下限0.08Mpa)。灌装吹扫空压在这个范围内,既可以保证管道中的料液全部吹进罐中,并确保现场没有料液喷溅。
3.2 更换移动存储罐万向轮
将带防滑纹的橡胶万向轮更换为自润滑的石墨尼龙万向轮。在送料速度保持一定的情况下移动罐推拉更为轻便,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糖香料配送时间。将万向轮的转向轴承和滚动轴承做定期润滑,必要时更换新轴承,保证万向轮运转正常。
3.3 优化送料流程
通过加料和加香岗位人员调研,加料岗位现阶段只配备一名操作工,加香岗位配备两名操作工。因此,在糖料、香料都需要配送的情况下,加香岗位一名操作工可以在生产准备过程时,到香料厨房进行香料核对和拉料,加料岗位所需糖料仍由香料厨房人员进行配送,将串行的送料方式优化为并行的送料方式,大大减少糖香料配送往返的路程,更节省香料厨房糖香料配送时间。
4 结论
通过对糖香料配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对设备进行了改造,对人员进行了分工,对流程进行了优化,降低了香料厨房糖香料配送时间,减轻了香料厨房人员的劳动强度;保证了生产准备时间在要求范围内,提升了工作效率;提高了香精香料配送质量,降低了香精香料的损耗。但由于现场情况的差异性,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特殊要求,这就需要企业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对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改进,使香料厨房糖香料配送工作更符合现场要求。
参考文献
[1]章雪锋, 陈群, 洪祖灿,等. 烟用香精调配工艺方案[J]. 轻工科技, 2019, 35(03): 33-34,36.
[2]丘柳明. 香料厨房尾料配料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电工技术, 2019, (04): 84-86,90.
[3]罗庆华, 张福新. 糖香料厨房送配料系统设计改进[J]. 中国设备工程, 2017, (06): 62-63.
[4]趙迎春, 彭卫东, 陈明辉,等. 曲靖卷烟厂香料厨房控制系统生产安全性精准性设计[J]. 轻工科技, 2015, 31(02): 120-122,126.
[5]汪庭春, 刘广洲. 香料厨房系统的最新技术分析与研究[J].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2, 41(05): 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