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毕业学生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略谈

2021-07-11赵建明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对应策略心理分析小学教学

赵建明

摘 要:小学毕业班的管理,特别是临近毕业的后期管理,较之其他的班级管理有一定的难度,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就毕业班学生的心理作浅显分析,以便找到对应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

关键词:小学教学;心理分析;对应策略

一、小学毕业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压抑心理

由于长期受分数这根高压线的束缚,学生的神经经常绷得太紧,发散与想象思维时常受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压抑心理,对学习失去了激情。具体表现为:上课不敢回答问题,怕说错;做题不敢下笔,怕答错;对自己的观点不敢表述,怕受批评;课余不敢活动,怕损坏自身形象;合理的建议不敢提,怕惹事。这种学生的学习大多处于中等水平。

(二)求胜心理

一部分学习较优秀的学生,他们唯恐自己的学习成绩下滑而有损面子或受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故而产生求胜心理,其表现为: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对班上任何事情从不关心,厌烦参加班级活动,设法拒绝学校活动或小型劳动,不善于团结同学或与同学交流;对个人卫生、教室卫生、环境卫生等从不关心过问;对音乐、体育、美术等课反感。我行我素,神情漠然。

(三)放弃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学习大多处于中下水平,这类学生最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或干脆放弃的想法。时时寻找玩的空间,又时不时地向学习好的同学吹吹凉风,但善于应酬班级活动。这是一个较庞大的群体,约占班级人数的五分之二,带有普遍性。这个群体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工作的主要对象。如果方法对头,善于“挖掘”,让这类学生能投入学习,就会充分带动整个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

(四)破坏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大致有三类:一是家庭不健全或组合家庭的学生;二是学习太差,赶不上而自暴自弃的学生;三是智商有严重缺陷的学生。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迹象是:长期没有家庭监护,失去家庭温暖,生活散漫自由,对自身的学习不关注,或因智力问题而在以往的学习中存在严重阻力。对学习好的同学由羡慕到嫉妒再到障碍,最后发展到破坏班级团结,损坏公物,破坏纪律。这类学生是学校和班主任管理的主要对象。但由于他们所占比例甚少,往往结不成一个小整体,但如果对他们持放弃态度,听之任之,对班级乃至学校的危害会很大。

(五)离愁别绪的盲目心理

历时五六年,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现在已成为一个拥有一定知识、能辨简单是非、善于观察周边事物的少年。且这一方较宁静的生活空间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要被打破,他们的心理是复杂的、不平静的。把太多的精力花费在应酬交际上,过早忙于互相赠送礼物、如何购买礼物等事上,而对自己的复习不够重视或直接不管。这种现象的出现,会给毕业复习整体安排和环节操作造成一定的障碍。虽然没有严重的危害性,但却不能忽视。所以,一定要善于采取有效的方式阻止或间接阻止这种氛围的发展。

二、鉴于上述多种心理的具体表现,教师应采取相应对策

(一)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 整体调整 各个击破

不要过于强调复习题及复习过程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测试、解题上,当然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复习工作。应加强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及时掌握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好随时发生的事情,为学生排除生活、学习和思想上的困难。对前面所列举的存有放弃和破坏心理的学生采取整体强调、纠正、鼓励与个别谈话解决的方式,找出原因,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和劝导,使其转变观念、增强信念、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走完小学阶段的学习历程。

(二)少指责 巧施压 多观察 善调节

复习阶段出现的纪律问题、学习问题、思想问题的解决方式绝对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所出现的同等问题的解决方式。因为他们觉得自己马上就要“走人了”,对一些事情可以不考虑后果。如果老师的管理与处理方式不随着调整转变,会产生相应的副作用。要善于巧妙地施加学习任务,安排复习内容、变换复习方式,多方位观察其言行和心理动态。在复习过程中善于调节他们的生活与活动空间及思维空间,以防产生逆反心理。

(三)多联系 多关怀 多指导 少讲解

在后期工作中,班主任要与校长、科任教师,特别是个别学生的家长及时联系,绝对不可有松懈麻痹的思想产生。相反要加强管理、变换方法,做到善始善终。主动接近学困生,以消除师生和同学间的误解或隔阂,鼓励他们在学习上尽力而为,对他们的某一点长处给予肯定表扬,对所犯错误客观公正地加以说服,分析对待,以诚心、爱心激发其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筛选归纳复习要点和知识重点,理清复习思路与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与内容。讲求实效加强指导,尽可能少讲解,把较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对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说明和讲解,以防欲速则不达现象的出现。

(四)多抓重点 少求完美 多关注过程 少关心结果

抓中下生,促中上生,监优秀生,顾学困生。严抓知识重点,注重知识环节,关注运用细节。不千篇一律,不一视同仁,不一个标准。严格强调运作过程,如测试卷的解答,不要光把目光盯在分数上,应该注意每一题或每一小题在答题中出现的错误或失误,强调应变能力。消除操作错误,避免马虎大意、轻视思想,做到一丝不苟。

三、结语

小学是学生发展的主要阶段,作为毕业班的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里,找到共同的话题化解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猜你喜欢

对应策略心理分析小学教学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