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刻意练习”在小学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1-07-11邱永球陈尔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

邱永球 陈尔胜

〔摘要〕刻意练习不是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而是在相关导师的协助下,有目标、有反馈的学习。刻意练习鼓励学员适当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保持足够的训练强度,有效地训练,以达到特定的目标,更好地自我调节。将刻意练习理论运用到小学学困生转化中,有三个实践思考:导师优先是学困生转化的先行条件;行动策略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要素;目标意识和步骤分解是学困生转化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刻意练习;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5-0064-04

在班级授课制的小学群体学习中,学生学习品质不一,身心发育速度不同,在课堂学习中,难免有不同的学习成效。有的学生学习效果很好,每节课都能达到教师预设的目标,甚至超过,达到比预设更好的学习效果,认知能力、思维品质和技能技巧等均能得到提升。也有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很难跟上学习进度,仅知识掌握一个维度都难达到班级的平均水平,长时间跟不上进度,慢慢地就成了学习困难生(简称学困生)。

教师和家长为帮助这些学生跟上学习进度,会采取各种补学方式。比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重新给学生讲解,多次练习,放学后家长将孩子送到课外补习机构,重新补学。学生因课余时间被大量占用,产生抗拒心理,学习效果并不好。这也是一直困扰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的难题。同时,教师和家长的心理阴影面积也在不斷地扩大,导致师生的学习情绪不愉快。

我在多年的教师生涯中,对此有深深的体会。后来通过阅读《刻意练习》这本书,我找到了学困生转化的方向和方法。《刻意练习》是美国心理学博士安德斯·艾利克森十余年的研究成果。他在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应用“刻意练习”法则,使很多人有了杰出的表现。我反观自己在小学中年级学困生转化过程,发现很多方面可以借鉴“刻意练习”法则,改进策略,提高实效。结合对《刻意练习》的阅读与思考,我对小学学困生转化有以下思考和实践。

一、导师优先是学困生转化的先行条件

“刻意练习”原则运用中,优秀教练(即导师)是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很多孩子从小学习钢琴,指法问题总是钢琴老师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我儿子也是一个琴童,从四岁半开始学习钢琴,至今已经六年。钢琴老师一直强调指法和手型的重要性。作为家长,我一开始并不十分重视孩子的指法,自认为能正确弹奏音符,曲调和谐就算完成了一首曲子的练习,对于老师的要求也不是很了解。在孩子钢琴六级考级时,我发现曲子的难度提高后,孩子由于指法错误多,不能很好地完成曲子,弹错音的频率极高,很难纠正。

再想想钢琴老师一直以来的要求,结合《刻意练习》的学习,我明白了王牌教练的重要性,因为他知道学员在训练过程中将会出现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最有效解决的时机和方法。所以,在学困生转化之前,我对需要一起配合的家长和任课老师进行相关知识科普和指导,因为他们都将成为学困生转化的重要导师。

二、行动策略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要素

大部分学困生在学科成绩不好的同时,运动技能也不是很好,甚至跳绳都比较困难。因为肢体协调能力和脑发育(特别是小脑发育)有比较大的关联。对于学困生而言,学科学习补学和运动相比较,他们会更喜欢选择参加运动训练。因此,我将班里四位学困生的家长组建一个“家校联动小组”,与家长沟通,将“刻意练习”原则和有效性给家长做了科普。

(一)确立目标,循序渐进

我在学困生转化小组中,将跳绳作为“刻意练习”的首选项目。因为跳绳需要四肢协调运动,要有一定的体力支撑,同时能用数字直观记录成果,形成对比。前期我做了一个调查,然后根据调查设定目标。

我设定的目标与学生原来的能力非常接近,在学生可接受的心理范围之内,又与之前的目标之间有小小的空间,使其有可努力的方向。在每次练习开始之前,家长先和孩子回顾前一天的成绩,确认今天的目标,给予孩子鼓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支持与认可。

(二)攻克弱点,专注练习

练习到达一定的程度后,就进入一个瓶颈期,很难有很大的进步。比如跳绳个数在1分钟达到150个左右后,就比较难有较大的进步。特别是没有将此项目作为终极挑战目标的时候,人的意志品质就很难超越。在学困生转化的项目中,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跳绳领域的吉尼斯纪录者,而是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和意志力。所以,在这个时候需要引导学生完成另一些挑战,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挑战新目标的能力。于是,我引导学生从单跳转向双飞跳(即腿向上跳一次,甩两次绳子)。因为有了一个月的循序渐进的专项跳绳练习,学生掌控绳子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越,双飞跳练习也愿意接受。我在之前有训练自家孩子练习的经验,于是在这个过程中承担起导师的角色。双飞跳难度会大很多,所以第一周以能成功挑战一次为目标,第二周以成功连续完成两次为目标,第三周以连续成功四次为目标,第五周以连续五个为目标……

经过两个月的跳绳刻意练习,学生对自己的认可度提升了很多,从开始的自我认可评分2~3分,到后来的6~7分。学生慢慢找到了自信,意志品质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于是,我开始将此方法转移到学科学习训练中。

三、目标意识和步骤分解是学困生转化的主要途径

学困生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之间,转化的效果也不会立竿见影。所以,足够的耐心是教师帮助学生进步的前提,合适的目标是学生进步的阶梯,及时的反馈是学生进步的动力。我在做足前期工作后,慢慢地推进学困生学科知识的刻意练习实践,帮助学困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信。

(一)从“要我学会什么”到“我能学会什么”

“要我学会什么”这是教师在备课时从生情角度设置的教学目标。教师会根据课程标准和班级学生情况,设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习内容。这些设定的目标和内容针对全体学生的大部分情况,是科学合理的。对于学习困难生就不太适合,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跟上大部队的步伐和节奏,导致越学越“困”。怎样有效破解呢?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眼中有这些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重新思考:(1)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哪些内容与新授内容有关联?这批学生有怎样的基础?(2)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容易出现哪些错误?(3)他们在之前的基础上有能力学会什么?然后以此为基础开展刻意练习,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能让学困生在课堂中找到自己学习的起点和目标。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在二年级时背诵了《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这三首古诗就在75首必背古诗之中,所以教学目标“背诵古诗”已经不需要再涉及了。但是学困生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所以在备课时,需要考虑怎样既能让这些学生在学习后能准确背诵,又能让其他学生有新的提高。根据经验,我梳理了三首古诗中难写难理解的诗句,如“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里面特别难写的词是“蒌蒿”“河豚”)等进行重点教学,同时拓展“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想象的画面)。通过重点突破和有意强调,达到刻意练习的目的。

(二)科学设计练习内容,及时反馈

学困生的学习品质相对会差一些,学习能力弱,学习态度差,学习行为持续时间短。这些是学困生的普遍现象。想要提高他们的成绩,科学合理安排刻意练习尤为重要。

夯实基础是起点。比如在语文学习中,字词过关就是最基础的内容。因此,我根据刻意练习原则,按照学习时间和记忆规律设计了词语过关训练。

根据安排(表2),在每次听写之前,告知学生听写的词语个数,让其设定正确的个数目标,比如第1课共15个词语,其定目标为8,即为合格,9个即为良好,10个及以上即为优秀。优秀则可选择第2课词语免听写。听写后还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学生会在听写之前做充分准备,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行为从被动变为主动,练习效果就非常好。通过三个月的尝试,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了长足进步,学习品质有了很大提高,自然成绩就进步了。

(三)分解任务,缩短训练时间

学困生在补学的过程中最为反感的是因为学不好而被老师和家长管控,没有课余自由支配的时间,看到同学玩耍嬉戏而倍感煎熬。因此补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刻意练习”原则中也强调:缩短训练时间,提高训练实效。所以,我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品质特点,进行了尝试。

背诵经典课文是语文学习的起点,但对于学困生来说是很难实现的目标,往往没有尝试就否定自己,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分解任务,定出目标

如三年级上册经典课文《燕子》一共有五个自然段,我将背诵目标分解为五天完成,学生在心理上会觉得压力小很多了,愿意接受这项任务。但是在背诵的过程中我发现,即使让他们背诵一个自然段也是很困难的。于是我将一段话继续分解为几句话。一次背诵一句话,背完一句话,课间活动自由安排,背完一个自然段,午间活动自由安排。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2.缩短训练时间,提高训练实效

将任务分解后,单位时间内完成量减少,训练时间就缩短了,学生乐于接受。同时教师给予及时的点评反馈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提升。将漫长的背诵过程分解成可控的小目标,并且每次只关注它们中的一个,学习效果非常明显。每一次达到相应的目标,学生都会特别有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接下来新的训练中看到进展和希望。特别是每次奖励自由安排活动,使这拨常常被控制课余活动时间的学生就像笼子里的小鸟,飞向了蓝天。

3. 适当竞争,增强自我效能感

一次成功带给自己的效能感持续时间不长,多次成功就能不断地激发自我效能感。学生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挑战次数越来越多,挑战的难度级别慢慢提高,从开始的一句话,到一段话,到两段话……训练使得学生背诵能力的心理表征得到了强化,背诵能力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培养起来,意志力也得到了非常有效的锻炼,学习成绩慢慢得到了提升,自信心也有了,自我效能感非常饱满。同时,几个情况相当的学习同伴在一起,比一比的心态就自然产生,因为起点差不多,学生取得比赛成功的概率均衡,比赛就变得有意义,有效促进了合理竞争的开展。

同质学习小组可以在完成一道题的时间或正确率上比赛,可在快速完成一课书的背诵上比赛或在测试分数上比赛,学生学习品质和效能感就完全被激发出来。通过“刻意练习”原则指导下的实践行动,学困生转化效果很明显。

刻意练习不是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而是在相关导师的协助下,有目标、有反馈地学习。教师可鼓励学生适当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保持足够的训练强度和有效的训练以达到特定的目标,促使他们更好地自我调节。刻意练习紧紧围绕培养兴趣,使学生变得认真,全力投入,开拓创新的路线图,真正帮助学困生成长。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受益匪浅,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希望能借助“刻意练习”原則帮更多孩子成长。

参考文献

[1] 安德斯·艾利克森,罗伯特·普尔.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M].王正林,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 金生鈜.保卫教育的公共性[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 褚琴华.刻意练习: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形成[J].华夏教师,2019(18):14.

(作者单位:1. 浙江省遂昌县妙高小学,丽水 323300; 2.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嘉兴,314001)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转化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的“学困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