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悄悄告别害怕

2021-07-11方丽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5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

方丽琨

〔摘要〕恐惧是儿童正常的情绪体验。视力障碍儿童视力受限,生活经验、认知能力不足,当他们面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时,更容易产生恐惧退缩心理。该个案为轻微恐惧症伴随泛化,在全面分析了个案的身心发展特点、家庭和社会影响因素后,将心理辅导的原则、过程和方法渗透于日常生活和教学中,通过家校合作和活动参与等多种方式,个案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恐怖症;泛化;视障儿童;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5-0040-03

恐惧是儿童正常的情绪体验。大部分儿童都体验过恐惧。视力障碍儿童视力受限,生活经验比较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体验不够全面,当他们面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时,更容易产生恐惧退缩心理,个别视障学生甚至会产生恐惧情绪的泛化与迁移,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一、案例描述

小H,男,七岁,低视力,从学前班便在盲校就读,现在上一年级。该生从小由妈妈带大,爸爸工作比较忙。该生活泼好动、天真可爱,语言表达能力强,但是胆子小、爱哭,不喜欢与人发生冲突,当别的孩子打闹时,他习惯躲闪和回避,被别的孩子欺负时也不会反抗。据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反映,有时被老师批评,他不辩解,而是不声不响地掉眼泪。就读学前班时,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讲到战争的危害,他联想到了死的画面,情不自禁地哭泣。

今年开学后不久,学校组织开展“诗词大会”活动。比赛在学校的报告厅举行。小H作为一年级的代表参加了比赛,这也是一年级的两名学生作为年龄最小的选手,第一次在全校师生面前与盲校其他年级的学生同台竞技。比赛伊始,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H回答抢答都很积极,天真可爱的表现赢得了全场师生的关注和掌声。本以为比赛会愉快地进行下去,但是一件突发事件打乱了现场气氛。小H突然从台上冲了出去。班主任追他到厕所时,小H正在大声地哭泣,不肯从厕所出来。在老师的安慰下,他说出了原因,原来他在台上一时尿急憋不住,把裤子尿湿了。在全校师生面前尿了裤子,小H感觉很丢脸,说什么也不肯再上台。他哭得满脸通红,全身发抖,甚至哭到呕吐。最后,在老师和家长的劝慰下,他回到了会场,但没有继续上台参赛。

这件事情发生一个星期以后,学校在报告厅举行全校大会,没想到小H一进报告厅就开始紧张发抖,一个劲儿地要上厕所,并且不安地哭泣起来。此后在报告厅举行的几次活动中,小H都有同样恐慌不安的表现,之后恐惧心理渐渐泛化转移,即使不在报告厅,只要是全校的活动,他都闹着要上厕所。

二、原因分析

小H表现出来的症状可以初步鉴定为轻微恐怖症,且伴随恐惧的泛化。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当事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而且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不安。泛化是指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刺激事件不再是最初的事件,同最初刺激事件相类似、相关联的事件(已经泛化),甚至同最初刺激事件不类似、无关联的事件(完全泛化),也能引起这些心理和行为反应(症状表现)。

参赛事件对小H产生了强烈的刺激,惊吓、不安、羞耻的情感体验让他感到不适应和难以应对,产生退缩、回避的心理。根据条件反射理论,由于受到的刺激太意外而且强烈,渐渐泛化和迁移到相同的场景,遇到相似的情境,即使轻微的刺激也会引起强烈的反应。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小H如此强烈的心理反应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家访,并与家长和老师开展座谈。通过调查,分析原因如下。

(一)个人因素

根据平时的观察和老师们的反映,小H属于单纯善良的男孩,虽然性格活泼好动,但也有小心谨慎的一面,他有较强的联想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一方面,小H是一名低视力儿童,受视力障碍的影响,他通过视觉得到的信息不够全面、清晰和准确,大部分要借助想象,比如他经常想象电脑游戏中怪兽的样子,这在无意中放大了事件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视力障碍限制了他体验和感知多种环境的机会,缺乏生活经验和应对变化的能力。当他感到不能控制和适应环境变化,便产生了恐惧和退缩心理。

(二)家庭因素

小H从小由妈妈带大,父亲忙于工作,且回家后很少和孩子们玩耍。据小H说,爸爸一回到家就玩手机,家务活也不干,爸爸妈妈老是为家务琐事争吵。在小H心中爸爸是隐形的,在某种程度上,作为男孩的小H缺少男性形象的示范和引领,加上家庭氛围不够和谐,使小H缺乏安全感。其母亲是全职妈妈,一人带两个孩子,家务繁重,再照顾一个视力障碍的孩子,其母亲感到生活和教育的压力很大,有时有焦虑情绪。母亲平时对孩子要求严格,小H对母亲较为依赖。

小H的父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缺少教育视障儿童的知识,教育方式有时简单粗暴,育儿态度又过于焦虑。例如,小H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冲突时不会还手,家长认为孩子性格软弱长大了会吃亏,不但不鼓励和指导小H学习与人交往,反而更加严厉地责骂他,使得小H处于一种孤立、無助、羞愤、自责的状态,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

(三)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残障人士有了更多了解。目前,大部分人对残障儿童的态度是同情、怜悯,少部分也有厌恶、嫌弃的,但很少有人能把他们视作普通人真正给予平等对待。不可否认的是,残障儿童从小便承受了更多“特殊”对待,人们对待残障儿童的态度,对他们的心理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心理辅导策略及过程

全面分析了小H的情况后,我们采取了以下心理辅导策略和辅导过程。

(一)真诚接纳,以同理心引导

当孩子感到恐惧时,家长和老师一定不要嘲笑或呵斥他们,真诚地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采用共情、倾听、鼓励的方式,积极接纳并引导他们宣泄不良情绪。当参赛事件发生后,我和家长在第一时间拥抱安慰了小H,告诉他在台上表现很棒,谁都有尿急的时候,尿裤子不丢人,不必为此自责。当小H惧怕再次走进相似的场景时,我语气坚定地告诉他,害怕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体验,每个人都曾体验或正在经历恐惧,老师也有害怕的事物,我理解他,也相信他一定能变得更勇敢。

(二)积极关注,淡化处理

当危机发生后,小H的妈妈找到了我,她担心孩子留下心理问题。我们一起分析了原因并制定了对策。家长和老师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刻意反复提起这件事,无疑在暗示孩子——我们对此很重视很在意,那么,家长老师紧张的情绪将无形中强化和加重小H的心理负担。不如淡然处之,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让他感觉到自己的经历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慢慢地淡化事件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密切关注他的心理行为变化,选择合适的时机,用较为轻松和积极的态度引导和鼓励他。

(三)系统脱敏和行为塑造法

根据小H的情况,我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积极寻找各种契机,有针对性地对小H进行心理辅导。在这一阶段,主要采用了系统脱敏和行为塑造的方法,设计从易到难的“任务”,引导小H不断地接近令他恐惧的事物,循序渐进地帮助他克服恐惧心理。学校演讲比赛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很适合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小H。为此我设计了三个等级的任务目标,每完成一项任务即给予强化。

1.接受简单任务,在全班面前演讲。我挑选晨读时间指导小H在全班面前演讲。当他第一次演讲时,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演讲完毕,我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真诚的鼓励让小H倍受鼓舞。此后,只要有机会,他就主动要求练习演讲,这也为他参加学校比赛做了很好的准备。

2.接近恐惧,从坐在报告厅的最后一排开始。参加学校的活动时,我提前组织班里的学生唱首歌或讲几个笑话,带着愉快的心情排队去会场。在报告厅,我特意安排小H坐在最后一排,离门比较近的地方,并且陪在他的身后。一开始,他还是有些不自在,要去上厕所,经过几次后,他慢慢放松了心情,逐渐适应了环境。

3.体验成功,在全校师生面前演讲。参赛前充分的准备和每一次班级演讲成功的体验,让小H增强了自信。在全校演讲比赛中,他获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四)改进家庭教育方式

利用家访的机会与家长交流,向家长提出建议。一是家长要改变教育方式,多耐心引导、鼓励,多关注孩子。父亲要多花时间陪陪孩子,最好能带孩子多做一些户外运动。二是家长要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多些安全感和归属感。

四、效果与反思

经过两个多月的辅导,小H变得更加自信、阳光、快乐,老师们反映他上课认真积极主动,家长也感到他变化很大。小H曾经恐惧、胆怯的心理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

作为盲校班主任老师,在面对视障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我没有刻意大张旗鼓地开展心理辅导,而是把心理辅导的原则、过程和方法渗透于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综合、灵活地采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以期实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无痕式心理康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心理辅导理念与原则的运用、家校的沟通与合作、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家长、社会只有正确理解、关爱、帮助残障儿童,才能助力殘障儿童健康成长。

注:本文系2019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特校盲生个别化数学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编号:YC201905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秀金. 爱哭的男孩——儿童恐惧心理的辅导案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0):32-35.

[2]周夕佳. 儿童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河南教育:幼教,2019(6):12-15.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滨州,256603)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
初中班主任应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如何进行聋生就业前心理辅导和教育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开展合理有效的课后辅导实践研究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儿童绘画在低年级心理辅导中应用初探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学困生反复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心理辅导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