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集中核算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
2021-07-11宋瑜
宋瑜
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极大的改变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提升了会计监督及财务管理水平,规范了资金的使用,规避了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同时,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的落实,对于审计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内审工作更加复杂化,要求审计部门定期做好审计工作,及时有效发现并解决问题,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特点;其次分析了财务集中核算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财务集中核算下审计优化对策。
市场经济良好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财政管理体系改革,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便是其中之一,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不仅完善了财政管理体系,同时也是财务核算方式的前瞻性革新,同时也给审计工作造成了诸多的影响,如何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成为思考的重点。
一、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特点概述
市政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应紧随时代发展潮流落实管理与创新工作,优化财务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方可实现更好发展。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其关键在于“集中”二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由专门的财务机构覆盖实施核算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建立财务集中核算中心,这改变了行政事业单位原有管理格局,财务人员实现了集中化、统一化做账,改变了过去分散的做账模式,不仅如此,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工作的开展更加便利,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更高,极大的提升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在工作中,注重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业务的统一核算,成立专门的财务核算工作队伍,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落实核算工作,使得财务核算工作质量显著提升,同时也更好的保障了会计信息质量。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扩大了财务监督范围,使得财务监督内容更加的透明化,能够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缺陷及财务风险,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机制,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安全。促进财务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财务集中核算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分析
(一)对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和审计内部管理的影响
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下,进入核算中心的统管单位财务法律地位并不会出现变化,单位财务责任主体依然是单位负责人。在工作中,被审计单位和负责人需要做好对资料、签证的提供工作,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履行统管单位核算职责,负责单位资金、财务及资料安全。财务集中核算下,经济业务完全在核算中心展开,但是被审计单位仍然需要对财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负责。如果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则会导致财务信息失真,降低财务核算的准确性,被审计单位则需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基于此,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背景下,审计单位(部门)要明确核算中心和被审计单位两者之间的责任,并对审计目标进行合理化的调整。
(二)对审计质量管理产生的影响
财务集中核算背景下,要想更好的发挥出审计监督工作的价值作用,提高审计监督力度,必须要深入挖掘审计工作适宜,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单位领导更要加大对内审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加强审计质量管理意识并调动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到内审工作中,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才能实现审计工作目标。
(三)对审计工作的效率产生的影响
在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后,单位财务收支核算工作均由财务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负责,包括核算资料等也纳入其中。在审计监督工作中,要重点审查财务资料,在审查中仅仅能够保证流程的规范性,却无法实现深层次的审查与监督。除此之外,在审计工作中所应用的传统设计方法和技术,逐渐无法满足财务集中核算下的审计工作需求。个别人员通过隐蔽手段实施违法违纪行为,增加了审计工作难度,影响到审计工作效率。
(四)增加了审计风险
之所以推行实施财务集中核算制度,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本单位的正常发展与运行。在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期间,会通过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方式进行,在这期间引发了诸多的风险问题。财务集中核算中心过于注重对核算和监督工作的负责,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单位内部经济业务及活动的了解,导致在监督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降低了监督效果,引发了风险。
三、财务集中核算下审计优化对策探讨
(一)转变陈旧审计观念,合理规划审计工作
财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下,给单位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新时期,为更好的优化审计工作,要积极向适应审计工作变化,转变传统陈旧的审计观念,端正思想态度,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创新。在过去,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更为注重的是财务收支等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充分发挥出监督职能,监督力度亟待进一步提升现象,并且对于资金的科学、高效应用仍需优化。针对当前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单位要高度重视审计创新,引入现代化审计观念。在审计工作当中,应对审计资源展开合理化配置,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展开,促进单位审计监督效力的提升。
(二)强化审计整改力度,打通“审计最后一公里”
单位审计整改创新中,领导人员要认真做好负责工作,认真核对审计征求意见稿,并做好相应的梳理工作,及时的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对单位存在的类似问题展开全面的排查。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审计整改机制,明确各个部门、人员的审计整改责任和任务,做到对号整改、逐一销号,保证将审计整改工作落实到位。除此之外,要不断优化健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从源头发现问题,并对问题原因展开深入全面的剖析,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建章立制,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保证各项资金的规范化应用。
(三)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要切实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树立依法理财的思想观念,严格按照财经法规及规章制度展开各项工作,禁止违背或者忽略。要认真贯彻执行单位各项制度,并定期进行优化完善,实施精细化管理,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对“三公”经费支出、差旅费等费用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在采购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政府部门相关采购规定、程序进行,保证采购资金的规范化使用。要做好对固定资产及材料的管理工作,加强资金账户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做好非税收入上繳和个人所得税扣缴工作。单位要加快适应财务集中核算新要求,对经费管理、内部控制、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工作实施严抓严查,提升单位审计工作质量。
(四)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
在单位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是核心内容。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由多人组成,各个人员彼此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分工协作,相互监管,提升预算资金管理水平,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现象,促进预算执行力度的提升,使得预算指导的价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规范内部审计程序
新时期,要进一步规范单位内部审计程序,严格按照《甘肃省兰州公路局20**年内部审计工作要点》,不断完善审计流程,在年初应及时制定当年审计工作计划,结合审计工作任务制定审计方案,提前3天对被审计单位下发审计通知书,便于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审计事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做好记录工作,最终形成审计报告,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被审计单位在接收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意见,如10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视同无异议。如提出意见,审计组需结合审计意见修改、复核、整改审计工作,并最终出具正式的审计报告将其下发到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在接收审计报告30日内,需及时整改审计问题,然后将整改情况通过书面形式呈报给审计科。审计人员则需要做好跟踪监督工作,如发现存在整改不彻底、整改不认真、拒不整改的单位,及时提交局相关会议处理。
(六)提升人员素质,实现高效审计
在单位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低,极大的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基于此,要重视对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定时定期的做好培训工作,认真学习新政策、新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审计工作中。财务核算中心应和被核算单位建立局域网,赋予审计机构一定的权限,促使其快速找到所需要的资料,达到更高的审计工作效率。审计人员要重视对信息技术、新型审计软件的应用,建立信息化审计系统,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七)发挥审计作用,明确法律责任
在审计工作中,要认真树立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按照经济业务办理时间和逻辑顺序理清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业务流程,并对各项业务流程中所涉及到的部门、岗位及人员职责进行明确,列出权力清单,对其经济风险展开评估。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在这期间会产生诸多的问题,因此要从源头上分析并明确责任方。审计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与权限,依法行使自身的权利。此外,要完善相应法规,监督审计人员,避免出现主观臆断现象,充分发挥审计工作价值作用,提升单位审计工作效率及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但同时也增加了审计工作难度,极易诱发审计风险。针对财务集中核算下审计工作所面临的诸多影响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起来,充分发挥财务集中核算的优势,改变内审观念、创新内审方法、加强审计整改力度、提高人员素质、规范审计程序、发挥审计作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水平,助推行政事业單位良好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公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