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伴奏合唱声音训练的手段与方法研究

2021-07-11蒲紫嫣

大观 2021年5期
关键词:训练技巧表现形式

蒲紫嫣

摘 要:为提升合唱艺术的艺术表现力,无伴奏合唱在合唱中的占比日渐提升。不同于传统的有伴奏合唱形式,无伴奏合唱具有较强的方便性以及即兴性。基于此,文章着重分析了无伴奏合唱声音训练的手段与方法,以促进合唱艺术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无伴奏合唱;表现形式;训练技巧

立足合唱艺术角度可以得知:合唱艺术性较高,而无伴奏合唱形式则进一步展现出合唱艺术的效果,并由此带动国民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确保人们强化对音乐的理解与审美。因此,需要实现无伴奏合唱训练,强化学生的训练技巧。

一、无伴奏合唱与带伴奏合唱的异同

带伴奏合唱因为运用了不同类型的伴奏乐器,可进一步强化艺术表现力,强化演唱者的情感传达,实现歌曲艺术效果的提升。例如音色与力度的改变,可带动音域层面的不断扩展。不仅如此,伴奏在合唱表演中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创作初期综合考量了人声特点,具有较高艺术性。因此,其表达出来的艺术层次更加清晰,歌曲本身的旋律与织体也更完整。

而在无伴奏合唱的表现形式中,演职人员需要在无乐器引领的情况下,做好音准、节奏的科学把握,否则会出现艺术表现失误。而人声表演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注重音色、力度、音量、速度等方面的细腻化处理,确保音乐演唱的细腻性、协调性与准确性。

当然,无论是否有音乐伴奏,音乐合唱体现出来的都是人声的艺术性。在带伴奏合唱的表现中,伴奏发挥的是衬托作用,其核心工作在于凸显人声细致性。尽管無伴奏合唱更加凸显演唱的清澈化、自然化、透明化,展现出歌曲本身的纯洁性,但与带伴奏合唱大同小异。另外,无伴奏合唱虽然无乐器的干预,但是也因为多声部人声的参与,使得人声表现更具层次感。对不同人声进行科学调配,能够起到有效的烘托以及反衬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实现歌曲情感的表达以及传递,更好地感染以及启发人。

二、无伴奏合唱的训练技巧

(一)无伴奏合唱音准的训练技巧

首先,立足音准角度进行无伴奏合唱训练时需注重演唱状态的调整。在进行作品排练演唱期间,部分演唱者因对演唱方法的选择不合理,导致合唱效率较低。如在进行高音演唱时,若喉咙开得较大或声音靠后,往往会因为气息不足而导致发声位置较低,容易出现音准偏低以及咬字不清晰状况出现。不仅如此,演唱时吸气深浅状况也直接影响到音准的合理化。因此,演唱人员在无伴奏合唱训练时需训练换气技巧,不可呼吸太深。深度呼吸会导致无伴奏演唱速度过快,最终影响音乐的灵活性,导致声音过于僵硬,无法确保音准的准确性,导致音准偏差。

在进行换气练习的实践过程中,演唱人员应该着重使呼吸与指挥等相一致,以此来保障歌曲演唱的顺畅性,切实提升以及优化演唱质量。一般而言,演唱人员的不恰当换气会导致音准的准确性降低。与此同时,演唱人员需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在明确合唱歌曲歌词的内涵之后,了解其需要表达的情感,借助表情与肢体动作的设计来实现情感的全面升华以及科学展现。同时,在歌曲演唱的实践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整体提升以及科学优化演唱者的面部表情,不断优化演唱者的神态,确保演唱者能够结合歌曲中的情感等精准全面地诠释情感,不断提升作品的感染力。

其次,训练合唱队的人员在借助钢琴进行唱音阶、音程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二者的重视。在音阶练习时,合唱人员需要依据钢琴进行上升、下降的歌唱训练,并借助清唱等来有效调控音准气息。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高效且科学的音程训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演唱者的整体表现能力,同时也能够引导他们实现对声音的精准把握,更好地提升声音的整体美感以及魅力,切实有效地保障训练实效。

在训练期间,演唱人员需要充分锻炼自己的耳朵,确保合唱的音乐与他人相似,并及时做好调整。教师需要注重变化音的训练,确保音准的准确性。

最后,教师在相关训练活动中需要合理地选择训练方法,强化队员的抗干扰能力。例如,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干扰因素或者采用其他和弦共同配乐,有效地提升训练实效,确保学生能够在训练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关注度。

(二)无伴奏合唱音律的训练技巧

在专业化训练方面,演唱人员可借助纯律提升演唱效果,在此环节若出现了转调、离调情况,技术人员则需要选择十二平均律。之所以这样选择,在于在转调、离调中运用纯律演唱往往无法实现原调与转新调音准的区分,最终会导致转调、离调的演唱效果不佳。不仅如此,演唱人员在转调、离调时需规避对于五度相生律的运用。该音律在伴音方面存在大小之分,因此会使得演唱人员存在因高失控跑调状况的出现,影响人们的审美情趣。

(三)声音与音色的统一训练技巧

在训练演唱者的声音、音色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确保演唱者的统一性,规避差异,确保声音的趋同,演唱人员需要对自身的姿态、状态、声音共鸣等进行规范和要求;另一方面则需要确保演唱人员呼吸的统一化,即呼吸方法的统一化。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吐字的统一训练,确保吐字、咬字科学服务于演唱,提升整个合唱队作品的艺术表现水平。

(四)灵活运用柯达伊手势教学法

教学人员在推进无伴奏演唱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柯达伊手势进行教学。该方法从首调唱名法转换而来,也可以进行转调的表示。其具体的方法则是把同一个音符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这样使得合唱者理解先前结尾的音和新的音的音高是一样的。

此外,该方法的运用需要合理化选择音高范围,从而确保音准的规范。一般而言,在表示音符Do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手势保持在腰腹部的平行区域,而Re、Mi、Fa、Sol、La、Ti、Do等各音级位置需要依次逐渐升高,而高音Do的位置大致越过头顶。

该方法的合理化运用,往往具有较强的旋律性,可以引导演唱者在训练时对音高及音准的正确把握。此外,该方法的运用可以实现无伴奏合唱训练趣味性的提升。无伴奏合唱需要调动演唱人员多声部的发音训练,其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普遍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而柯达伊手势在训练中的合理化运用可以借助手势促使训练的简单化、具体化,促进寓教于乐、陶冶情操。

(五)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基于时代的发展进步,信息技术在音乐训练中的作用日益提升。因此,在实践训练过程中应该科学全面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创新训练的方式,更好地优化训练实效,切实提升人们的训练水平与质量。可以说,新媒体技术的科学化高效应用,不仅能够整体优化训练成果,也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训练兴趣。在实际的音乐训练过程中,教学人员需要合理化地选择多媒体教学系统,使学生精准有效地把握自身的学习漏洞以及不足,提高训练效果。

(六)增强无伴奏合唱训练的科学性

在训练过程中,若教师只是對学生进行机械化训练,不仅无法提升训练实效,也难以优化训练成果。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宏观视角,从统筹艺术的角度出发,科学精准地开展合唱训练。在整体的训练实践中,要始终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切实提升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

为了进一步促进无伴奏合唱训练工作的开展,教学人员需加强合唱专业知识的教学以及渗透,并帮助演唱者了解合唱的发声、换气习惯,促进合唱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另外,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合唱角度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指挥。

三、结语

无伴奏合唱作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可以在无乐器伴奏的情况下实现艺术表现。目前,无伴奏合唱在凸显人声、旋律的特点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难度系数较高,因此需要教师合理化地进行无伴奏合唱的训练。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了无伴奏合唱在音律、音色等方面的训练。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以及理念的创新,我国的无伴奏合唱艺术必将获得显著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渝.浅析无伴奏合唱的训练技巧[J].当代音乐,2017(8):60-61.

[2]周砚馨.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的创新[J].艺海,2017(5):113.

[3]李.柯达伊手势教学法在无伴奏合唱中的运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4(11):36-40.

[4]陈宣宇.巧用柯尔文手势法[J].小学科学(教师),2014(7):18.

[5]郑劼.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少儿歌唱教学中的应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6]娄露月.柯达伊教学法在普通高中合唱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训练技巧表现形式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高师声乐教学中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
中考体育立定跳远高分攻略及训练技巧
浅谈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能力的训练技巧
经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编辑动态
俄语同声传译技巧训练
声乐演员的训练技巧
透射光之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