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趣味 读出深度
2021-07-11黄荣梅
黄荣梅
[摘 要]名著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教学质量、开拓学生思维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很多中外名著进入初中语文教材,这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名著阅读效果并不理想,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此,教师需要深入教学实践,结合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构建“课外阅读”“自读”“教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3-0016-02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质与量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若能够广泛阅读经典名著,便能够获得丰富的书面语言材料。博览群书,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涵养,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在部编版教材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对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然而,教师在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对阅读名著缺少兴趣,且对名著存在心理上的距离感,以致阅读时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根本不能深入了解名著内容。鉴于此,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浅析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时读出趣味与深度。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问题
从目前笔者收集到的信息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一些语文教师对“名著导读”板块不够重视。有的语文教师认为,“名著导读”板块对初中生的影响不大,语文教材之所以会设计“名著导读”板块是为了向学生推荐适合该年龄段阅读的文学名著,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直接关系。除此之外,初中语文考试很少考查与“名著导读”相关的语文知识点,所以一些语文教师便认为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板块缺少实用性。基于这样的认知,他们会在教学实践中直接忽略该板块或者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学习。其次,一些教师受教学压力与应试教育等的影响,在名著导读教学中一心想着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并不会去思考如何通过名著导读教学引领学生投入名著阅读。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会弱化引导功能,让学生自己学习“名著导读”板块,或者安排学生背诵“名著导读”板块可能涉及的考试内容。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并产生名著阅读十分枯燥无味的错误认识,进而对学生的名著阅读造成不良影响。
(二)学生问题
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阅读文学名著的重要性。例如,通过初中语文学习,有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知识点,且在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他们认为只要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就可以了。有的学生则认为名著内容枯燥乏味,没有娱乐性,所以对阅读这些书籍没有积极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名著阅读方法。在阅读方法不正确的情况下,即使大量阅读著作,也难以提高阅读成效,顶多能够记住大致的情节,并不能够对所读著作形成个性见解。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一)有效导读:引发学生兴趣
名著多为篇幅长、内容深的“大部头”,要让学生读得顺利,便需要在课堂上开展专门的导读活动。既然教师要求学生投入时间去阅读某本书籍,便应让学生了解其可读性,引起学生对其所讲内容的好奇心,而非仅仅将书名告知学生。一些学生习惯于阅读短篇文章及各种碎片化的资讯,因此缺少阅读整本书的素养,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掌握故事梗概的能力不强等问题。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内容与方法两方面,开展名著导读活动。
以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中推荐阅读的《水浒传》为例。教师制作了PPT,从三个方面介绍本书的内容。一是故事情节,说明《水浒传》记述的是梁山好汉们的起义从兴盛到失败的全过程,并简要介绍书中刻画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中的主要人物。学生普遍对人物介绍环节有较强的兴趣,因此教师还配上了图画,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结构,使用多媒体设备显示《水浒传》的目录页,让学生在观察目录的过程中认识章回体结构。三是语言,教师先和学生一起欣赏“景阳冈武松打虎”这一片段中的部分文字,认识本书是用白话文写成的,文字简练,且叙事时善用动词,富有画面感。然后师生一起讨论可以使用什么方法来阅读、解析这本书。有学生提出,可通过细读章节名预知该章内容,可借助画图掌握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发言结束后,再由教师给出补充性的信息。开展名著导读后,学生便具备了知识基础和兴趣基础,对名著内容有了好奇心,进而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阅读文本。
(二)专题讨论:拓展阅读深度
学生在阅读名著后有了新的收获,会存在与教师、同学讨论读书心得的意愿。实际上,读后交流是阅读乐趣的重要来源,也是拓展阅读深度的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开展专题讨论活动,为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途径。
1.结合教材内容生成专题
用于讨论的专题应契合文本内容,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这方面教材已经给出了许多实用的提示。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参考教材提示生成专题。以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推荐阅读的《儒林外史》为例。教材给出的提示侧重于“故事”和“讽刺艺术”两方面,于是教师生成了专题“探究讽刺性故事,分析讽刺手法”。该专题将两个鉴赏要点融合了起来,便于学生在课堂中有效探究。课前,学生先进行小组合作。每组从书中选择一个故事进行探究并写作发言简稿,内容包含故事概要和评论提纲。学生共同讨论确定想法,再一起对发言内容进行修改润色,为将要举行的专题讨论活动做好准备。
2.激活课堂互动氛围
专题讨论活动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密切交流的互动平台。每组学生都在课前准备了发言稿,付出了一番努力,因此教师要给予每组学生表现的机会。教师将讲台让给学生,让每组选派一名成员陈述本组研究结果。如某组学生探究了“名士大宴莺脰湖 侠客虚设人头会”这个故事,指出这个聚会荒谬无聊之极,却吸引了一干名士前来捧场,传达出讽刺意味。这一故事在刻画人物时使用的一些语言褒贬相杂,“怪模怪样”与“雍容尔雅”“俊俏风流”等词并列,读来让人忍俊不禁。还有一组学生探究了“遵制丁忧”的范进去汤知县处“打秋风”的故事,指出本处未着一词讽刺,只用一个饮食上的细节,讽刺了范进的虚伪。各小组轮流讲故事和做出评论。这样学生便能够了解不同的故事和独特的见解。在专题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夠碰撞思维,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3.实施差异反馈与评价
在名著阅读专题讨论活动中,教师的反馈与评价十分重要。如果教师点评中肯,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关注,就能够提升学生勤于读书、勇于表达的品质。在反馈与评价时,要遵循差异化原则。如针对讲述“名士大宴莺脰湖 侠客虚设人头会”这一故事的小组,教师这样评价:“你们读得非常仔细,表明你们在课后下了许多工夫,这一故事传神地刻画出了名士的迂腐可笑。”针对讲述范进“打秋风”故事的小组,教师给出评价:“你们选择的故事很有代表性,传统的饮食礼仪中寄寓了一些文化内涵。范进只关心餐具的材料,却不忌口,说明他其实只看重表面。”每次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可先适当点评,再请下一组的学生来展示,以起到总结归纳、激励学习两方面的作用。
(三)成果展示:深化读书体验
通过名著阅读来提升语文素养,是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并不会立竿见影。教师可为学生创建成果展示平台,以深化学生的读书体验。
1.展示读书笔记
每个月开展一次读书笔记展示活动,利用教室后的阅读角展示学生的阅读批注。这样既能分享观点,又能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一本本的笔记,见证着学生在阅读中的成长与进步。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后翻阅这些笔记,再让学生依据读书笔记的写作质量评出本月的“阅读之星”。激励机制的引入,可以使学生更加努力地进行名著阅读。
2.分享语言材料
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积累语言材料,是教师重要的目标之一。教师专门组织了“每日一句”活动,在教室黑板上专门辟出一角专栏,让学生按学号顺序,轮流在上面写出最近读过的精彩语句。如一名学生读过名著《简·爱》后,在黑板上写下:“真正的友谊不是一株瓜蔓,会在一夜之间蹿起来,一天之内枯萎下去。”学生写下自己积累的语句后,教师还在课堂中为其提供两分钟的表现机会,让其说说自己的感想。这些有形的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阅读带来的充实感。
学生不仅要学好教材文本,还要多接触教材之外的语言文字素材,以真正发展语文素养。教师可基于导读、讨论、展示三大模块开展名著阅读教学,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在阅读中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杨燕.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名著阅读指导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9(35):56-57.
[2] 王正元.新形势下如何落实初中语文名著阅读[J].甘肃教育,2019(11):89.
[3] 蔡昕.在新形势下如何具体落实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J].课程教育研究,2018(6):52-53.
[4] 童玉香.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文学名著阅读教学[J].华夏教师,2017(24):49.
(责任编辑 農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