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片联合格列吡嗪或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2021-07-10李朝晖刘彩娟伍翠娴陈超凤
李朝晖 刘彩娟 伍翠娴 陈超凤
2 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选择既能够良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又能够兼顾药物安全性的降糖方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研究通过比较盐酸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格列吡嗪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二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纳入标准:①符合2 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2];②经饮食控制与二甲双胍最大耐受剂量治疗12 周以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7.0%-10.0%间;③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史或意识障碍;②肝肾功能或心脑功能等严重原发病;③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④伴随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本次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选取2020 年6月-2020 年12 月符合研究要求T2DM 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53-71 岁,平均(63.1±3.3)岁;糖尿病病程2-12 年,平均(6.8±4.6)年。观察组中男、女各15 例;年龄51-76 岁,平均(62.2±3.1)岁;糖尿病病程3-11 年,平均(6.5±4.3)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常规给予饮食、运动等基础治疗应用盐酸二甲双胍(北京京丰制药集团生产,国药准字H11021518,0.25/片,100 片/瓶)口服,0.5/次,3 次/天,餐前30 min。(1)对照组:联合使用格列吡嗪缓释片(秦苏,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70356,5 mg/片,12 片/盒)口服,5 mg/次,1 次/天,连续治疗12 周。(2)观察组联合使用磷酸西格列汀(捷诺维,默沙东制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40095,100 mg/片,14 片/盒)口服,100 mg/次,1 次/天,连续治疗12 周。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S)及餐后2 小时血糖(PBS)、HbA1C、C 肽、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比值(ACR)及服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HbA1C、C 肽、尿ACR 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HbA1C、C 肽、尿ACR 比较(n=30,±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HbA1C、C 肽、尿ACR 比较(n=30,±s)
注: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FBS(mmol/L)9.41±1.09 8.50±1.15*9.46±1.13 7.21±1.00*#PBS(mmol/L)15.86±2.95 14.01±1.41*15.90±3.10 12.03±1.62*#HbA1C(%)7.36±1.09 6.38±1.00*7.39±1.13 5.62±1.02*#空腹C 肽(pmol/ml)0.41±0.15 0.52±0.11*0.46±0.13 0.63±0.14*#餐后2 小时C 肽(pmol/ml)2.32±0.96 2.68±1.03*2.36±1.01 3.54±1.22*#尿ACR 30.09±10.13 18.96±1.35*30.13±10.36 6.98±1.13*#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30,例(%)]
3 讨 论
3.1 血糖控制不佳的因素T2DM 是由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遗传性复杂病,胰岛素抵抗和β 细胞功能缺陷、胰岛ɑ 细胞功能异常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分泌缺陷均是其发病机制之一。而血糖控制不佳也与多种因素有关,常见的有:糖尿病知识欠缺、未实施科学生活干预方式、不愿意或不坚持用降糖药、迷信广告宣传及保健品拒绝降糖药、未按医嘱服药、单一中药或西药治疗、单一药物无效时拒绝联合用药、血糖检测不合乎规范、心理负担过重等。本组患者均在常规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及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血糖控制不佳,选择联合用药以进一步控制血糖。
3.2 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机制(1)作用于肝脏,抑制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2)作用于外周组织(肌肉、脂肪),促进脂肪组织吸收葡萄糖,改善肌肉糖原合成,降低游离脂肪酸,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3)作用于肠道,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4)提高GLP⁃1 水平。二甲双胍在治疗T2DM 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低血糖、胃肠道反应、酮血症与乳酸性血酸症等不良反应,而且难以实现理想的血糖控制,目前联合应用降糖药物是改善T2DM 患者血糖控制的主要措施[3]。
3.3 格列吡嗪的药理作用机制(1)格列吡嗪可增加胰岛中胰岛素含量,降低高胰岛素血症,直接降低胰岛素抵抗;(2)降低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改善β 细胞功能糖。
3.4 西格列汀的药理作用机制西格列汀是一种有效和高度选择性的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在T2DM 患者中可通过增加活性肠促胰岛激素的水平而改善血糖控制。肠促胰岛激素包括GLP⁃1 与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参与葡萄糖内环境稳态生理学调控。GLP⁃1 和GIP 的作用具有葡萄糖依赖性,当血糖浓度较低时,GLP⁃1 不促进胰岛素释放,也不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因而不损伤机体对低血糖的正常胰高糖素释放反应;当血糖浓度升高时,GLP⁃1 和GIP 可通过涉及环磷腺苷的细胞内信号途径增加胰腺β⁃细胞对葡萄糖的反应性并促进胰岛素的生物合成与释放,GLP⁃1 还抑制胰腺α⁃细胞分泌胰高糖素,从而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4⁃6]。另外,西格列汀还能够改善T2DM 患者的血脂和血压,长期服用可有效避免肾功能损伤[7]。
3.5 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或西格列汀的临床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的对照组与联合西格列汀的观察组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h 血糖、HbA1C、尿ACR 均明显下降,C 肽则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更明显,尤其是改善尿ACR,提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更好,可有效保护T2DM 肾功能。C 肽能够反应胰岛细胞的储备能力,C 肽和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互相结合后能够提升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激活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与钙调蛋白,增强肾脏ATP 的酶活性,进而影响血管舒张功能与通透性,缓解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8]。糖尿病肾病是T2DM 微血管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尿ACR 不仅可作为T2DM 患者糖尿病早期临床诊断的敏感指标,而且能够进一步检测出糖尿病患者的肾损伤状况[9,10]。西格列汀除能够控制血糖水平外,还能够减少患者尿蛋白的排泄,有效降低T2DM 肾病患者的尿ACR,起到保护T2DM 患者肾功能的作用[11]。另外,观察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与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 相比较,二甲双胍片联合西格列汀的临床效果更好,且更安全,建议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本研究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确切结果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