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肺脑膜瘤样结节一例及文献复习
2021-07-09谢林涧
谢林涧,周 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庆 400016
微小肺脑膜瘤样结节(minute pulmonary meningothelial-like nodule,MPMN),又称肺微小脑膜上皮样结节,是肺实质中无症状的小结节性增生,也是一种罕见的、由上皮样小细胞簇构成的病变,常在潜在的慢性肺疾病患者或手术及尸检标本中偶然发现。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使用的普及,该病变也得以早期发现。在MPMN患者中女性占有明显优势。本例报道了2019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例男性单发MPMN,并结合文献复习及总结,旨在强调肺结节病变的鉴别诊断中,需考虑MPMN的必要性。
临床资料
患者,男,66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月于2019年3月2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夜间及晨起时症状明显,偶伴有咳痰,主要为白色泡沫痰,痰量较少,无皮疹、发热、咯血、盗汗、呼吸困难等不适。入院前27d,患者于院外完善胸部CT示右肺上叶后段块影,并周围阻塞性肺炎,肿瘤性病变可能(图1)。予以头孢类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转诊至我院,并于门诊完善胸部增强CT(2019-03-04)示右肺上叶后段肿块(图2A~C)。入院前14 d行支气管镜检查未见阳性发现(图2D),支气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未找到癌细胞,见散在支气管上皮及炎症细胞;液基夹层杯结核杆菌检测为阴性。既往无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无过敏史。患者早年从军,退役后长期务农。否认吸烟史、饮酒史,无接触化学物质及放射线史,近期无外地旅游及禽类接触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右上肺可闻及少量细湿啰音,未闻及明显干啰音。心率稍快,107次/min,律齐,无杂音。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初步诊断:右肺上叶阴影性质待查。
右肺上叶后段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块影,较大截面约48 mm×24 mm,可见放射状条索影,周围见絮状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其内密度欠均匀,中央区见稍低密度影(CT值7~30 HU),纵隔窗示胸内未见确切肿大淋巴结影An irregular soft-tissue density shadow appeared in the posterior segment of the upper lobe of the right lung,with the section of 48 mm × 24 mm,radial stripe shadows,flocculent and increased-density shadow around,and unclear boundary;the central region showed a slightly low-density shadow(CT value of 7-30 HU),and the mediastinal window showed no definite enlarged lymph node in the chest图1 胸部CT平扫(2019-03-01)Fig 1 Chest CT scan(2019-03-01)
A~C.右肺上叶后段见肿块影,大小约32 mm×49 mm,边缘稍模糊,其内可见类圆形稍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平扫及各期CT值约35、45、40 HU,坏死区不强化;D.支气管镜示右上叶各段支气管开口正常,管腔通畅,黏膜光滑A-C.a shadow of 32 mm × 49 mm appeared in the posterior segment of the upper lobe of the right lung,with a slightly blurred edge and a circular-like and slightly low-density necrotic area insides;the necrotic area was slightly enhanced in enhancement scan,showed the CT values of 35,45,and 40 HU,and was not enhanced in the plain CT scan;D.bronchoscopy showed that the bronchi of the right upper lobe had normal openings,unobstructed lumens,and smooth mucosa图2 胸部增强CT及支气管镜(2019-03-04)Fig 2 Enhanced chest CT and bronchoscopy(2019-03-04)
降钙素原为0.05 ng/ml,C-反应蛋白为36.10 mg/L,血沉为55 mm/h。抗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抗体IgM,抗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抗Q热立克次体抗体IgM,抗肺炎衣原体抗体IgM,抗腺病毒抗体IgM,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IgM,抗甲型流感病毒抗体IgM,抗乙型流感病毒抗体IgM,抗副流感病毒1、2、3型抗体IgM均为阴性。结核杆菌抗体测定、PPD皮试、肺癌谱无异常。完善头颅磁共振成像见双侧额顶叶、半卵圆中心、脑室体旁多发缺血灶。双侧筛窦炎症。腹部B超示胆囊结石,余未见异常。
患者入院后予以头孢西丁抗感染,辅以止咳、化痰对症治疗。于2019年4月3日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术后半小时患者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7℃。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3.9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3%,淋巴细胞百分比7.2%。降钙素原0.07 ng/ml,C-反应蛋白31.26 mg/L。调整抗生素为莫西沙星,第2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肺穿刺组织涂片见大量中性粒细胞,行液基夹层杯结核杆菌检测、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均为阴性。病理检查示送检组织中见纤维组织增生伴玻璃样变及炎细胞浸润,局部见上皮样细胞呈团状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生长抑素受体2(somatostatin receptor 2,SSTR2)(+)、CD31(-)、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CK7(-)、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CD68(-)、Ki-67 3%(+)、S-100(-)。病理诊断为MPMN合并肺组织感染(图3)。
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头孢地尼1周,于我院随访期间完善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隐球菌荚膜抗原、β-1,3-D葡聚糖检测均正常。出院1月后于当地医院复查胸部增强CT示右肺上叶后段病变较前部分吸收,右下叶背段可见新发病灶,考虑炎性病变(图4)。
A~B.HE染色示病变部位短梭型细胞增生,呈同心圆方式排列,核圆,未见核分裂,周围散在炎症细胞;C~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病变细胞上皮膜抗原、孕激素受体、生长抑素受体2表达阳性A-B.HE staining showed short spindle cells proliferated in the lesion,arranging in concentric circles,with round nuclei,no mitosis,and scattered inflammatory cells around;C-E.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positive expression of 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progesterone receptor,and somatostatin receptor 2图3 肺组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ig 3 HE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lung tissue
右肺上叶后段见条片状高密度影,边界不清,较前部分吸收,右肺上叶后段支气管远端闭塞,纵隔窗示胸内未见确切肿大淋巴结影The posterior segment of the upper lobe of the right lung showed a flaky high-density shadow with unclear boundary andpartial absorption;the distal bronchus of the posterior segment of the upper lobe of the right lung was occluded,and the mediastinal window showed no definite enlarged lymph nodes in the chest图4 胸部增强CT(2019-05-13)Fig 4 Enhanced chest CT(2019-05-13)
文献复习及讨论
分别以“肺脑膜瘤样结节”“微小肺脑膜瘤样结节”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pulmonary meningothelial-like nodules”“minute pulmonary meningothelial-like nodules”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2019年3月15日之前并且符合MPMN诊断的论文,个案报道共20篇[1-20];临床研究共11篇[21-31],其中基因研究3篇[28-30],免疫组织化学研究6篇[22-26,31],病理学及影像学研究1篇[23]。
个案报道共纳入病例34例,女性28例,男性6例,年龄32~82岁。7例患者有临床表现,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背痛等。描述吸烟史的个案中吸烟率为46.15%(6/13)。4例行普通支气管镜及灌洗液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94.12%(32/34)的患者行手术切除肺活检确诊,其中有3例先行经支气管肺活检或CT引导下肺活检无法确诊,最终行手术切除肺活检明确诊断;另外2例行经支气管肺活检确诊。病灶位置在右侧有11例,左侧9例,双侧病变13例。单发病灶6例,多发病灶25例(其中7例为弥漫性病变)。所有病例中,9例患者有肺外恶性肿瘤病史,22例患者合并有肺部基础疾病,包括非典型腺瘤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3例,肺腺癌11例(其中AAH合并肺原位腺癌1例),其余为支气管哮喘、肺栓塞、肺隐球菌病、肺移植等。11例患者进行了随访,最长随访时间为39个月,2例患者随访过程中死亡,均有肠道恶性肿瘤病史。在免疫组化分析中,EMA阳性率93.33%,波形蛋白阳性率100%,PR阳性率100%。
在11篇临床研究中,有7篇大致提供了临床基础资料,多数MPMN发病年龄在60岁以后,以女性为主。3篇描述了病灶位置的文献表明,病灶多位于右侧。而病灶的单发及多发性在各项研究中并不完全一致,病灶大小为0.1~5.0 mm。Mizutani等[21]研究显示,单发MPMN与多发MPMNs相比,除了每个结节的大小不同外,性别、年龄、部位等临床特征均无明显差异。4篇描述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中,波形蛋白阳性率均为100%,而EMA、PR的表达在各研究中有所差异,但阳性率均在50%以上。Mukhopadhyay等[25]研究中同时分析了CD34、TTF-1、S-100,表达均为阴性。
发病机制、病因及临床表现MPMN一般为无典型症状的、单发或多发肺部结节,通常在切除的肺标本中偶然发现。其检出率因检查的肺组织来源不同而异,尸体解剖标本的检出率为0.07%~4.90%,而手术切除标本的检出率为7.0%~13.8%。一项研究报告中提到,在广泛抽样的肺叶切除术中,检出率为48%[6-7,9]。在年龄12~91岁的受试者中均发现了MPMN,女性患者比例高达85%[12]。无论是既往的个案报道,还是回顾性分析,均显示MPMN以女性患者居多,发病年龄段多在50~70岁间。本例所报道的患者为男性,并非MPMN的高发人群。
关于MPMN确切起源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多项研究发现,MPMN患者可能与中枢性脑膜瘤具有相同的遗传途径,通过神经纤维瘤病2型基因的缺失而发展[28-30]。但仍有研究显示,MPMN与先天性疾病无关[25],可能与慢性肺疾病相关,如肺肿瘤、肺血栓栓塞、吸烟相关性肺间质疾病和非典型腺瘤性增生等,慢性肺疾病可能通过炎症介质诱发肺泡间隔的伸展、变硬、缺氧、缺血、实质破坏,或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从而形成MPMN[7]。Niho等[22]在10%的肺腺癌患者中发现了MPMN。Mizutani等[21]也发现与良性病变相比,MPMN在恶性肺肿瘤患者,尤其是肺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更高。本研究回顾的个案报道分析的结果类似,64.71%的患者有慢性肺疾病,半数以上合并有肺恶性肿瘤,其中肺腺癌最多(11/14)。本例患者未找到恶性肿瘤证据,肺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提示有炎性细胞浸润,且抗感染治疗后右上肺病灶有所吸收,但遗憾的是该患者未能明确具体的病原体。个案报道中仅1例患者为MPMN合并肺隐球菌感染,其MPMN病灶表现为多发结节,而在切除肺隐球菌病灶并抗真菌治疗1年后复查CT,其中病理结果显示为MPMN的多发结节并无改变,提示真菌感染可能并非MPMN的直接病因,故感染病变是否为发生MPMN的潜在病因尚待进一步明确。多数MPMN患者无明显症状,而本例患者有反复咳嗽、咳痰,考虑与其肺部感染有关。但在既往个案报道中发现,7例有症状的患者中仅3例有肺部基础疾病,且症状均不典型,故MPMN疾病本身是否可表现出呼吸道症状尚待进一步研究。
影像学表现MPMN常分布于胸膜下,呈毛玻璃阴影或实性结节,未见针状突起、胸膜压痕等恶性征象[26],少数显示为空泡结节,可能与病变刺激肺间质增生明显,间质收缩牵拉邻近肺泡管或细支气管导致异常扩张有关,为罕见影像学表现[8,23]。MPMN的直径多在5 mm以下,而个案分析中其最大直径可达11.3 mm[7],既往研究及个案分析中均提示病灶多位于右肺,与本例报道病灶部位一致。MPMN以多发病灶为主,但实际上当病灶小于3 mm时,胸部CT难以显示病灶形态,特别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时,只能在显微镜下发现。在个案报道中,MPMN与肺部合并的其他疾病在胸部CT中的位置关系并不固定,它们可能位于同一病灶内或同一肺叶中的相邻部位,也可能为不同肺叶中相互独立的病灶。部分病例在CT上也可表现为弥漫性小结节影或网状结节影、实性或磨玻璃密度影,称为弥漫性肺脑膜瘤样结节(diffuse pulmonary meningotheliomatosis,DPM),是MPMN的特殊类型,部分结节呈空腔改变,患侧肺病灶数量最多可达100个以上,偶尔会引起轻度限制性肺病[5]。
MPMN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均为非特异性的,部分可能表现为随机分布、界限清楚的小结节,可模拟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肺血行转移瘤、肺部不典型病原体感染等疾病的影像学表现[2,16],容易误诊,特别是对于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即使利用PET-CT也难以将其与恶性结节区分[26],故病理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例患者发病时胸部CT提示右上叶不规则软组织影,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高度怀疑肺癌,但最终经组织活检明确为MPMN,提示部分以肺部软组织影为影像学表现的病例需考虑到MPMN的可能。由于穿刺取材的局限性,取材组织并不能完全代表病灶的全部,因此对于这部分病例仍主张密切随访除外其他疾病,或行多点穿刺活检进一步协助诊断。
病理特点组织学上,MPMN多位于肺间质内的小静脉周围,由中等大小的上皮样细胞呈轮状或巢状排列组成,胞浆呈淡酸性,细胞核呈椭圆形,染色质颗粒细小,核仁小或无核仁,细胞边界不清楚[5,9]。本研究中在MPMN免疫分析中发现,波形蛋白、EMA及PR、CD56表达阳性率高,其中波形蛋白在所有报告病例中表达率均为100%。PR阳性可能提示性激素在控制其生长方面发挥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释女性发病率高的原因[23]。而S-100、CD34、CD31、TTF-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雌激素受体等表达为阴性。Chen等[24]关于19例MPMN患者共39个病灶的研究提出与传统脑膜瘤标志物如EMA、PR等相比,SSTR-2a诊断脑膜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更高,且与EMA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可达100%。Dermawan等[31]研究则表明,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在MPMN中为阴性,可将其与肺类癌性肿瘤相鉴别。这些抗原的表达情况需更多研究加以验证。在本例个案报道中,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基本与既往研究相吻合,遗憾的是未进一步探究波形蛋白、CD56的表达情况。
MPMN的最终诊断需基于细胞镜下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征,同时需与肺腺癌及癌前病变、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微小瘤及肺脑膜瘤(primary pulmonary meningiomas,PPM)等肺部疾病相鉴别。值得一提的是,MPMN与PPM虽在显微镜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临床及影像学方面具有相似性,但PPM是克隆性肿瘤病变,通常表现为被正常肺组织包围的肿块,而非微小结节[2],且两者在主要的分子事件、形成和进展等方面均不同。Spinelli等[32]研究认为,MPMN可能是PPM的前驱病变,并报道1例MPMN与PPM共存,而在报告尸检结果中MPMN与PPM的发生率并不一致。故本例个案需警惕未来是否有发生PPM的可能,需密切随访。
确诊及诊治方法本研究中个案确诊方式主要依靠外科肺活检[2],多数选择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可同时达到治疗效果。近年来,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及超声或X线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因其定位精准、并发症较少等优势逐渐用于肺部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但个案报道中有3例患者行穿刺活检失败,考虑可能与病变过小、穿刺细胞材料不足等原因有关[5]。随着超声、虚拟导航气管镜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取材得以实现。故提倡对于部位明确、大小合适的病灶,可考虑先行穿刺活检。
MPMN基本为良性病变,病变较小,且一般无症状,大部分无需药物及手术治疗。但若患者有以下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1)有明显肺部症状,如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或引起肺功能异常;(2)无法明确病变性质且不能排除肿瘤可能。若不选择手术,则应密切随访。随着外科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快速现场评价已逐渐成为需要外科手术切除的MPMN的优选治疗方式。
预后本研究中12例MPMN(包括本例在内)有随访记录,最长随访时间为39个月,除2例本身有肺外恶性肿瘤病史患者死亡外[3],其余均预后良好,未发现病变加重。同时在一项DPM的研究中最长随访时间为92个月,亦未发现恶性病变[2]。因研究显示MPMN可能是PPM的前驱病变,后期研究可延长随访时间,关注患者预后。
综上,我们不应该忽视MPMN,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描述了MPMN和肺癌之间的联系,特别是考虑到重度吸烟者的肺癌风险,更应提倡每年进行胸部CT检查。充分了解MPMN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部分确诊的MPMN病例需重点排查是否合并恶性肿瘤,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