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护理干预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应用效果
2021-07-09张瑞霞
张瑞霞
(福州市马尾区医院 儿科,福建 福州,350015)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急性炎症改变,在儿童及青年人群中高发,且容易在封闭、人员密集的小范围内爆发[1]。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会明显下降,若是未能得到及时且科学的处理,有可能发生支气管扩张、心力衰竭等危及患儿生命安全的严重并发症[2-3]。目前,临床上对支原体肺炎患儿主要是依据医嘱,再结合护理经验进行护理干预,对于科学的预警监测较为欠缺,导致不能尽早识别出潜在性的危重症患儿。近年来,早期预警评分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护理中,通过该评分方法能够尽早地对患者病情进行评判,进而给予其相应的诊治和护理[4]。本研究分析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护理干预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以为后期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福州市马尾区医院儿科于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 年龄<14周岁;② 经病原学、影像学等检查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心力衰竭或先天性免疫系统疾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将2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对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检查和治疗 2组患儿均给予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包括血常规、炎症因子等检查,以及服用阿奇霉素等抗生素和(或)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蓝芩口服液等中成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雾化吸入治疗:指导患儿取坐位或半卧位,在其吸入布地奈德雾化液后,向前倾斜患儿的上身,抬高其头颈部,然后叩击其背部,协助其排出痰液。
1.2.2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至其出院。具体干预内容包括:确保病房环境舒适,将病房温度调至20℃左右,湿度调至60%左右;定时开窗通风、消毒等以减少交叉感染;指导患儿多食用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等。
1.2.3 基于早期预警评分护理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基于早期预警评分护理干预,干预至其出院。
1.2.3.1 早期预警相关培训 儿科护士长评估责任护士的工作能力,包括知识水平、责任心和业务技能等,并根据评估结果,采用文字、视频等形式对责任护士进行早期预警相关培训。
1.2.3.2 早期预警评分及护理 在患儿入院后,责任护士对其进行早期预警评估,儿童早期预警评分[5]≤3分为低风险,4~6分为具有潜在风险,≥7分为高风险。责任护士将评估结果标注于患儿床头,根据其风险程度的不同,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① 对于低风险的患儿,确保其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叮嘱家属协助患儿按医嘱服药,为患儿准备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不可让患儿进食刺激性的食物;密切观察患儿皮肤颜色的变化,预防皮疹、水肿等发生;同时每隔4 h进行1次早期预警评估,一旦风险等级发生变化,立即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② 对于具有潜在风险的患儿,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嘱其按医嘱服药,密切观察其精神、咳喘情况,及时清理其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每隔4 h进行1次早期预警评估,一旦风险等级发生变化,立即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③ 对于高风险的患儿,立即通知医师进行紧急诊治,并给予患儿面罩或头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4 L/min左右,氧浓度控制在30%~50%;对于高热的患儿,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温水浴降温;尽量使患儿取侧卧位,定时为其叩背,帮助其排痰,及时清除其口腔或呼吸道的分泌物。
1.2.3.3 家属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给予家属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有支原体肺炎的相关知识、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手段、护理干预对疗效的重要影响等,并指导患儿家属进行正确的叩背以帮助患儿排痰等;同时患儿生病后,家属往往容易出现急躁、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及时给予疏导,使其能够较好地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症状消失时间 比较患儿的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和退热时间。
1.3.2 炎症因子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1.3.3 治疗依从率 在患儿出院时,采用自制的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估其治疗依从率。判断标准为:患儿完全配合研究为完全依从;患儿能够配合研究,但偶尔会出现哭闹的情况为部分依从;患儿不配合治疗,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为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3.4 满意率 出院时,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患儿家属的满意率。该自制量表总分为100分,其中包括非常满意(>90分)、满意(71~90分)、一般(50~70分)和不满意(<50分),除不满意外其他情况均纳入总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和退热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2 2组患儿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间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干预3 d后的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在干预3 d后的上述3个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3 2组患儿治疗依从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依从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见表4。
表4 2组患儿治疗依从率比较
2.4 2组患儿家属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见表5。
表5 2组患儿家属满意率比较
3 讨论
支原体肺炎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30%[6]。若患儿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对其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其发生死亡等严重后果,故需给予这类患儿优质的护理干预以改善其预后[7]。早期预警评分能够对患者的病情风险程度进行快速评价,进而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工作,因此逐渐被广泛应用[8-9]。
本研究给予支原体肺炎患儿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和退热时间均明显较早(P均<0.05),提示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加速患儿症状消退。这可能是因为,给予患儿早期预警评估后,针对其风险等级,给予更加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案,有效地缓解了患儿的临床症状。TNF-α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能够使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加重,且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IL-6也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机体在发生支原体肺炎后,容易产生大量的IL-6,而IL-6会诱导多种炎症因子的分泌和释放,进一步加重机体的炎症反应[10]。hs-CRP水平的升高是儿童发生支原体肺炎的高危因素[11]。观察组的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均较低(P均<0.05),提示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机体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因为,通过快速给予患儿早期预警评估可识别出具有潜在风险和高风险的患儿,使其能够尽早接受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进而有效降低了其炎症因子水平[12-13]。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患儿治疗总依从率和家属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究其原因,通过对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能够使其更好地指导患儿配合治疗,进而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率和治疗效果,而患儿治疗效果的提高可获得患儿家属的认可。
综上所述,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炎症因子水平,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患儿的治疗总依从率和家属的总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