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护理在母婴同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09黎娜施月菊林亚云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2期
关键词:早产儿母婴出院

黎娜,施月菊,林亚云

(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 NICU,福建 泉州,362000)

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ICU)是医疗机构中比较特殊的科室,其收治的患儿存在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故这类患儿在治疗方面较为棘手且在治疗后需要采取优质的护理措施[1]。早产儿因各器官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相比于足月新生儿较差等原因,需要在NICU接受治疗和照护[2]。NICU收治的早产儿在病情稳定后将被转入母婴同室病房或者普通病房。母婴同室是指新生儿与产妇处于同一间病房,此干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分离式、集中式和封闭式的护理模式,有助于刺激产妇分泌乳汁和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还有助于良好母婴关系的建立[3]。协同护理鼓励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护理,其可以有效解决护理期间存在的多种问题[4-5]。目前,针对母婴同室病房相关的护理研究较少,本研究对早产儿在母婴同室病房护理期间采用协同护理,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从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NICU转入母婴同室病房的 9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内容均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纳入标准:① 生命体征稳定且在体重≥1.8 kg时转入母婴同室病房;② 进奶量良好;③ 无合并症;④ 早产儿家属了解研究内容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研究资料缺失或中途退出;② 合并原发性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早产儿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与对照组间Apgar评分[6]等一般资料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在转入母婴同室病房之前,2组早产儿于NICU接受保温和补液等治疗,医护人员对其发生贫血、脑损伤、感染和黄疸等情况加强预防。此外,采取合理的营养管理措施,给予早产儿发育支持,促使其消化系统功能逐步成熟,并在其体重达到1.8 kg时转入母婴同室病房。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至早产儿出院。① 早产儿护理:医师观察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和体重变化情况,护理人员落实脐部和臀部护理。护理人员及时修剪早产儿的指甲,或者为其穿戴小手套。在喂奶结束后帮助早产儿调整至右侧卧位,避免其发生溢奶,对其口角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② 产妇护理:对产妇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对其加强心理疏导和会阴护理,观察其子宫恢复情况,为其合理使用抗生素,耐心解答其疑问。

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接受协同护理,护理至早产儿出院。① 早产儿护理:在早产儿娩出后,护理人员在床旁指导产妇或其家属展开新生儿的眼部和脐部护理,以及示范尿布更换和臀部护理等相关操作。护理人员将早产儿安排至开放式的新生儿沐浴室沐浴,使产妇及其家属学习早产儿沐浴、抚触和游泳的护理方法,进而使其能在院外更好地照护早产儿。② 母乳喂养指导:护理人员告知产妇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对早产儿进行合理喂养,指导其掌握母乳喂养的正确体位、喂养时间、喂养频率和婴儿的含接姿势;为其示范乳房按摩的标准动作和胀奶的处理方法。③ 产妇护理:专科护士告知产妇于分娩后可采取舒适的体位进食多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告知其产后产生疼痛的原因,并为其按摩子宫下部或指导其进行呼吸放松训练以减轻疼痛感。此外,于护理操作期间向产妇强调产后及时排尿的重要意义。医护人员定期查看产妇子宫的恢复进程,详细阐述恶露的发生原因和变化情况,提醒其注意生殖道卫生。④ 产妇护理评价:在产妇产后第3天,由护理人员评价产妇对于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操作的掌握程度。根据产妇的反馈情况,对于护理知识掌握不够充分的产妇再次给予示范和指导,对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良好的产妇加以肯定和鼓励。⑤ 出院指导:出院前,护理人员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为产妇提供产褥期护理、新生儿预防接种和母乳喂养护理等咨询热线,并建立早产儿交流群,解答产妇于家庭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为其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以便于产妇间相互分享照护经验。

1.3 观察指标

1.3.1 早产儿睡眠时间、喂养和住院情况 统计2组早产儿在出院时的睡眠时间、日进食量、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

1.3.2 早产儿体重变化 于护理前、护理3 d、1周、2周、1个月后和出院时比较2组早产儿的体重变化。

1.3.3 早产儿并发症 统计2组早产儿在出院时尿布疹、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3.4 产妇照护能力 于出院时,应用自拟调查问卷对2组产妇的照护能力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含异常症状识别、生理特征、日常护理和应急处理,问卷总分值为100分,所得分值越高表示为照护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早产儿睡眠时间、喂养和住院情况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的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日进食量明显较对照组增多,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提前,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早产儿睡眠时间、喂养和住院情况比较

2.2 2组早产儿体重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早产儿的体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3 d、1周、2周、1个月后及出院时,2组的体重均较护理前增加(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增加(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早产儿体重比较

2.3 2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早产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见表4。

表4 2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2组产妇照护能力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异常症状识别、生理特征、日常护理、应急处理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见表5。

表5 2组产妇照护能力比较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NICU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被安置于NICU,并为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7]。早产儿家属因照护技能不足等原因不能及时发现早产儿潜在的安全问题,故应在早产儿病情稳定后将其转入母婴同室病房进行护理[8]。近年来,随着护理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母婴同室护理已经将传统的分离式护理模式转变为母婴共同干预模式,该干预方式有助于调节产妇的心理状态和提高其照护能力,在保证新生儿身心健康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其喂养效率,以及增进母婴关系[9-10]。协同护理作为有别于常规护理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应用价值主要在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尊重和满足患儿接受医疗服务的合理需求,可以为患儿创造更好的医治条件,减轻其不适感[11-12]。刘红[13]指出,协同护理模式可以针对患儿各阶段内的状态实施定向护理关怀,可以改善患儿于护理期间存在的不适问题。

观察组早产儿的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日进食量明显较对照组增加,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提前,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析其原因在于,协同护理具有全面性和较强的针对性,其以早产儿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将对早产儿的生长和发育产生的不良影响因素尽可能排除,对改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其喂养情况具有促进作用,进而缩短其住院时间;协同护理强调产妇、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照护,其调动了产妇在早产儿护理期间的积极性,同时借助家庭支持的力量提高了母乳喂养的依从性,故取得的喂养效果较为理想[14]。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3 d、1周、2周、1个月后及出院时,观察组早产儿的体重均大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提示协同护理对于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加具有积极意义。分析原因如下,协同护理于母婴同室病房护理期间给予早产儿足够的营养支持护理和游泳等措施,有助于促进其体格发育和体重的增长。观察组早产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如下,与常规护理比较,协同护理在母婴同室病房护理期间对早产儿加强基本病情评估和处理。此外,产妇及其家属与医护人员展开良好的互动协助,实现了个体化护理,对于相关并发症给予预见性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5]。观察组产妇的各项照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可见协同护理能提高产妇的照护能力。分析原因如下,协同护理加强对产妇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以产妇的实际护理能力为依据展开针对性培训,引导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并及时纠正其不正确的护理行为,在提升护患密切合作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妇的照护能力[16]。

综上所述,在母婴同室病房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可在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同时提升产妇的照护能力,且能降低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早产儿母婴出院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早产儿出院后如何护理才正确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东方幸福 国际母婴月子会所 高端顾客的专享服务平台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第五回 痊愈出院
母婴网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