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精细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
2021-07-09吴素芬蒋明燕
吴素芬,蒋明燕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江苏 常州,213004)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中最严重的病变之一,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时若不及时治疗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是临床中治疗脑动脉瘤的最可靠手段之一,大部分患者经过该手术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疗效[1]。韦静等[2]为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提供全程优质化细节护理,有效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并优化了睡眠质量,进而提升了护理水平,为临床护理带来了启发。但该护理方式仍缺乏针对性的、完整的健康教育,因此,对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对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进行干预,旨在探讨其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6例择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的患者,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开展。纳入标准:① 符合颅内动脉瘤诊断标准[3],且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后确诊;② 符合临床介入手术指征,均择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排除标准:① 有脑出血和脑梗死病史;② 认知能力差或有精神系统疾病;③ 手术治疗失败或术后有严重的全身性并发症。将所有患者根据护理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50~68岁,平均年龄为(56.12±5.83)岁;动脉瘤位置为颈内动脉13例、Willis环前循环9例、基底动脉19例、脉络膜前动脉 7例、后交通动脉5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49~66岁,平均年龄为(55.94±5.71)岁;动脉瘤位置为颈内动脉12例、Willis环前循环11例、基底动脉20例、脉络膜前动脉6例、后交通动脉4例。2组间性别、年龄、动脉瘤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1.2.1 全程精细化护理 对照组患者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全程精细化护理,护理至出院。护理小组由2名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和5名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共同制订全程精细化护理的护理计划,进行培训后开始实施,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 心理辅导:患者易在术前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小组成员在术前与其亲切交谈,解答疑问,取得其信任与配合。术前为患者检查、评估身体状况,通俗易懂地讲解手术的原理、相关操作、注意事项、安全性和成功案例等。积极鼓励患者,消除其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此外,通过播放轻缓的音乐、摆放鲜花、维持舒适的室温等细节提高患者舒适度,缓解其心理焦躁和生理疼痛。② 引流护理: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对其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定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和颜色等,遵医嘱给药和输液。搬运患者时预先夹闭其引流管以避免发生逆行感染。若出现引流不畅,则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对管道进行冲洗。若引流液颜色出现异常,则及时告知主治医师。确保引流管留置时间少于7 d,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更换引流管,每日及时更换尿管引流袋,并同时对外阴和尿道进行消毒。③ 家属干预:出院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术后饮食禁忌、服药方式等,引导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积极鼓励患者。出院后定期电话回访,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身体恢复状况、心理状态等,并与家属积极沟通家庭护理、饮食营养、用药情况等,及时解答其疑惑。出院前,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强调相关注意事项、嘱遵医嘱用药和定期复查等事项。
1.2.2 全程精细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 观察组患者接受对照组的护理方案结合健康教育,护理至出院。护理小组成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订护理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分别于术前、术后组织健康宣教。术前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健康宣教,通过发放宣教手册、观看手术相关视频、听专家讲坛等方式对颅内动脉瘤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术后,护理小组成员对患者病情、手术情况和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术后健康教育。小组成员通过当面交流、宣讲会的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术后护理要点、恢复期间注意事项和术后并发症等,使其充分了解术后康复知识。
1.3 观察指标
① 记录2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和住院总时间。② 采用卡氏评分(KPS)[4]、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和焦虑自评量表(SAS)[6]于护理前后分别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疼痛程度和焦虑症状。其中KPS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好;VAS评分范围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越痛;SAS总分100分,以50分为分界值,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③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7]于护理前后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④ 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于护理完成后由2组患者或家属对护理满意率进行评价。评分表满分100分,<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一般满意、81~10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康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康复指标比较
2.2 2组KPS、VAS评分、SAS评分比较
2组护理前的KPS、VAS评分、S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2组的KPS均高于护理前,VA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KPS高于对照组,VA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KPS、VAS评分、SAS评分比较分)
2.3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组护理前的WHOQOL-10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的WHOQOL-100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WHOQOL-100评分比较分)
2.4 2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3 讨论
脑动脉瘤发病率高达5%~7%,其中约1%的患者可能在不同时期发生瘤体破裂、出血,后果较为严重[8]。及时对未发生破裂的脑动脉瘤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十分重要,但介入栓塞治疗中还需要恰当的护理进行配合,以促进患者康复。全程精细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是一种个性化优质护理,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关注患者需求,从细节入手给予专业的护理措施以提升患者的舒适度。该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注重健康教育,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系统完整的健康教育,树立其健康观念,使其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可以提高其康复质量[9]。
本研究实行全程精细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后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上均提示全程精细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干预有助于加速患者康复进度,提升其术后康复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VAS评分、S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均<0.05),可知观察组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其疼痛程度。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是一种新型技术,许多患者与家属对该治疗方案的了解程度不高,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10]。在围手术期,护理小组从心理状态、住院环境等各个细节进行护理的同时结合了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了了解该疾病手术相关知识的良好途径及机体恢复所需的较好环境,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疼痛程度。护理结束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既往文献[11]报道一致。由于全程精细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仅注重护理的专业性,同时也重视对患者的知识健康教育,有效促进了医、护、患三方在护理期间的和谐相处,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因此更利于疾病的康复和预后。
综上所述,全程精细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可减轻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缓解其焦虑情绪,加速其康复进度,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