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素养”培养研究
2021-07-08王学明
王学明
阅读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词语训练、语句理解、篇章思想探究等方面,缺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2016年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指出教育中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品格与关键能力作为目标。尤其是在目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研究的热点。针对此,本文研究中从阅读教学与语文素养的概念、相互影响入手,对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究。
一、阅读教学与学生语文素养
阅读的本质是根据文字来理解文本的内涵,感悟作者写作中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活动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所以阅读即是交流、沟通,更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素养。
关于语文素养以及语文核心素养,近年来国内研究较多。具体而言,语文素养是指通过语文课程学习而获得的知识、情感、能力、思维方法等,主要由语言应用能力、审美情趣、文化传承、品德修养等多个方面构成。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即需要围绕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以语文素养发展为导向,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知识、强化情感体验,碰撞思想的火花。学生语文素养的稳步提升也会反作用于阅读教学,让阅读教学更具成效。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路径
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需要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教学中重点关注,侧重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优化阅读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中主要以教材文本为主,这种方式会将学生思维局限于某一个课文之内,在反复阅读中肯定会逐渐失去兴趣。此时,教师根据教材文本,选择与之题材、内容类似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对比中阅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教材文本的理解,更好實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教材中选编的课文主要是神话故事,且包含国外神话故事一篇,国内神话故事三篇。在对比阅读中,学生能够强化对神话故事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品味神话故事中的情感。在阅读后,教师也可以将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引入课堂,让学生将之与精卫填海的故事进行对比,深刻体会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的体验。这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在对比阅读中促进情感体验的养成。
2.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基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优化阅读内容、选择多元文本组合的基础上,也需要明确阅读教学目标,以目标促进阅读目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首先,阅读教学目标要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与应用,这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知识,学习写作与情感表达方法。其次,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文本都是精心选编的名家名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情感丰富,很多篇章更是具有深刻的哲理。在阅读中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力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表征之一。例如:在阅读叶圣陶先生的《荷花》一文中,教学目标即可以设定为品味语言艺术,感受语言之美。第三,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中强调人文品德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传承。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民族历史的记忆。阅读过程是学习语言的过程,语文素养导向下的阅读教学要借助语言文字,理解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3.改革阅读教学评价机制
在以学生语文素养为发展导向的阅读教学中,也需要改革传统阅读教学评价机制,以评价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首先,在阅读教学评价主体的改革中,要让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作为阅读评价的核心,在阅读之后让学生相互交流阅读心得、沟通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情感体验,进而确定自己的阅读结果是否正确,在未来阅读学习中进行优化,提高阅读质量。其次,评价中要以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情况为导向,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如语文素养包含多个方面,在阅读评价中除关注学生基本知识积累与应用外,也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方面的发展。第三,阅读评价需要注重过程性。阅读本身是一个长时间坚持的过程,如果仅仅依赖终结性评价难免存在偏颇,所以立足学生发展的评价才是有效的评价,才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给予阅读教学足够的重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阅读机会,在阅读中得到知识积累,实现语文素养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