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线上教育高中数学校本课程教学研究
2021-07-08曹春燕
曹春燕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数学教学活动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纵观当前的教学活动,以线上教学、互动为核心的全新教学模式基本成型。在尝试开发校本课程、加快教学进度的过程中,高中數学教学工作也应该尝试向着这个方向稳定发展,以此来建立科学化、现代化的校本课程指导机制。如何让网络信息技术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发光发热,这便是高中数学教学活动需要集中探讨的问题。
一、网络技术开发校本课程,师出有名
校本课程可以看做对教学活动的“补充”,在校本课程的推动下,以现代化、科学化和综合化为基本要求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逐步成型。在“互联网+”大背景之下,教学活动的信息化、综合化发展已经成为教学工作的必然选择,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必须强调校本课程与教学活动之间的互相配合,以此来建立和完善教学指导机制。在教学环节,教师根据校本课程的有关要求建立完善的线上教学机制,将网络技术的开发、应用带入到校本课程当中,建立有方向、有目的的校本课程指导机制。在这一环节,线上平台是学校、学生与教师首先选择的教学阵地,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校本课程的开发任务,或是强调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或是落实主要考试内容的测评,让校本课程为未来的高考及教学活动服务。在线上环境中,教学资源的流动速度更快,“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消除了现实与网络技术之间的隔阂。当校本课程能够全程“跟进”高中数学活动,教师应该强调校本课程的教育功能与补充功能,让其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发挥作用。如在教学初期,强调利用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的数学技能,如运算技能、逻辑思维、数学计算能力等重要技能。在教学后期,利用校本课程开展例题演示、数学高频题预测等活动,并通过“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建立线上教学平台,打开教学新渠道,让校本课程针对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不足、短板发挥作用,建立完善的数学教学指导机制,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活动的整体育人质量。
二、网络技术搜集教学资源,面面俱到
“互联网+”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迎来了新的春天:在开放性更强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能够在互联网当中与多个学校、多位教师、众多学生进行教学环节的互动,在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利用出现的教学问题、被遗忘的数学知识建立完善的数学教育机制。校本课程是对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补充的一种手段,互联网技术则是对高中校本课程进行补充的一种手段,当二者“各有千秋”,高中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必将得到新的思路。
教师可尝试配合“互联网+”的相关技术导入教学资源,借助资源的帮助补充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一方面,针对不同的教学要求,在校本课程中导入不同的教学资源:为体现校本课程的实用性、教育性特点,应针对各个层级的学生导入对应的能力训练版块,要求学生结合相关学习要求开展能力的训练工作,对数学技能、数学思维、数学表达能力发起针对性训练,建立完善的数学教学指导机制。另一方面,高中生数学学习压力较大,很难依靠理论直接理解并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可尝试对数学概念、数学问题进行重新加工,将经典数学知识、有趣的数学现象带入到课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网络技术落实教学活动,学以致用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经验与自学意识,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在围绕“互联网+”与校本课程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更要帮助学生将已经掌握的数学智慧表现出来,以此来完成数学教育任务。
教师可利用网络技术完成校本课程教学工作,在教学环节,不以“教学”为唯一目标,而是强调学生的数学技能、学习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集中表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校本数学活动的组织工作,结合网络技术为学生创造更为丰富的活动空间。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将部分难度高、教学时间长、占有比重大的教学内容带入到校本课程当中,围绕相关教学活动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指导机制。在这一环节,活动内容、活动方案可以由教师制定,也可以由学生给出答案,建立科学完善的校本课程活动机制,让学生在能力上、态度上作出转变。对于高中数学校本课程来说,网络技术实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将一些停留在概念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数学现象,而这种“现象”正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学生所需要的。教师应该建立科学的网络教学活动制度,以技术、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新方向。
总之,校本课程教学是对原有教学活动的补充、开发,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来说,校本课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对现代网络技术加以应用,借助网络资源建立科学完善的校本课程应用机制:合理应用校本课程,积极改变教学模式,以校本课程为引导,进行教学、互动、总结,让“互联网+”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