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保障机制,赋能融合教育
2021-07-08赵斌
赵斌
宝山区顾村中心校,地处上海市城郊结合部,毗邻外环线和顾村公园,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普通公办小学。学校目前主要以随班就读方式安置特需儿童。近年来,地区城市化发展带来人口的大量导入,而生源的多元化也使得我校残障学生呈现类别复杂、程度不一、需求多元的特点。
早在2012年,作为宝山区第一批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的试点学校,我们配备了专职资源教师,建了一间50平方米的资源教室,配备了部分感统设备以及教学用具。2016年起,我们参与了市教委随班就读教学有效性的项目试点研究。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基于学生个性化需求,不断调整思路,创新和完善随班就读的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融合教育的作用。接下来,通过几个案例介绍:
一、基于个性化需求,拓展融合教育服务对象
个案1:不是“随班生”的文文
二年級的文文是个智障生,理解能力差,仅有简单的言语沟通能力,无法完成普通学生的学习任务。但是家长出于种种顾虑,就是不愿意办理随班就读认定!还有一些特殊学生,大都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和生活自理障碍。他们又都不是区级认定的“随班生”,大多介于常规教育需求与特殊教育需求之间,根本不是能靠传统的“抓差补缺”来弥补这些缺陷的,像这样的孩子有10多个。面对老师的迷茫、家长的无助,我们怎么办?
对策:校级特殊需求生支持机制
2017学年起,我校开始拓宽融合教育服务对象,打破以往只认“区级认定”的惯性思路,弥补空白,建立了“校级特需生支持”新机制:即经过教育评估,学生只要有特殊需求就尽可能提供资源教室支持服务。为此,学校先后出台了《校级特殊需求生管理制度》、《资源教师介入校级特需学生的办法》、《资源教师及校级特需生任课教师工作量的认定》、《校级特需生学业“双轨制”考核机制》等。两年多的试行,文文同其他10多位学生都接受了资源教室服务,在任课教师、资源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对学习生活的适应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思考:广义的特殊需求对象
我们认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的服务对象应该是广义的“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其中的“需求”应该不仅仅根据医学评估来判定,而应以他的同龄人为参照的教育评估作判定,这也是体现了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于是,我们学校融合教育的服务对象,拓宽为“区级认定随班生”和“校级特殊需求生”两类。而资源教室对他们提供的支持几乎是一样的,做到“一人一档”“一人一支持”。唯有如此,学校资源教室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融合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生命力!
二、基于个性化需求,建立融合教育支持团队
个案2:不会吃饭的小乐乐
小乐乐一年级时因天生轻度的喉骨软化,吞咽困难,加上家长喂养不当,缺少独立锻炼,吃饭仍需要有人喂着吃,且吞咽速度极慢。但一个有着40多名一年级学生的班级,午餐时班主任往往也无暇顾及,家长一度愁眉不展。类似这种在普校中的“有特殊需求”学生在生活自理、心理情绪等各方面需求的增加,我们怎么办?
对策:整合人力资源
学校整合多方人力资源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支持服务,校内包括资源教师、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生伙伴等,校外包括特教专家、指导医生、特教中心教师。(如图员所示)。作为普校,我们还尝试在校内增设了1名保育员,办公地点就设在资源教室。保育员是资源教师的助手,主要工作是照顾好特需学生的在校生活,也可协同资源教师开展日常支持服务工作。
于是,“小乐乐们”的问题迎刃而解。午餐时间,帮助和训练小乐乐吃饭就是保育员的工作。经过两年时间的精心照顾和训练,加上班级同学的融合协助,如今上四年级的小悦悦已经能每天自己领取饭菜,独立进食,甚至能做到“光盘”。其他类似的孩子也能得到合作团队的支持,都可以得到更好的针对性服务。
思考:构建融合教育人员支持系统
实践证明,融合教育的运行机制中,人员支持系统是重中之重。我校的资源教师、随班就读班级的任课教师、算得上“创新机制”的保育员,乃至校外的指导医生、特教中心老师等,构成了融合教育运行的人员保障网。
当然,具体执行中,资源教师无疑是沟通的桥梁,确定时间表,设计、提供、记录服务情况和数据资源,进而按需协商、调整教育教学方案等。资源教师犹如一根纽带,串起了围绕特需学生教育教学的各个活动环节。因此,我们的切身体会是:普校的资源教师一定要做到专职专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三、基于个性化需求,设置融合教育课程
个案3:“骚动”的家长微信群
二年级小宇同学患有较严重的自闭症,课堂上时不时的大声怪叫,课间会冷不防地冲撞同学,朝小朋友吐口水。于是,班内其他家长的抱怨越来越多,家长微信群里几乎天天骚动,甚至发展到家长代表找到校长,要求学校解决。普通学校在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过程中,这样的问题往往较为普遍,我们该怎么办?
对策:资源教室特设课程
在同班级家长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宣讲之后,我们主要的抓手还是发挥好资源教室的作用,以解决实质性问题。根据自闭症学生的核心障碍,资源教师在评估的基础上为小宇同学量身定制了个别化教育计划,针对其课堂行为习惯不良的问题设计了行规训练课程,由资源教师每周进行2课时的行规训练;同时每周四下午由区特教指导中心提供3课时的社会适应训练(见表1)。平时在随班上课时,则由资源教师、保育员进教室提供协同服务。
通过近一年的个训,小宇同学的自我发展能力有了明显提高,逐步能够较长时间安静下来,逐渐适应集体学习生活了,对整个班级的干扰也逐步到了可控状态,最终得到了其他家长的认可和理解。
思考:资源教室个性化课程
实施融合教育,资源教室“个性化课程设置”是关键!资源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和特点,对课程做出系统性的调整和安排:将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分为“适应普通教育课程”和“对普通教育课程进行调整”两种情况;将特设课程分为“功能补偿类课程”和“潜能开发类课程”两大类。如为自闭症学生小宇设计的行规训练、社会交往训练就属于补偿性特设课程。
四、基于个性化需求,营造普特融合氛围
个案4:“丑小鸭”的梦想
四年级的小新同学患有脑瘫,行动蹒跚、言语含糊不清,尽管资源教师给予他较多的支持,但是先天的缺陷和个体的差异导致他无法避免地成为了班级中一只“孤独”的“丑小鸭”,跑不快,跳不高,“飞”不远。如何才能圆他融入集体的梦想?
对策一:加强融合教育理念宣导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的策略从“谈”字入手,加强随班就读政策和理念的宣导,创新普特融合氛围。
1.同全校教职员工的“畅谈”。全教会和校本培训,由资源教师、条线分管或校长等向老师们宣导学生身心障碍的特点以及特殊教育手段的策略,引导教职员工充分认识特殊教育对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2.同随班就读生家长“面谈”。校长、条线分管、资源教师、任课教师、随班就读学生家长围坐在一起,聊聊孩子的情况,家长的家庭配合,学校的个别化教育,从这个孩子的每一个点滴聊起。
3.同随班就读班级全体学生“常谈”。告诉小朋友,班级里面有一个特殊的小弟弟(或小妹妹),他(她)的本领还没有跟大家一样大,需要大家的帮助;教给班级小朋友如何和这个特殊小朋友交流,如何避免可能受到的伤害。
4.同随班就读生班级其他家长“恳谈”。向家长们介绍随班生的一些情况,宣传《义务教育法》的政策条款,详细介绍学校资源教室运行的机制和保障,更多的是站在家长的角度,讲讲他们的孩子从照顾一个“不太懂事”的小弟弟(或小妹妹)的过程中得到成长的事例。
思考:“不抛弃不放弃”是我们顾小教师誓词中的一句话,也是教育公平的基础和目标,需要我们始终秉承融合教育“接纳”、“沟通”的理念,需要举全校师生、家长之力创新普特融合的良好氛围。
对策二:创新伙伴融合圈
为了让小新这样的孩子真正融入到班级集体生活之中,学校充分发挥了资源教室的支持功能,创新“伙伴融合圈”。
1.强调协同教学,注重同伴合作渗透。资源教师进课堂为小新同学提供协同式教学时,同时注重拓展周边资源,如他的同桌、所在小组一起参与协同教学整个过程,即在学习中打造学习伙伴融合朋友圈。
2.关注课间游戏,形成同伴情感共鸣。资源教师和保育员会利用“快樂30分”的时间,设计各种游戏,定期组织几名班级同学和小新一起玩耍。游戏不在难易,注重的是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共同享受游戏的快乐,形成情感的共鸣,融合的小环境促进了交往。
3.开展集体活动,营造融合氛围升华。学校经常组织开展热闹的体验式游戏活动,促进了小新与伙伴们的共融。日常的学校各项活动,社团拓展活动中,都安排小新积极参与,通过和伙伴交往、互动,开阔眼界,收获自信,参与即成功。
思考:帮助孩子们融入集体,让他们不做生活中的“丑小鸭”,始终是随班就读工作的一根主线,而“创新伙伴融合圈”是促进融合的有效措施之一。我校一位老师说,我们的孩子搀扶随班生去运动场,午餐帮着加饭,到校帮着翻椅子,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去主动做。我感觉他们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成长了自己!由此可见,融合教育,得益的并不仅仅是随班生,实际上是每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
五、基于个性化需求,升级资源教室功能
个案5:小新同学的烦恼
轻度脑瘫小新同学,除了言语含糊不清,更主要的是其行动蹒跚,上厕所和爬楼梯也需要他人的帮助,导致他前往目前设在学校综合楼四楼的资源教室非常的不方便。加上现有的资源教室面积不足和教学资源配备有限,资源教师在对他进行教育康复时也受到了很多的局限。我们怎么办?
对策:通用设计,改建资源教室
在市教委基教处、技术装备中心以及宝山区特教中心的指导、支持和保障下,去年下半年我们开始对资源教室建设进行规划调整,一是迁建资源教室,将原来底楼的一间120平方的舞蹈房改建为资源教室,面积扩大一倍多;二是拓展室外活动空间,将与资源教室相连的室外50平方米左右的场地与资源教室打通;三是将资源教室所在底楼配套完整的无障碍设施,包括无障碍坡道、无障碍走廊、无障碍厕所等,此项工作作为市、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事工程,目前己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
思考:凸显无障碍通用设计理念
将资源教室建在底楼以方便残障学生使用;增加室内外活动空间以提供更丰富的教育及康复资源;配套改建无障碍厕所等设施以满足残障儿童的个性化需求。改建后的资源教室将成为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可以更好地为各类特殊需求的学生、教师提供支持。
特殊教育是一个复杂且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域,特殊教育折射的是前瞻性的社会理想和追求勇气,更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我校从基于资源教室功能的个别化教育,到拓展融合教育服务对象的创新性机制,乃至升级资源教室功能的改建方案的实施,所有的努力都是为每一个特殊需求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随班就读工作一定能够更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