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2021-07-08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许佳宇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泥泞小节雷锋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 许佳宇

板块一:插图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雷锋”课文插图,学写“锋”字

师:请同学们看这个雕塑作品,你知道这是谁吗?

生:雷锋。

师:是的,这位满脸笑容的解放军叔叔的名字就叫“雷锋”,“锋”是本课要学的生字,请你仔细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锋”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短右长。

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写,然后在生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2.初步了解雷锋,读好课题

师:雷锋是谁呢?听老师讲一讲雷锋的故事吧!

(播放“雷锋”简介视频)

【根据教材课后练习要求“听老师讲雷锋的故事,再朗读这首诗歌……”在揭题导入环节,教师对雷锋生平事迹进行简要介绍,在学生心目中初步建立雷锋形象,有利于激发其阅读期待。】

师:雷锋虽然离开我们已经快60年了,但他一直活在我们的心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关于雷锋叔叔的感人小诗,读一读诗的题目。

师:题目中的“哪里”是一个疑问词,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板块二:初读课文,读准字词

师: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想读这首小诗了吧?请你们把课文翻到课本的第16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完成两个小任务: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在每一小节前标好小节序号。

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这首诗歌一共有几个小节?我请5个同学来分节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们有没有把字音读准。

生1读第一节。

生2读第二节。

师:这一小节中的三个生字“曾、蒙、泞”都是后鼻音,他们都读正确了吗?

生(齐):都读对了。

师:学着这名同学,我们一起读好这几个后鼻音。生齐读。

生3读第三节。

师:“顺”是翘舌音,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4读第四节。

师:这个小节生字最多,有6个,他都读对了吗?真好!我们也来读一读。

生5读第五节。

师:这一小节的字音他都读正确了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寻觅、需要、献出”这三个词语。

这首诗一共有13个生字,要读正确可不容易。现在请同桌合作,每人读一小节,互为评委。同桌读正确了,请你在课题左边给他打个“★”;读错了,请你教他读正确。

【本课要认的字较多,初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读准字音。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分小节朗读,并进行正音,将识字与朗读结合,加强学生互动学习,扎实教学,帮助学生强化记忆。】

板块三:再读课文,读好问答

1.发现诗歌的结构特点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诗,前后联系,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自由读后交流。

生1:我发现诗歌的一、三小节是在问别人,因为这两个小节最后一句话都是问句,二、四小节是在回答,因为第一行就有“小溪说”“小路说”。

生2:我发现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除开头找的地方不同外,其余都相同。

师:同学们可真会阅读和发现,不仅发现了这首诗有问有答的特点,还发现了这首诗1、3小节句式相同,2、4小节句式也相同的特点,这样读起来就会有节奏感。

2.读好问答

师:现在请同学们同桌合作,每个人读一个小节,注意有问有答的特点。(学生同桌合作朗读)

师:哪组同学来展示一下?(指名两组同桌展示)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有问有答的感觉?

生:我觉得两个“你在哪里”,要读出不一样的感觉。

师:一连两个“你在哪里”,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生:两个“你在哪里”让我感觉一次比一次更着急。

师:你能试着读一读,读出这样的感觉吗?

师:老师也来试一试(范读)。

全班学生都试着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现在,老师和同学们合作一起读一读这两个小节。

(师读第一小节,生读第二小节)

师:学着第一、二小节的朗读,我们男女生合作,读一读第三、四小节,注意读好有问有答的特点。

(男女生分读第三、四小节)

师:接下来,我们配上音乐合作读整首诗歌吧。男生读第一、四小节,女生读第二、三小节,第五小节大家一起读。

(男女生随着配乐合作读)

师:同学们通过朗读,了解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后,就在课题左边再加上一颗★!

【整首诗的朗读教学分层推进:首先是初读,教师随机进行生字字音教学,指导读正确。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课后练习要求,指导学生发现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每一步的朗读指导,都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教师即时评价。】

板块四:猜猜词意,想象画面

1.想象画面

师:诗歌中的“我们”去了哪里寻找雷锋的足迹?请你找一找,用横线画下来。

(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

师:让我们先跟随孩子们到小溪边寻找雷锋的足迹。请你默读一、二小节,想一想雷锋叔叔做了一件什么好事?

生:雷锋叔叔在一个下雨天送迷路的孩子回家。

师:当时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呢?请你大声朗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象雷锋叔叔送迷路孩子回家的画面。

生1:我根:据诗歌中“小溪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想象到在一条长长的小溪边,雷锋抱着一个迷路的孩子,正送他回家呢!

生2:我根据“蒙蒙的细雨”想到了天上正下着小雨。

生3:我根据“泥泞路上的脚窝”想到因为下雨,路很不好走,雷锋叔叔抱着孩子一步一滑艰难地往前走。

2.猜词语意思,说说方法

师:同学们,“泥泞”是什么意思,你能猜一猜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猜的。

生1:我用看偏旁的方法来猜,“泥泞”这两个字的偏旁都有“三点水”,路上泥土里有了很多水就会变成泥浆,行走时就会很艰难。

(PPT中“泥泞”偏旁变红)

师:你很会思考。“泥泞”两个字都是“三点水”,根据字形可以猜测。还有其他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2:可以联系生活,我以前在泥泞路上走过,泥土里有很多水,脚都要陷进去了,很难正常行走。

生3: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知道,前面说当时天下着雨,而且在小溪边,泥土肯定更湿了,我就知道“泥泞”就是泥土里有很多水,很难走路。

师:你们真会学习!借助重点词语的偏旁、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都是理解词意的好方法!

【课后练习中要求猜一猜“泥泞”等词语的意思,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边读边猜,理解陌生词语的意思,提升其独立阅读能力。此环节以猜“泥泞”的意思为例,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猜一猜词语的意思,为第二课时猜一猜其他词语的意思打下了基础。】

师出示“泥泞路上的脚窝”图片。

师:你瞧,雷锋叔叔走在泥泞路上留下了很深的、呈窝状的脚印,这就是课文中说的“泥泞路上的脚窝”了。同学们,根据诗歌中的词语,联系生活,听老师读第一、二小节,边听边在脑海里把这些画面连起来,像我们看的电影电视那样,让画面动起来。

(师读,生想象画面)

师:根据提示“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和同桌说一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师: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想象?

生1: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抱着一位迷路的孩子,一步一滑地走着。雨水把他的衣服都打湿了,但他紧紧地抱着孩子一个劲儿往前走。终于走到了前面一个村子。把孩子送回了家。

生2: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抱着一个孩子在赶路。他把外套脱下来,罩在小孩子身上,免得他受凉。路很泥泞,一步一滑,走得很辛苦。最后,他终于帮助小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雷锋叔叔的这个故事还曾经被拍成了电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雷锋叔叔雨中送孩子回家的这个片段。(播放电影《雷锋》片段)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想象的画面跟电影中的镜头很相似呢,看来同学们初步掌握了一项很重要的读书本领——根据文字,想象画面。下节课,我们再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学习诗歌的其他小节,了解雷锋做好事的其他故事。

师:请同学们起立,拿起书本,随着配乐,大声朗读第一、二小节,再次想象画面,感受这位无私帮助他人的雷锋叔叔。

(生随配乐朗读)

【读句子,想象画面是本课的另一语文要素,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凭借文字,联系生活,发挥想象,提升想象能力。学生一开始还停留在碎片式的想象,在教师引导下让画面连起来,动起来,并利用课后习题提供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最后引入电影片段验证想象,这个过程有层次地将学生的想象引向高阶,也为第二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板块五:借助微课,书写汉字

师:接下来就要开始写字啦,请你整理好桌面,调整好凳子和坐姿准备写字!

(出示本节课要写的字:冒、弯、留、背)仔细观察,发现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上下结构;都是上宽下窄。

师:在写时,我们还要注意这四个字的上下部件都紧贴横中线,要写得紧凑些。先来写“冒”,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写,先写上半部分,注意上面部件中的两横不碰到左右两边。下面是个“目”,要写得比上面部件窄一些。

师:再来写“留”,“留”是由三部分组成,书写时挨得紧紧的,特别要注意中间还藏着一点呢!

师:请你把这两个字认真书写两遍,写完后对照着标准评一评,你能得到几颗星?如果不满意可以在旁边再写一个!

(生书写,自评)

师:接下来就请你自主书写剩下的“弯”和“背”,注意“弯”的左右两点相对,呈八字,“背”下面的“月”做部件时撇变竖,开始书写吧,遇到困难了可以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写好了再根据标准给自己评一评吧!

(播放教师书写“弯”“背”的视频)

师:同学们写得都很认真,获得三颗星的同学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获得了三颗星,把掌声送给你自己!没有获得三星的同学再练一练,相信你会写得越来越好!

【本课要写的字有11个,本节课教学完成其中5个字的书写,其中“锋”在揭题时随机教学。根据本课学习内容,教师选择了11个字中4个上下结构的字进行归类组合教学,指导观察发现这4个字字形结构的共同点,再重点指导其中两个容易写错的字。学生自主练写,学生参考范写微课,根据需要,观摩学写。教师教学时有详有略,有扶有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保证了识字数量】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革命文化主题课文中英雄模范类的课文,大多数学生对雷锋叔叔有所耳闻,但对其具体事迹和人物形象缺乏了解。而本节课根据教材课后习题的要求,凸显单元重点语文要素,整体设计教学环节,既落实了语文要素,又引导学生感知雷锋形象,了解雷锋事迹,受到雷锋精神的熏陶。本节课是这篇课文教学的第一课时,五个板块都与教学目标匹配,指向课后习题要求。而且,无论是识字、写字、朗读、理解、想象,都有层次地展开学习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个体独立学习、同伴互动学习交互进行的特点,教师适时提点小结。初读环节注意读正确、读流利,进而指导学生读好诗歌,既体现第一学段教学常规要求,又充分落实本篇课文的个性化朗读要求。猜一猜词语意思,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展开思维过程,习得多元方法。想象画面是单元重点语文要素,但并非第一次出现,根据学生起点,教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想象,再引导学生将碎片化想象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并借助句式说一说雷锋事迹,落实课后练习要求,最后教师利用电影资源,让文字具象化、可视化,以验证和丰富想象,也为第二课时开展想象教学提供了图式和范例。在诗歌朗读中,在画面想象中,在电影资料的辅助下,雷锋不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也在学生心中留下了印记。

猜你喜欢

泥泞小节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快把我哥带走
没有鸟叫,关了窗吧
泥泞(节选)
写给雷锋
节节草的秘密
演奏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作品47号》有感
泥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