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1-07-07李民丰

考试周刊 2021年43期
关键词:中学生核心素养教学

李民丰

摘要:2014年教育部正式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从正式提出到现在,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重视,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学习语文,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由于语文课程内容具有灵活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有效的,所以要充分重视起来。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帮助学生有效养成核心素养呢?这是文章探究分析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中学生;核心素养;教学

一、 尊重学生个性并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较小,自身性格特点比较鲜明,所以在语文学习中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想法产生,这些想法可能是合理的,也可能是不合理的,但是重要的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所以教师都要尊重学生不同的想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要以自己成人的观点为主导,而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个性化想法,对于合理的内容教师要加以鼓励和表扬,而对于不正确的观点教师也不要急于否认,而是用鼓励和引导的话帮助他们回到正确的思考方式上,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保持住自身具有的个性,让思维的更具开阔性和灵活性,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可谓是一举两得。比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会以提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思考,以《春的消息》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进入主题前,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是什么时候觉得春天来了呢?”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多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有的会说“发现小草绿了”;有的会说“发现天气变暖了,可以脱掉厚重的棉衣了”;有的会说“河流里的冰融化了”;还有的会说“风变得柔和了”……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不同,在他们回答过后,教师要夸奖他们,认可他们的回答,并引导他们多元化思考,从而让学生创新灵活的思考,保持他们思维的开阔性。

二、 注重文学知识的积累,扩充学生语文学习内容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产生了多样且具有内涵的文学知识,诗词、名人名言等都是古代智慧的结晶,主要以诗词、歌、赋、文言文、名人代表文章等方式表现出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这些内容与正常的表达形式有些区别,尤其是古诗、文言文等学习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更是比较枯燥和困难,而较多的知识内容积累对于学生学习这方面内容有极大的作用。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时,文学知识的积累会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储备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课程中的文学知识,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文学知识的积累。比如,在学习文言文时,文言文的学习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吃力的,文章中的语言与正常交流所用的语言有很大的区别,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有特定的含义,而学生首要做的就是用现在的语言去理解文章中每句话的内容,而这都需要文言词汇的积累,在具体讲解文言文时,这里以《刻舟求剑》这篇文言文为例,在将课文大概意思讲解给学生的同时,还要将每个字、每个词所代表的意思都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记下来并记忆,比如,“涉、坠、契、求”等这些重要的字词的意思,还有文言文中的出现的“之、乎、者、而、若”等高频率词汇更是要牢牢掌握,除此之外,还要注重特殊语句的教学,如“所从坠”就是“从建落下的地方”的意思。在教学教材中的文言文课文外,教师还要选择与课文内容和重点相符合的课外文言文给予学生练习,也同样让学生进行记忆,从而扩大学生文言文词汇的积累量,这样在往后的文言文课程学习中也会更加轻松。

三、 高效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感和生活上产生共鸣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发挥着极大的优势,问题情境是其内容之一,其实行起来简单方便,所以颇受教师的喜爱,也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明显的作用。语文课程是一个非常感性和与生活极为贴近的学科,而核心素养需要学生情感上和生活上的共鸣,这样学生更有感触,也更容易学生去学习语文,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情境,可以是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等其他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从而通过情感和生活上的共鸣来辅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

四、 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给学生充分表达和展示的平台

学习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换一种学习方式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学习活动的开展实际上是换了另一种学习的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活动还是比较上心的,活动对他们来说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所以可以开展有关学习语文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和展示自己。比如,针对小学生,可以开展读书活动,每星期开展一次“读书汇报会”的活动,学生可以读一些报刊杂志,如,《少年文艺》《儿童故事画报》等都可以,教师也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可以是《儿童故事》,也可以是四大名著,一个星期召开一次“读书汇报会”,让每个学生在讲台前给大家大致讲述一下自己这一星期所读的书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针对中学生可以举报类似“读后感演讲大赛”的活动,可以在年级中举办,也可以在班级中举办,活动为期一个月,活动主要内容就是以阅读为前提的读后感写作,写完后上交,并设置奖项,对写的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奋斗心。总之,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也给了學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对学生语文的学习和个人的成长有明显价值。

五、 改变教师教学和评价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并丰富评价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具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而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中的内容,所以还没有运用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从而运用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评价也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前的评价标准基本就只有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这样的评价内容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合理的,十分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所以教师在从事语文教学时要丰富评价学生的标准,不要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虽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但那并不是全部,评价学生的标准还可以是道德素质、个人特长等,这样既可以让教师更全面地去看待学生,还能让学生保持自信。比如,语文任课教师,教师在教导小学语文时,切忌不能把语文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有些学生可虽然成绩不太好,也喜欢调皮捣蛋,但是他们身上也是有优点的,他们可能擅长艺术方面或体育的内容,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他们不爱学习,但是他们并不坏。如果在教学时发现有学生调皮捣蛋,扰乱课堂纪律,教师可以加以管教,但是不要认为他就是如此了,要发现他身上的优点,帮助他成长,总之教师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意见来否定学生。

猜你喜欢

中学生核心素养教学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