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实习后期人际冲突管理现状及其与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
2021-07-07洪静芳
胡 桑 江 琴 纪 文 洪静芳 张 会
(1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护理部,合肥市 230000,电子邮箱:asang18356132593@126.com;2 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合肥市 230000)
医患冲突事件接连发生,严重扰乱医院的正常运行,并给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1]。由于护理人员是冲突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实习期间更是其人际冲突发生较为频繁的阶段,而医患冲突会影响实习护生的择业意向,造成护理人才流失[2]。郭晓鹤等[3]调查研究表明,医患双方均认为彼此对冲突的发生负有责任,患者希望医务人员能够改善沟通技巧。人际冲突管理方式是个体应对冲突情境时的一种策略选择。护生在面对冲突时所选择的处理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其能力提升和实习质量。研究发现,护生面对人际冲突时采取最多的管理方式是妥协[4]。我国有关实习护生人际冲突管理的研究报告较少,且仅停留在现状观察阶段[5]。护生职业认同感是决定其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对稳定护理队伍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国内有关护生职业认同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和干预效果的分析上[6-8],较少从人际冲突管理模式与职业认同感之间关系的角度进行探讨。护生作为未来医患关系中重要的成员,了解其人际冲突管理模式与职业认同感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对医院实习护生的人际冲突管理现状和职业认同感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护生课程的设置和临床带教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参加临床实习的1 061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全日制统招护理专业本科、专科学生;(2)临床实习时间≥6个月;(3)自愿参加调查者。排除标准:实习期间中断实习超过1个月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是否接受过人际冲突管理相关培训、是否在实习期间发生过人际冲突等内容。(2)冲突处理模式量表[9]。该量表仅由发生过人际冲突者填写。量表包括两部分,一是发生冲突的对象,包括护士、患者、同学、医生、其他(家属等);二是面对冲突时采取的处理方式,包括整合、控制、妥协、逃避、让步5个维度共21个条目,采取Likert 5级计分法,维度得分愈高,说明越倾向于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各维度的Cronbach α为0.768~0.892。(3)护生职业认同感评定量表[10]。该量表有17个条目,应用Likert 5分评分方法进行评价,总分85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生的职业认同感越强,该问卷的Cronbach α为0.862。
1.2.2 调查方法:课题组研究人员均接受统一培训。调查前征得护生同意,由护生匿名填写,问卷现场收回,并检查核对有无漏项。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 146份,回收有效问卷1 06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58%。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实习护生人际冲突发生现状分析 1 061名实习护生中,有348名曾发生人际冲突,发生率为32.80%。发生人际冲突事件中,与护生发生冲突最多的对象为患者,共260名(74.71%),其次依次为护士46名(13.22%)、实习同伴22名(6.32%)、其他人员16名(4.60%)、医生4名(1.15%)。曾发生人际冲突的348名实习护生中,男性38名,女性310名;≥20岁264名,<20岁84名;本科及以上96名,大专及以下252名;独生子女64名;学生干部70名;生源为农村256名,城镇92名;有一名或以上亲属为医务人员的护生有96名;父母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70名;有住院经历者100名;有见习经历者92名;接受过人际冲突管理相关培训者104名;实习医院为二级医院者74名,三级医院者274名。
2.2 实习护生人际冲突管理模式和职业认同现状 348名护生在面对人际冲突时,最常采用的处理方式为整合,最不常采用的处理方式为控制,见表1。348名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评定量表总分为(56.19±12.05)分。
表1 348名实习护生人际冲突管理模式量表得分(x±s,分)
2.3 影响实习护生人际冲突管理模式的因素分析 面对人际冲突时,不同性别、有无住院经历、有无见习经历的护生之间的人际冲突管理模式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及以上学历、父母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亲属有医务人员、有人际冲突管理相关培训经历的护生趋向采取整合模式;年龄≥20岁、大专及以下学历、非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农村生源、实习医院为三级医院的护生趋向采取让步或妥协模式。见表2。
表2 影响348名实习护生人际冲突管理模式的单因素分析(x±s,分)
续表2
2.4 发生人际冲突的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与人际冲突管理模式的相关性 发生人际冲突的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总分与整合模式呈正相关,与逃避模式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 发生人际冲突的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与人际冲突管理模式的相关性
3 讨 论
3.1 实习护生人际冲突发生现状分析 1 061名实习护生中,有348名曾发生人际冲突,发生率为32.80%,其中,与患者发生冲突占74.71%,与曹丹丹等[5]的研究结果相近。究其原因可能是:(1)护生欠缺临床经验,操作技术生疏,患者对护生存在不信任,护生在工作中一旦出现操作不佳,患者容易责备或不尊重护生[11]。(2)态度、沟通能力和技巧也是导致护患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12]。本研究中,发生人际冲突的护生大多数与带教老师相处融洽,但有13.22%的护生与护士发生了人际冲突,这与Hashish等[13]调查结果相似,可能与带教老师精力和时间有限,而临床护理工作繁重,带教老师对待实习护生的耐心不够有关[14]。护生面对人际冲突时最常采取的处理模式是整合模式。原因可能与中国的传统教育有关,在传统教育中一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因此在面对冲突时,护生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与对方进行协商,维护双方的利益,在临床表现为整合模式。
3.2 实习护生人际冲突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面对人际冲突时,接受过人际冲突相关培训的护生更倾向于采取整合模式,提示护士教育在护生冲突管理技能的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5]。人际冲突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可明显改善护生人际冲突管理模式,使其采取积极的方式面对人际冲突,建议学校或医院针对实习护生开展相关培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水平越高,子女的人际交往适应能力与人际发展能力越好[16]。本研究结果显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护生面对人际冲突时更倾向于使用整合、妥协或让步模式。此外,学历高的护生因理论学习更深更广,专业价值观较积极[17],在面对人际冲突时,会尽力解决问题,更趋向于采取整合模式,而大专及以下学历护生更多采用的是妥协和让步模式。本研究还发现,亲属有医务人员、有人际冲突管理相关培训经历的护生趋向采取整合模式;年龄≥20岁、非独生子女、学生干部、生源为农村、实习医院为三级医院的护生趋向采取让步或妥协模式。原因可能是,亲属中有医务人员的护生因受亲属的影响,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人际冲突时,通常能理性分析问题,因此多采取整合模式应对;担任学生干部的护生由于人际沟通能力较好,当冲突无法很好解决时,为避免冲突的加剧,多采取妥协模式;年龄越大,思维模式越成熟,在面对冲突时,会寻求方法缓解人际间的紧张关系;非独生子女因有兄弟姐妹陪伴,能与人协同合作,心理健康状况较好[18];生源为农村的护生因从小生活环境相对艰苦,抗挫能力较强[19];在三级医院实习过程中,临床环境较好,医护人员的职业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对其产生影响,因此,具有以上特点的护生多采取让步模式。
3.3 实习护生人际冲突管理模式与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人际冲突的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与整合模式呈正相关,与逃避模式呈负相关,提示实习护生在面对人际冲突时的处理方式越积极,其职业认同感越高,并且护生职业认同感的高低也会影响其人际冲突管理方式的选择。黄琳娥等[20]研究表明,面对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超过一半的医学生不知道如何面对和处理,而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可影响其择业意愿。原因可能是职业认同感的形成是不断抉择和适应的过程。护生在实习过程中,采用逃避等消极模式处理冲突时,产生受挫感、迷茫等不良情绪,可降低其工作积极性,使其对护理专业产生消极的认知和情感,对护理工作失去兴趣;而积极的人际冲突管理模式有利于护生工作热情的提升,进而提高其职业认同感。
综上所述,临床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处于中等水平,在面对人际冲突时,多倾向于采取积极的管理方式,护生的人际冲突管理模式与职业认同感密切相关。学校和医院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培养实习护生人际冲突管理能力,提升其对冲突管理的认识,鼓励护生在面对人际冲突时多采取双赢的模式,以进一步提升其职业认同感,稳定护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