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学习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21-07-06冯莉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5期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实践应用自主学习

冯莉

[摘 要]自主学习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素养,在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品质,能够有效提升学科教学品质,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成长。自主探索、合作互动、迁移训练、生活对接,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对应设计和组织,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机会,使学生在具体实践体验中形成学科基础能力。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自主学习;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0-0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5-0079-02

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中有太多实践操作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操作的自觉意识,以及自主实践的能力。精选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推出丰富合作学习形式,推出更多迁移性训练任务,与学生生活形成更多对接,都能够有效提升教学针对性,促进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的成长。

一、自主探索,发现实践问题

自主学习包含众多内容,教师在具体落实这个教学目标时,要从几个方面做出积极探索。首先,要为学生准备适合的劳动与技术方面的学习内容,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借助更多渠道搜集相信信息素材,丰富学生学习资源,为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其次,设定自主学习目标,教师深入研究学习内容,针对学生学习实际,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为后面的实践操作奠定基础。其三,建立活动主题,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明确的操作方向,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都需要有明确的主题设定,自然形成操作认知目标体系。最后,设计自主学习具体任务,规划清晰的自主学习路线。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成长学习能力。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排气扇》,教师先拿出事先做好的一个纸风车,现场展示时,要求学生展开细致观察:风车是怎样转动的呢?风车有哪些用处呢?学生对风车有一定生活认知,很快就达成学习共识。教师继续引导:风车和电风扇有什么区别?学生再度展开思考,教师顺势拿出排气扇:这是排气扇,和电风扇有相同的原理,只是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让你用手边材料制作排气扇的模型,你打算如何设计和操作呢?学生听说要自行设计制作一架排气扇,自然有浓厚的参与热情。教师分配制作材料,有硬纸片、铁丝、剪刀、刻刀、胶水等。在设计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具体操作。在制作阶段,教师跟进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法,确保整个操作能够顺利展开。在展示阶段,教师要求学生介绍成品的特点,其他学生进行互动评价。

教师先利用风车作为引导,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风车和电风扇都是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东西,学生对其运行原理进行对应研究,找到了制作排气扇的方法。教师自始至终跟进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確保制作过程顺利展开。虽然只是一个模型制作,却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不仅对接了生活认知,还考验了创意思维,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更为到位。劳动与技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能够成功启动学生自主探索思维,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体验中自然进入探索境界。

二、合作互动,强化实践意识

合作互动是最为常见的教法应用,教师要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多互动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实践操作环境之中,在强化实践体验中形成基本能力。劳动活动大多带有集体性特征,非常适合设计合作互动任务,而学生也有合作互动的主动诉求,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为学生推出更多合作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操作中历练学科综合能力。合作互动和自主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合作操作需要以自主学习为基础,自主学习可以对合作互动形成重要支持。教师针对学生活动主观要求展开合作互动设计和组织,能够成功引发学生劳动操作热情,促进其实践能力的成长。

在教学《小鸟的家》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这些图片上都有小鸟的窝,仔细观察这些小鸟窝,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小鸟的家,你会如何运用现有材料进行相关制作呢?学生开始观察这些小鸟的家,课堂讨论学习气氛逐渐建立起来。在互动交流环节,教师认真听取学生的创意意见。有学生说,小鸟的窝都是用细小的枝叶、青草等物质搭建的,我们没有这些物质,自然不能制作这样的小鸟的家。也有学生说,我们现在有一些纸张、毛线、碎布等材料,要制造小鸟的家,要体现舒适性。教师给学生设计合作制作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一个小组制作一个小鸟的窝,准备参与班级展示评选活动。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为提升制作个性,大家纷纷搜集一些很有特色的制作材料。经过一番操作,学生制作成品不断涌现出来。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选操作。

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调度,让学生展开具体观察,并注意形成一定启迪。在互动讨论中,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为创造活动提供更多选择。合作互动操作形式有更多启动性,学生参与活动热情很高,其助学效果显著呈现出来。学生对小鸟有特殊情怀,为其制作可以生活的家,这个设计本身就具有创意性。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具体设计和操作,能够形成丰富创造契机,对培养学生学科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

三、迁移训练,提升实践品质

迁移性训练是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的重要训练设计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基础上展开应对操作,自然形成迁移训练契机。劳动与技术学科训练设计时,教师要对训练内容做深度分析,结合客观操作实际进行对接性思考,以提升训练契合性。教师示范操作,能够形成典范引导作用;学生合作互动性操作,也可以建立学法交流机制;推出创作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展开自主创新探索,也能够形成迁移性训练动机。如果有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性学习,可以带来更直观学习体验,对全面提升学习效率有重要帮助。

如教学《立纸花》相关内容,关涉手工制作立体花技巧传授,教师先进行示范操作,并将这些立体花贴上墙壁,对墙壁进行装饰处理,获得不错视觉效果。学生在教师操作过程中掌握了基本要领。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先做好设计,然后切割,并对切割操作方法进行重点引导。学生沿着折线画出线,并粘成圈,最后是折叠。当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挑选其中比较出色的成品进行班级推介活动,要求学生讲述操作经验。有学生制作了荷花,还搭配上荷叶,利用画笔做涂色处理,显得更有形象性。也有学生制作出牡丹花,教师对其制作操作进行点评。学生在交流中逐渐达成共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必要修改。

教师先为学生做示范操作,关注学法的传授,给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在具体制作过程中,教师跟进进行学法指导,确保制作活动顺利推开。学生对手工制作有比较强的参与兴趣,教师增加了一些展示评价活动,将学生参与热情激活了。学生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手工操作成为证明自我的良机,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对应设计,其调度作用更为显著。迁移性训练带有迁移性质,从教材到生活,从课内到课外,教师抓住训练要点展开渐进性引导,让制作操作活动顺利展开。

四、生活对接,促进实践内化

劳动与技术学科与学生生活有更多对接点,这是教师教学设计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和组织时,要进行实践对接操作,以顺利启动学生生活认知思维,自然进入到实践环节,在实践操作中建立学习认知。其一是家校合作,建立实践对接机制,要求家长发挥监督作用,在家庭生活中展开对应的实践操作活动。其二是让学生在生活条件下展开实验操作和探索学习,劳动本身带有创造性,教师有意识投放一些创新探索的任务,无疑能够成功调动学生操作实践的主动性,并在不断探索过程中形成学科能力。其三是组织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生活化实践活动,在参观、观察、宣传、整合、搜集等实践操作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如教学《漂亮的礼品包装盒》相关内容時,教师课前为学生布设预习任务:深入到生活之中,搜集精美的礼品盒,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因为生活中的礼品盒资源极为丰富,学生都能够顺利找到一些独特的礼品盒。在展示环节,教师挑选一些有特点的礼品盒进行拆分操作,讲解具体制作步骤。学生参与拆分活动,逐渐找到了操作思路:先剪下盒子的各个部件,然后画出折叠点位置,折叠成盒子,最后在外盒两边贴上一些装饰花。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深入课堂之中,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应解决。学生制作成品出炉后,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展示活动,将学习推向高潮,学生相互参观评价,逐渐建立探索认知。

教师要求学生进入生活之中展开搜集活动,对礼品盒子进行拆分处理,这是比较典型的生活对接操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协助学生进行具体行动,确保制作任务顺利完成,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启迪更为丰富起来。劳动与技术与生活有太多契合之处,教师精准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其中,形成教学亮点。对接生活认知有多条通道,教师在具体筛选时,要进行学情研究,切准学生生活认知实际做出设计,其适合性会更高,历练效果也会更强。

自主学习在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的实践应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设计、活动组织、程序优化、迁移训练、生活对接等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机会,能够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实践环节,并在多重体验中形成学科认知能力。劳动与技术学科有丰富实践操作内容,教师要做好筛选和创新探索,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展开对应实践操作,以提升其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是学科教学核心目标追求,教师要正确运用教法,为学生准备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劳动与技术实践应用自主学习
高中英语课堂中反思性教学应用策略分析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
浅谈“劳动与技术”课程开发和评价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