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径短跑训练策略探析

2021-07-06周兆凤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5期
关键词:田径小学体育策略

周兆凤

[摘 要]短跑用时虽少,但对学生的体质要求却高,教师对此要有清晰的认识,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展开相关的训练,提升短跑训练的效率和品质。如教师可通过合理安排训练内容、重视体能训练设计、科学调整训练强度、适时调节训练心理等策略,科学启动训练机制,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短跑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5-0024-02

短跑距离较短,运动相对激烈,对学生的体质要求较高。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短跑训练方案,确保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训练任务,形成短跑技能。因此,教师要有整体的观照意识,从更多角度展开深入探索,提高短跑训练的趣味性、适应性、体系性和对接性,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以获得好的训练效果。

一、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增加短跑的趣味性

学生身体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这是重要的学情信息。因此,在训练学生短跑技能时,教师需要做好学情调查,科学设计训练方式,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同时,由于学生呈现群体性,所以教师要做好分类设计和指导工作,建立学生短跑训练的档案,分析学生的具体表现,以便对训练计划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另外,枯燥的运动训练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教师要注意适时调节,增加一些趣味性内容,调动学生训练的主动性。

短跑训练有多种方式,教师在具体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如果能增加一些趣味性内容,则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如热身训练时,引入“斗鸡”“老鹰抓小鸡”“蛙跳”等游戏,可使学生在游戏中顺利进入训练环节。学生对竞赛也比较感兴趣,教师不妨引入一些比赛内容,也能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促使学生快速进入训练状态。如原地跳远、俯卧撑等训练,可以设定比赛项目,要求学生展开对抗性训练,能够获得不错的效果。如果有必要,教师不妨吸取学生的意见,对一些训练内容进行改编和创新,同样能够赢得训练的主动权。

学生对游戏、竞赛等活动有特殊情结,教师针对学生心理展开对应设计,契合度高,训练节奏更加适合,获得好的训练效果。因此,教师要科学设计短跑训练,这样既能增加训练的趣味性,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训练体验,又可以提升训练效果。

二、重视体能训练设计,提升短跑的适应性

短跑要求学生有足够的爆发力、协调性以及身体的柔韧性。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能指数,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同时,体能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需要有系统的、长期的训练设计。因此,教师要科学安排训练计划,结合速度、柔韧、协调、力量、耐力等训练指标进行组织和调度,让学生的体能不断得到增强。

体能训练属于机械性操作,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感,教师要做好针对性设计,提升训练效率。如引体向上训练,这是增强体能的重要方式。课堂中,教师要对引体向上的动作要领进行详细解读,然后做出示范操作。在学生进行训练后,教师要跟进观察、指导,矫正学生不正确的动作。另外,小学生的力量普遍欠缺,引体向上的训练不能坚持长时间,教师要及时做出训练调整,使学生真正获得体能发展。又如负重跑,这也是体能训练的重要方式,教师可要求学生携带体育器材奔跑,以获得好的训练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负重多少要因人而异,教师要适时做出调整,体现科学训练的原则。

对训练内容及时进行调整,目的是增加学生的训练热情,减少疲劳感。同时,体能训练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长期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因此,教师要对训练的强度做出科学规划,使学生形成新的训练动力。另外,由于学生对体能训练有不同的认识,教师要从更多的角度展开观察与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训练调整,以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三、科学调整训练强度,形成短跑的体系性

体能训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要面对强度调整的问题,因此要对学生的接受实际做出科学评估,适时调整训练强度,提升训练效率。短跑训练的内容很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训练实际和反馈情况,对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要求等方面做出调整,满足不同学生的训练需要。

体育训练是比较艰苦的,教师要在强度设计上有理性判断,只有适合学生的训练,才能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如接力跑训练,教师可要求学生自行组建接力跑团队,自主选择比赛对手。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行动起来,先组建四人团队,然后筛选比赛对手。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对比赛事宜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比赛顺利展开。因为设计了奖项,所以自然形成比赛氛围,学生快速进入比赛状态。在比赛轮次的安排上,教师对学生的体力情况进行判断,适时增加或删减比赛项目,让学生获得适合的训练。又如,进行篮球比赛时,学生的对抗意识很强,运动强度也较大,教师应统筹安排,适时更换训练内容和调整训练强度。

学生对比赛有特殊兴趣,但不能超出体能允许的范畴,如果不能进行科学的训练和运动,很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运动是一门学问,教师要科学设定训练量,适合的才是最佳配设。如果有必要,教师还要征询学生的意见,这样才能做出最为合理的训练计划。

四、适时调节训练心理,关注短跑的对接性

学生短跑表现受心理因素影响明显,教师对此要有清晰的认识。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比赛,学生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常常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予以心理辅导,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对应设计,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心理调节不仅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运动表现,而且是运动训练本身的需要。同时,体育训练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指数,所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深入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学生只有放下心理包袱后,才能与教师进行平等对话,这时教师的心理辅导才成为可能。第二,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分析其运动障碍,找到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形成心灵沟通,建立交流机制。师生对话频率增加,其相互了解更多,为心理辅导奠定基础。第三,学生在训练中遇到难题时,教师要及时、主动地给予调整和帮助,这样不仅能够取得学生的信任,而且能够带来运动交流的契机,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教师心理干预创造条件。第四,正面鼓励是最为重要的心理干预手段。学生都有好胜之心,喜欢听鼓励的话,如果教师能够针对学生心理展开激励性评价,可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动力支持。第五,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训练,这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和鼓舞。师生间进行互动性训练,学生能够从教师这里得到更多精神上的激励,这当然是最为有效的心理辅助。

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训练设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训练品质。同时,小学生心理不稳定,很容易形成心理波动,教师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对应辅导,可以顺利与学生形成心灵对话,其激励作用会更明显。

小学生短跑能力普遍不高,这是其身体素質决定的。因此,教师要有科学训练的主观意识,针对学生实际设定训练计划,展开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短跑技能的同时,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田径小学体育策略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