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

2021-07-06贾清华

南北桥 2021年14期
关键词: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贾清华

【摘    要】隨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当今产教融合制度下的一种有效人才培养模式。部分企业与技工院校选择合作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但校企合作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企业的参与度不高,人才培养成效不显著。因此,早期探索了现代学徒制,现在则转向企业新型学徒制,这是一种更有效率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对新型学徒制、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校企合作模式下新型学徒制的改进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新型学徒制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15

新型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都有着广泛的运用,为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新型学徒制属于职业教育改革的创新举措,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当前应该深入研究并积极讨论寻找对策,以保障新型学徒制的顺利实施和全面铺开。

一、新型学徒制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基于新型学徒制,其与现代学徒制在实施意义、指导思想上都存在不一样的地方,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来说,区别更大。现代学徒制是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培育人才,但学校是主导,而新型学徒制虽然同样需要签订协议,但企业和学校分别进行人才培养,并且工学一体。在新型学徒制上,突出的是企业的主导作用,人才的培养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会主导并且确定具体的培养任务,然后企业和教育培训机构会分别承担相应的培养任务,企业培养会通过企业导师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学徒,而教育培训机构则采取工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培养的人才主体上,新型学徒制主要是针对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和新转岗人员,培养的主体是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则是起到辅助作用。这是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形式,能够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二、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运行中常见问题

(一)合作双方对新型学徒制认识深度不够

在机制运行中,部分合作双方对其认识程度不够,不明白该机制的具体意义和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导致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企业积极性不足,工作不配合。不少企业觉得学校才是让人们进行培训的地方,企业不需要承担这种责任。这种错误认识直接妨碍了新型学徒制的顺利推开,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使新型学徒制制度徒劳无功,无法深层次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学生实践性不足,技能水平不高,空有学历而无能力。

(二)培训方案制定实施的完整性、规范性不足

就目前而言,实行新型学徒制的企业与院校都签订了培训方案,然而方案还缺少统一规范性。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合作双方制订方案前讨论不够充分、细节不够完善,具体实施的顶层设计方案还需要更多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去不断完善。二是实施过程中评价不够全面、管理不够精细,企业实践导师缺少管理学生的经验,工作繁忙,没有多余精力去认真完成对学生工作的监控和审查。以上两种主要原因导致方案实施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受到影响,双方无法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期待目标实现困难。

(三)部分院校缺乏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与职业素质培训

在实施过程中,一些院校课程教学层面存在一定不足,课程内容、培训形式都不能满足新型学徒制的标准要求,缺乏专业知识、职业技巧的培训。如果未能及时有效地处理这个问题,则会导致学生在培训过程中无法系统学习到相关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不高。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新型学徒制改进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新型学徒制

建立健全企业新型学徒制,需要高校与企业的通力合作,只有在合作的基础上才能达成共识,从而共同保障该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制度内容应该包含企业送往高校人员选拔要求、送往高校人员学习安排、企业高校之间资金流向、机构使用情况、企业新型学徒制监督制度、企业新型学徒制验收制度等方面。这就说明企业新型学徒制制度内容应该是具体的,涉及实施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而不是“假、大、空”条文的集合体。企业和高校在建立企业新型学徒制时,可以参考高校现有学徒制和国外相关教育制度,并立足于校企合作背景,赋予企业新型学徒制新的概念和特征。企业与高校还可以参考现在已有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并发挥本企业与高校联合的特色与优势,进行一定的改进,从而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发展需求。企业新型学徒制制度建设完毕并不代表企业与高校就可以高枕无忧,而是应该密切注意、时刻观察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情况,并将该制度进行适时更新,以更加适应实际发展的需求。

(二)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不仅需要对企业新型学徒制中所涉及的人进行监督,也需要对该制度所涉及的资金进行监督,这样才能够保障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有效实施。

(三)提升新型学徒制验收门槛

提升新型学徒验收门槛,即合理提升企业新型学徒制下员工的“出师”门槛。在实际落实中,员工的学习时间应该不超过一年,但这并不代表员工可以仅学习一年而没有任何成果,这样将会造成企业与高校资源的浪费。因此,企业和高校应该适当提升新型学徒制验收门槛,给员工适当压力,使其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质和职业素养,提升公司的人才和科技竞争力。

(四)促进企业新型学徒制成为理论知识孵化场所

只有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或者管理思想才能够对企业有所助益,因此企业也应该采取一定措施促进企业新型学徒制成为理论知识的孵化场所,以先进的科学理论成果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对科研成果,企业应该提升敏感度,在第一时间争取成果权利归属。

由此可见,新型学徒制的建立不仅可以满足企业的人才匮乏问题,还可以缓解院校生源问题。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一项长久的工程,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校企双方共同打造,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打通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人才培养模式。【基金项目: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一般研究项目“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项目批准号:QY2020-1-13)】

参考文献

[1]杜林.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职业,2019,000(011):22-23.

[2]王丽萍,陈明霞,马庆喜.校企共育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培训,2019,000(004):75-76.

[3]班小辉.从政策化到法制化:我国企业新型学徒制改革的现状与反思[J].当代青年研究,2018,357(06):87-94.

[4]刘忠彬,程潞,张沙.企业新型学徒制打通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J].职业,2018,000(003):26-27.

猜你喜欢

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阿根廷庇隆时期新型学徒制的发展背景、特点及影响
王钦峰 完善并扩大“新型学徒制”试点
浅谈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学徒制”教学问题及对策
关于构建职业院校“新型学徒制”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