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学徒制”教学问题及对策
2017-02-21李宜勇倪宗杰
李宜勇 倪宗杰
摘要:随着“互联网+”在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学校在“新型学徒制”实践过程中更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逐步提高学徒质量和水平,推动“新型学徒制”的实践发展。本文从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学习评价认定三个方面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学徒制”的发展变革,为“新型学徒制”的发展提供可借鉴内容。
关键词:互联网+ 新型学徒制 资源平台 考核评价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渗透,企业生产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在“新型学徒制”的教学过程中也体会到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变化,这需要学校在“互联网+”背景下对“新型学徒制”教学形式做出适时调整,以符合企业需求。
一、“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变革
现阶段“新型学徒制”的推行主要依靠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强调工学一体、市场为主的学徒培养模式。传统模式下学生技能的获取主要来自教师和师傅的传授,学习时间和课程规定相对明确。随着互联网的渗透,技能分享和信息传播使技能获取变得容易,教师作用被削弱,也使学校在“新型学徒制”中的育人功能弱化。学生甚至不需要认真听课,没掌握的技能操作通过网络很容易得到解答,教师的技能权威不在,互动变得困难,影响了学生技能素养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互联网+”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学习模式由“课内学习+课外消化”转为“课外吸收+课内消化”。
这需要学校在“新型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组织形式,使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技能传授,要探索新教学模式,建立全方位网络资源教学和技能的平台。首先学生在校期间,老师引导交流实践“翻转课堂”教学,将教学内容以及相关技能问题上传至资源平台,课外学生使用实训室等资源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其次,通过“互联网+”,学校教育可以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创造移动学习和管理机会,使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依然能够通过网络得到学校的学习和管理,也使学生的“双重身份”得到尊重和保护。最后,互联网使学校管理延伸到学生实习阶段。随着资源教学和技能平台的搭建,学校与企业都能及时了解学生实习状况,了解企业师傅下达工作任务情况以及学生表现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能监督企业师傅在“师徒带”过程中的工作情况,采集对比相關数据,规范完善师傅技能传授过程。
二、“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学徒制”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传统技能学习方式中,互联网的定位是工具,是技能学习的辅助教学。而“互联网+”下的“新型学徒制”学习方式是利用理念、模式的创新,从根本上颠覆传统技能学习方式,形成优化、有效、适应时代发展的学习方式。
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技能学习方式转变提供了资源保障。互联网虽然拥有海量的资源库,但学校还需根据职业分类,建立符合职业特点,适合微信、微博、微课堂等碎片化学习方式的资源平台,方便学生学习,使学生的技能学习更加便利。同时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使学生和老师甚至企业师傅通过数字媒体提问、及时探讨交流,满足学生个性学习需求。
“互联网+”使技能学习方式多样化、个性化,技能学习形式也更自由便捷。学校通过资源平台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等智能设备上网淘课,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技能学习形式,并结合“翻转课堂”拓展学习训练,形成良性有效的技能学习模式。
三、“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学徒制”学习评价、成果认定的变革
学校传统评价方式主要是总结性评价,根据在岗实习时间给出实习结果评价。而“互联网+”下的“新型学徒制”评价方式,是对学生日常实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做出实时评价,随时了解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学习评价认定模式,将学生实习质量考核和师傅带徒弟的质量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学生一入校就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接受学校与企业双重管理考核。学校、企业可根据学生学习(实习)情况随时调整学习(实习)计划,并根据企业用人标准,针对不同课程建立不同评价标准,采用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以能力为核心、企业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另外,引入第三方评价考核制度。所有学徒必须参加由行业企业、家长组成的第三方考核,按照学习计划、岗位技能操作要求,采取统一的评价考核标准与方法,并公开考核结果,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