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7-06黄岩
黄岩
【摘 要】平面构成是设计专业的一部分,在高职教学中,教师应思考怎样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本文主要从平面构成在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意义展开分析,并探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仅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平面构成 课程教学 改革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91
平面构成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在设计方面的灵感,对学生的思维以及实际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手绘方式以及计算机的制作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
一、平面构成课程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帮助学生有效形成抽象思维。在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学生面对抽象的艺术作品可能一头雾水,很多学生都不明白作品想表达什么。但是真正的艺术家或者设计师就可以看懂作品蕴含的的艺术性。由此可知,艺术设计人员需要具备很高的抽象思维。在艺术设计专业中,一些直观形象的作品难以成为经典,只有具有抽象思维的设计作品才能激发人们的审美,使人们在看到艺术作品时会展开联想。因此,平面构成的课程应该注重抽象思维的培养,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需求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具备更强的抽象艺术思维。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第二,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平面构成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抽象思维进行创造,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很多学生认为抽象和形象思维是矛盾的,其实不然。抽象更多指向形态,脱离了直观形象;具体指的是创造的作品必须要有具体的精神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要具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设计作品。
二、平面构成的发展历程
平面构成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很多国家的绘画和设计中都大量使用抽象的艺术性表现形式,这与传统写实作品有很大的区别。在那个时期,荷兰风格派成为潮流。例如康定斯基,他是德国人,也是现代抽象主义的大师级人物,他主要是在形体和色彩的使用上比较严谨和科学。还有荷兰风格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杜斯伯格,和建筑师乌德共同合作设计包豪斯学院,这个学院注重的是形体的教学和研究,他们认为艺术同科学是一样的,可以将其分为很多元素,比如在科学中可以分为原子、分子、质子等等,艺术也可以分为点、线、面,并对其空间色彩进行深入分析,这是平面设计的基础。之后这种设计风格就被广泛地应用,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才在我国开始发展,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设计,同时平面构成课程也成为我国很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必学课程之一。平面构成就是构成艺术的一个部分,但是非常重要。平面构成注重形式上的美感,在形式上体现相应的情感。教师应该突出设计主题,培养学生准确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进而在作品中体现出想要表达的情感或者思想。平面构成主要以抽象的形态为主,不断地创新和优化形态,因此学习平面构成需要学生具备创造性思维。
三、目前平面构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布置的作业过于关注手绘技法
教师对学生在作业中的绘制技巧以及对作业的精细度非常看重,这就阻碍了学生的思维扩展,形成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只对范例进行照抄的模式,这会让学生在上完课之后感觉真正学习到的东西非常少,加上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较弱,不断重复的绘制更是让学生降低了学习欲望,学生的思维模式发展也受到了阻碍。
(二)教材缺乏创新性
在进行书本材料的选择时,平面构成的相关教材非常多,但是真正有创意的却很少。大部分教材都过于陈旧、单一,内容不与时俱进,缺乏创新的意识。平面构成教材只是简单阐述了平面构成的形式,并没有采用案例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这就使学生无法理清对平面构成以及设计的关系。还有的教师采用本科教材进行教学,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三)没有把设计和平面构成结合在一起教学
在高职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将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以及组成的条件分开教学[1],没有真正将这两个方面进行结合,这就和后面的专业课产生了分离。这样的现象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只是为了完成作业,在平面构成的课程结束之后,有的学生都不明白学这一课程的意义是什么。因此,有的学生会觉得学习平面构成没有意义,这样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学生甚至出现逆反心理,不愿意上平面构成课程,甚至有学生出现逃课现象。
(四)教学评价片面、单一,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完全取决于最终成绩。大多数教师在学期末的时候,会对学生设计的作品进行评判。在这之前,只是给学生布置作业,中途没有出现收作业并展开评价的环节,这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师对学生作业方面的监督降低,学生在学习中有了错误也得不到及时改正,这就出现了在结课时学生的作业质量非常低的情况。
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抽象形态的开发与实践
平面构成课程的教材是整个课程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依据平面构成的教学大綱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在传统的教学中,点、线、面是整个平面构成的基本练习,教师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并在训练的方式中加入点、线、面的感性表达[2],促使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可以加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这也是一名合格的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素养。要想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摒弃以往的陈旧概念,运用抽象的思维去观察作品,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并对作品展开抽象设计、抽象方面的开发以及使用,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在作品中加入艺术类元素,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会更加有创造力。
(二)基本创造
在进行平面构成的学习时,基本创造是这一课程最基本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分离、重叠以及透叠的模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在组合图形中,图形的变化规律比较小,组合的方式大多是有规律地变化,电脑软件工具有复制、粘贴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让图形组合的变化更加快捷与便利,学生可以依靠软件的便捷功能调整最终的图形效果。在互联网上有很多丰富的素材,软件自身也带有许多基础素材,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素材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参考周围人的想法,并且加入自己的想法,使创造出来的作品具有个人风格。
(三)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在平面构成的课程中,基本形式是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而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是在进行作品创造时最重要的方式。比如渐变、对比、重复等,每一个形式都有其特色,此外,组织形式还分为有规律性和不规律性。在进行平面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去体会不同的组织形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这样学生可以依据不同的主题来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创作。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不同的构图软件。软件中有渐变的功能,可以让学生在创作中体会渐变带来的感受。学生可以在利用软件制图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想法加入到作品中,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会更加优秀。
(四)在平面构成练习中加入感性部分
一个成功的作品是要有人气的,有作品本身的灵性以及人的真实情感,情感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感受。同一幅作品在不同的人眼里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有的人觉得很好,有的人觉得不好。所以学生在进行平面设计课程的学习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学生在进行平面构成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不一样的主题可以选择不同的设备,包括纸张的选择、工具的选择以及手绘的相关技巧等。在具体表现这些时,学生要打破常规,拓展自己的思维,依据主题来挑选张扬的表现模式,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将情感更好地带入到作品中。人类的情感表达给予作品生命力,也决定了作品能否成功。所以在进行平面课程的训练时[3],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来开展个性化的创作。
(五)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在高职院校艺术专业中加入平面构成课程,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在设计时的创新能力,平面构成课程是让学生从绘画基础走向设计的关键步骤。为了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形状,从以往的具象形态转为抽象的形态,这就为学生以后的设计打下了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如何做到从具象转向抽象,同时也对设计的最初灵感进行了解,教师可以展开“头脑风暴”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让平面构成课程和设计专业结合起来
教师在讲解平面构成的教学时,要重点讲解这一课程和相关专业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参考平面构成的相关特点,选择和这一课程相关的一些典型设计,并把这些设计引入教学。比如教师在讲解广告专业的平面课程设计时,可以在构成形式这一讲解中加入相应的案例,并且把案例中关联到的多个知识点展开分析与探究,这样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时也明白了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以及具体的设计应用,学生也能充分感受到这一课程对设计的意义以及平面构成的课程在设计专业中的作用。
(七)拓展平面课程的练习模式
教师在进行平面课程的讲解时,可以采用计算机模式进行教学。采用计算机教学可以让设计理念更加快速地展现出来,这样的模式是学生在手绘的时候无法实现的,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对课程教学也会起到促进作用。计算机教学能够把实践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效结合起来,体现出平面构成课程和设计方面的关系,让学生的设计表现更加多元化,也让学生对软件的使用更加熟练。这一模式让学生从单一的手绘练习中解脱出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爱上创作,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对作品展开探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要使用计算机来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先让学生学会计算机及软件的运用。
(八)鼓励学生创作含有中国特色的作品
在进行平面构成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减少简单的平面构成练习,多加入一些和设计专业有关系的设计训练。可以鼓励学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平面作业,提升平面课程对专业设计的影响。传统的文化是我国设计方面最具有特色的课题,在展开平面构成的课程時加入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避免对西方文化的依赖,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同时也发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九)完善平面课程的评价模式
在平面模式的课程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评价模式,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定期收取学生的作品,并且在每一次收取作品之后,都要对其进行整体评价。在最终结课的时候,要依据学生日常的表现给出40%的分数,剩下60%的分数要根据学生的最终成果来评分,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在结课的时候出现赶作业的情况。在对学生做完评价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展开评价,或者学生之间展开评价,学生可以对自己在这一课程中的收获打出分数,以此对自己的学习展开思考,进行查漏补缺。
五、结束语
以上就是高职院校艺术专业中平面课程的改革与实施。首先提出了在平面构成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和实践。希望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的平面构成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范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5):78,80.
[2]卢艳.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学周刊,2013(13):42.
[3]王刚.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美术大观,2012(0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