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倡导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体育课堂

2021-07-06田陈

南北桥 2021年14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教育课堂教学

田陈

【摘    要】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教育长远发展角度提出的高标准要求,是对专业知识的延伸和丰富。体育教学作为贯穿各学龄段的重要科目,对其素质教育的加强很有必要。而小学教育作为学习的启蒙阶段,对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良好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本文着眼于小学体育课堂,对加强素质教育为主要论点进行了探讨,针对一些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质性的改良方案,希望能对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体育  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026

如今的教育对全面人才发展提出了要求,体育学科的地位也逐渐得到正视。思想上,体育教学得到了肯定,接下来,该如何行动就成为了新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以推动素质教育和提高身体素质为目的,设计正确的、健康的教学方案,就变成了教师新的教学任务。

一、小学体育课堂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没有与核心素养完全融合

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双线并重,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的目光仍然集中在考试这一短期目标中,制定教学计划还是以拿高分作为核心。这样的教学,只能达到一时的成功,而且会对学生的长期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体育技能不能得到多方面发展,单一项目会造成学生兴趣的缺失等。因此,将两项内容融合,是实现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学生主动性弱

小学生还处在活泼的年龄,喜欢不受束缚,课堂在他们的眼中,有时候是束缚、是禁锢,这使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常常得不到来自学生方的主动配合,这种排斥心理对课堂的开展极为不利。因此,要想改变教学现状,就需要对学生课堂投入问题进行解决。

(三)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都是“一刀切”模式,这种一视同仁的教学,对身体素质、成长背景各异的学生来说,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很多学生不能从中找到有效的提高身体素质的方法,继而容易对体育学习丧失信心,这对体育教学开展非常不利。

(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能得到来自学生的最直接的反馈,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但是在教学中,这一部分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体育作为一门大众眼中的“副科”,更是如此。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使得体育教学存在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与素质教育是相悖的。

二、倡导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体育课堂开展措施

(一)基于核心素養要求设计课程

体育学习的目标设计,不应只局限于应付考试,更多应该考虑到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首先是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正确的体育精神,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得失心。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教师可以在对某项运动专业技能讲解结束之后,以一些名人故事加以辅助,通过真实事件能让学生对体育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帮助其培养核心素养。其次,还要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技能学习不只是学习动作要领,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如羽毛球、乒乓球、排球,这种球类运动之间有何联系,如何通过一种运动延伸到另一种运动,体育运动项目是多样的,而这种联系教学能让学生掌握一些运动间的共同技巧,对学生开发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爱好有很大帮助。

这些对学生人格塑成、今后发展有利的内容,同样是体育课堂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把这一短板补齐,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将大有帮助。

(二)带领学生主动进入课堂

要想克服学生与课堂对立的这种心态,就要求教师对课堂做出改变,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第一,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先让学生动起来,之后再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或者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当中,让学生实现边玩边学。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很容易让小学生接受,提升学习兴趣之后再进行教学,非常有利于教学开展。第二,教师要选好教学项目。除了基础体育,教师挑选体育项目时,应该着眼于适合和能激发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教学进展。第三,教师要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进步。比如学习广播体操时,教师会先为学生进行演练,之后进行一对一动作分解。这一部分通常只有教师主导,大大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不利于解决学生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动作标准的学生站在队伍前方进行示范,还可以让学生结成对子与同伴进行互助。这样,放大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也让学生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参与进了课堂,对学生掌握知识、创建一个高效的课堂大有帮助。

(三)因材施教,发掘潜能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面对这种差异化如何设计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成果?对此,教师不妨采用分层教学法。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统一测评。比如通过长跑看学生耐力,通过跳高和跳远看学生的弹跳力等;通过观察学生的运动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后,教师可以对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进行指导,通过一些技巧达到体育技能的提升。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进行一些适宜的体育锻炼,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长久的锻炼意识。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效率最大化,而且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更为顺畅,并且还能帮助学生发挥所长,这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核心素养的提升都有帮助。

(四)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是素质教育开展的一大重点。要做到这一步,离不开学校、教师、家长,更离不开学生自身。作为学校,要给学生参与这项活动的平台,要让有用的建议能得到重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得到采纳,切忌流于表面工作。家长是在课堂外的另一视角,他们能及时关注到学生的个人情况,及时将这些情况与教师进行沟通,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为学生,要重视教学评价工作,学校组织的问卷、谈话等形式要认真对待,提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才能对教学工作提供实质性帮助。

三、结束语

实现素质教育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目标,需要长期的、正确的教学指导,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调整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目的,才是为学生的长久发展的最佳考虑。笔者希望所提建议能对教师有所启发,也相信在教学改进下,体育课堂会呈现新气象。

参考文献

[1]钟皓东,范成文,王亮,蒋空究.核心素养视域下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田径,2021(7):29-31.

[2]刘虎.素质教育下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体育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6(3):268.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素质教育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